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凤眼蓝
第825章凤眼蓝
“阿耶,这个卷卷的面真好吃。”
“还有吗?”
银亮雪平锅里的泡面已经被几个小家伙抢光了,剩下的汤,他们也没放过,你一口我一口的。
小辣椒李淑负责监督,太子承乾多喝了一口汤,结果头上就挨了一下。他愣了下,扭头望去,李淑瞪了他一眼,“一人一口,不许多喝。”
李逸在旁边面带微笑的看着,本以为承乾会发火,结果这家伙居然缩了脖子,老实的把锅交给了荣国公李琮。
面吃完,汤喝完。
几人还在舔着嘴唇,意犹未尽。
“这跟我们家的挂面味道不一样。”李琮说道,李家的挂面作坊产的挂面有好几种,圆的扁的粗的细的还有中空的,
有麦粉做的,也有豌豆粉做的,还有米粉做的,可还没有一种面是这种味道的。
承乾舔着嘴唇,也是回味无穷,刚才就吃到两筷子面,喝了两口汤,还挨了李淑一下。
这要是以往,一碗这么好吃的面,那肯定是他独享的,哪里还有人敢跟他抢,还揍他。
只是,
刚才这种抢着吃分着吃的感觉,似乎挺不错。
“玩去吧,”李逸摆了摆手,茶桌上给每人一个火晶柿子。
李淑喊一句,走,一群五六岁的孩子便都呼啦啦的跑出去了。
看着空荡荡的雪平锅,李逸轻笑一声。
他心念一动,整个人便端着锅来到了那个家里,走到厨房,打开龙头,水哗啦啦的流出,他往左一扭,墙上的燃气热水器嗡的一声启动了,
五十度的热水流出,
李逸洗完锅,打燃灶,果然有火。
架锅烧水,又煮了一碗,这次煮的香菇鸡肉面。
趁着煮面空当,他屋里四处巡查了一遍,
入户大门依然打不开,
窗外也仍是雾蒙蒙一片根本看不清,甚至分不清白天黑夜,来到大露台,他搬走的西红柿、辣椒、土豆等,露台小菜地里又都恢复如初。
露台外,那条路上也没有车声。
巡视了一遍菜地,
就跟他被流星砸中的那天一样,保持着原样。
就连那几口大缸里的水也依然没变,
缸里的种的荷花,养的小鱼,甚至是上面的铜钱草、水葫芦等水草,也都是长的很好。
那几颗水葫芦长的尤其好,
当初弄来是为了净化水质的,结果这东西长的太厉害了,隔三差五就得捞掉一些,不然要不了几天就能满缸。
要不是觉得这玩意净化水质确实效果不错,而且开花后也挺漂亮,李逸早就剁了肥土了。
以前妻子喜欢这草,李逸称水葫芦,膨大的海绵状叶柄形似葫芦。
妻子却称凤眼蓝,叶色鲜绿有光泽,穗状花序绽放蓝紫色花朵,中央点缀黄色斑点,宛如凤眼,确实也挺好看。
这东西唐代没有。
属于新中国时才从外国引进的物种,据说当初是引进来做猪饲料的,
看中的就是这种植物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尤其是南方全年都能生长。
在二三十度的水温,光照充足时每天可增殖百分之二十以上。
它的繁殖方式更堪称自然界的奇迹,既能通过匍匐茎产生新株,每株每年可形成一百五到二百个分株,单个植株在适宜条件下,九十天就能覆盖一千平米水面。
种子虽休眠期长达5-20年,但萌发后可迅速形成新种群,既能无性繁殖也能有性繁殖,
后来就成了中国入侵物种中的超级杀手,泛滥成灾,尤其是南方,堵塞江河湖海,人嫌狗厌。
仅是云南滇池,据说每年都要花费千万进行打捞清理。
不过当年引进时,是看重它的饲料价值的,其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经发酵处理后可制成优质饲料,养猪、养鱼都不错,一吨水葫芦干粉的营养价值相当于零点二吨玉米。
其嫩茎叶,甚至是一道不错的蔬菜。
以前农村普遍养猪的时候,百姓就喜欢捞水葫芦做猪草,南方的冬天,这些东西都依然青翠。
后来百姓散养猪少了,这水葫芦泛滥起来,
可在花卉市场还很吃香,一小盆就要十块二十的,优点就是好种,颜值也高,花期非常漂亮,尤其是在北方,挺受欢迎,毕竟这玩意在北方难以过冬,没那么泛滥。
李逸觉得可以把这东西带到大唐,
不用担心会泛滥成灾,毕竟又能当饲料又能做蔬菜,它长的快也没人和牲畜吃的快。
鸡鸭猪羊牛,都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