第703章此子断不可留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木子蓝色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03章此子断不可留

第703章此子断不可留

齐国公府。

义兴郡公高士廉带着妻儿来外甥长孙无忌家做客。

“这个你看下。”

高士廉将一道封事递给外甥。

胖胖的长孙近来心情很好,晋封尚书右仆射,实封一千三百户。他还趁封德彝被贬,从封家以低价买下了一万亩地。

这一万亩地可比买李逸的那些地更好却更便宜,封家几乎是半卖半送了,就为了能够得到国舅的庇护。

人一高兴,又胖了不少。

长孙无忌看到那皂囊封事,笑道:“舅父给陛下上的封事么?”

“你先看。”高士廉皱着眉头,神情严肃。

长孙无忌折开密奏,看着看着,脸上笑容全无了。

这道封事不是他舅父高士廉写的。

“王珪的密奏,怎么在舅父手上?”

王珪原是建成的心腹,曾任太子中允,后来因杨文干一事被流放,六月初四后,被赦免召回,先授他太子詹事主簿,又刚升右谏议大夫。

还获得随宰相们一同入宫廷议的资格,多次进谏,都得到采纳。

谏议大夫是谏官,在谏官体系里属于中级。虽不如从三品的散骑常侍,但也远高于七品的补阙,八品的拾遗,是正五品上的官职。

如今谏议大夫又获得廷议资格,职权很重。

大唐的谏官,跟言官一样,都是很不好招惹的一群人。

大唐谏官和言官是分开的。

谏官,专司谏诤之职,所谓谏言不咎,谏官不罪。

但,谏官也有规矩,便是谏言不露。

谏官言事,要密陈其奏,潜献所闻。

唐朝的谏官,分设于中书和门下二省,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属门下省,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属中书省。

王珪是右谏议大夫,因此他是中书令高士廉的属下。

今天,

他有一道密奏谏书要上呈天子,刚好中书令高士廉要去面圣,便托高士廉帮他呈递天子。

“我听省内老吏密告,王珪最近在搜集你相关之事,我怀疑他的密奏是对你不利,便私启看了,果然如此。”

长孙无忌看着手里的这封事,感觉既气愤又麻烦。

王珪刚升谏议大夫,居然就盯上了他,这密奏告了他很多条。

比如他最近半价从封德彝家拿了一万多亩地,再比如他在关中大肆买地兼并,甚至在关中的水渠河道上修了不少碾硙,甚至说他经党营私,任用私人,先前为吏部尚书就提拔了许多自己人,如今为右仆射入政事堂,更是如此···

“这个该死的王珪,就该让他永远留在酅州,窦轨怎么没把他跟韦挺一样杀了。”

高士廉道:“你如今是右仆射,国家宰相,今后行事还是要小心谨慎一些。”

谏官,职责更多的是谏君过,谏朝政得失。

而现在王珪这封事里涉及长孙无忌,也并没有越职,因为王珪列举长孙无忌诸多问题,说这些都是因为皇帝用人不当,重用妻兄,任人唯亲。

既谏皇帝,又弹大臣,更谏如今朝政之失。

长孙无忌阴沉着脸,“此贼子断不可留,定要把他赶出朝堂。”

他想不到,王珪这个废太子党羽,应当跟个丧家之犬似的夹紧尾巴,居然还敢向他乱吠。

“陛下就是对这些人太过宽容了。”

长孙无忌恨的牙痒痒。

“你应当多学学李逸,”高士廉劝外甥。

长孙无忌却不以为然,“要我说,陛下就是听多了李逸、魏征等人的鬼话,才会对建成元吉饶恕,甚至对王珪这些宫府党人,也这般宽仁,

李逸这根本就是妇人之仁,

就该杀了建成元吉,连他们的崽子全都处死,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王珪唐临等人,就算不杀,也得长流边荒!”

高士廉也觉得李逸有点过于大方了。

“听说李逸把卖地的钱,投到岭南去了?”

“嗯,他要在广州建造船场,要跟李靖那个昆仑奴义兄一起搞海贸,说是要从南海贩运香料来,

可笑,

谁不知道长安的香料,甚至整个大唐的香料,基本上都被粟特胡商所垄断了,香料都是他们万里迢迢从西域贩来的,

南洋海上贩香料?

这事我觉得根本不靠谱,李逸还说要在岭南蓄奴垦荒,种甘蔗种棉花,要制霜糖、纺棉布,呵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