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臣反对
第733章臣反对
武德六年,中秋节后。
李恩义离开了生活三年的普济院,穿上了一身崭新干净的长衫。
他随院长来到无极堡,堡前那棵高大的皂角树下,他又看到了代王。
李恩义上前,跪下磕头。
“你是叫恩义吧?”代王伸手去扶,“快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不要轻易下跪。”
李恩义却仍然还是跪在那郑重的磕了三个响头,“代王对恩义有如再生父母,此恩情一生一世不会忘记。”
李逸把他拉起来,替他拍掉新衣服上的灰尘。
皇帝笑着走来,打量着这个少年,“李恩义,嗯,果然是个有情有义的孩子,很好。等随朕回了宫,你跟着太子承乾吧。你大太子几岁,照顾下他。”
陪太子读书,
这可是极大的信任和赏识。
李逸说,“还不谢陛下。”
东宫有太子侍讲,也还有太子侍读,都是东宫七品官职,选用文学之士,侍奉太子读书。
当然,李恩义这个陪太子读书,自然不是侍读更不是侍讲,只相当于太子书僮了。
可太子是储君,身边的每一个近侍,那都是要千挑万选的。
皇帝上了御马,
队伍启程回京。
李逸拍了拍李恩义的肩膀,“赶紧跟上。”
秋风阵阵,
天气凉爽。
李逸也上了马,不得不离开这惬意的乡下,返回京师。
队伍出了御宿市镇街道,
越过了高大的罗家堡石拱桥,
出了那高高的镇门。
沿着滈河畔行走在稻地里,金色的稻谷随风摇摆,如波涛起伏,
风中有稻香。
皇帝向李逸招手,
让他并辔而行。
“看着这稻地丰收景象,朕这心情都格外的舒畅啊,”李世民笑的合不拢嘴,“自开国以来,百姓饥饿,粮价居高不下,斗米价匹绢。”
长孙无忌落后一个马头,在后面接话,“陛下继位,夏季各地丰收,如今秋收在即,又将是丰收。
京师物价贵,可现在斗米也不过二十钱,一斗粟更只要十二钱。
秋收后,斗米只怕还要再跌几钱。”
“这是圣天子在位,故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啊。”
这番话,李世民听的很高兴。
当初,太上皇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食言没有选择立他为储。
他八百侍卫入宫,夺了大位。
一直就憋着一股劲,他不是要证明自己多了不起,而是要拿回本该属于他的东西,
他要告诉太上皇,告诉百官和世人,
这个位置,本就该是他的。
他做太子,做皇帝,绝对会比建成更好。
而如今,
距宫变百日,
他已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他用事实证明,他确实就该坐那个位置。
突厥臣服,
西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纷纷称臣纳贡,
他稳住了朝堂,也稳住了地方,更稳住了边疆。
甚至,
连物价都稳住了。
斗米二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