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总不能闭着眼送吧?
算起来这高炉烧饼三毛钱一个,虽然还要一两的肉票,但味道好,也能放,
所以就成了段启东的第一目标,毕竟人家个大顶饱,馅料也是挺足的。
接着段启东又在街上转悠了几圈,买了一些当地的特产准备拿回去送人,还贴心地给老向也准备了一份。
当地的特产主要是一些大枣,菊花茶一类的,这些送老人小孩都合适,所以段启东也是敞开了买,不一会儿两只手就都拎满了。
他找了个小巷子,将手里的东西全部放进空间里面,然后继续在街上逛了起来。
段启东在街上逛着逛着,发现一家皮鞋店,里面的皮鞋款式虽然不怎么新潮,但都中规中矩的,而且打眼看上去质感都不错,走线也特别精致。
段启东寻思着自家老爹脚上的解放鞋也穿了好一阵了,打算给他买一双皮鞋回去。
进店之后,段启东拿起一双锃亮的皮鞋,问了一下价格。
柜员淡淡地说,“十块钱。”
段启东顿时大吃一惊,要知道这如果是在江城,肯定是十五块钱往上走了!
柜员看着段启东吃惊的模样,也有些疑惑,“你不是本地的吗?”
段启东摇了摇头,“我是江城的。”
店员恍然大悟,态度也稍微热情了一些,“那您是不知道,我们这隔壁就有一家鞋厂,他们家做出来的皮鞋可好了,久穿不坏呢!”
说着店员随手取下柜台上一双皮鞋,用力在桌子上磕了两下,然后拿给段启东看,“你看,也不掉漆,皮子紧实得很呢!”
段启东一看果真如此,那必须得多安排几双了。
而且段启东如今脚上的皮鞋也穿得有些旧了,不过碍于皮鞋动不动就十几块钱一双,所以段启东一直没有去买,虽然他有钱,但并不喜欢铺张浪费。
段启东给自己和段伟山、段华一人挑了一双男士皮鞋,然后给冯香巧和江雪以及段云也挑了双褐色的女士皮鞋,江雪那双还带一点儿小跟。
想了想,他又拿了两根皮带,这是给江健业和老向的。
虽然段启东买得多,但这个时候可没有打折的说法,所以四双皮鞋和两双皮带,一共花了段启东六十三块钱。
段启东如今是六级办事员,一个月的工资是43块整,这一下就花了差不多一个半月的工资。
反正回去之后肯定是要升职的,保守估计是两级,那就是四级办事员,相当于这个时代大学生转正的级别了,一个月就有56块钱工资了,加上外贸局的额外补贴,估计能上七十多。
皮鞋店的柜员给段启东拿了好多纸袋,看段启东买了这么多拿着不方便,还贴心地用纸绳子将纸袋串到一起。
毕竟段启东一口气买了这么多东西,穿的也是干部穿的中山装,柜员自然也在心里对段启东的身份有了个定位,所以这会儿也是热情的不行。
捧高踩低,是每个时代的特性。
这下礼物特产都买好了,段启东也能放心了,接下来就只要好好休息,偶尔出来逛一下,吃一下当地的特产,等着回去升职就行了。
段启东找了个没人的小巷子,将手里的东西全部放回空间,然后将老向的皮带和特产单独拿出来拎在手里面,朝邮局走去。
·
与此同时。
城西裁缝铺。
林峰拿着手里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女包,嘴角咧得合不拢。
他仔仔细细对比了一番,发现的确是一模一样。
实际上,他对于裁缝这一行当并不那么熟知,如果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瞧出这针脚的长度,空隙,还有包边的宽窄,都有着细微的差距。
每个裁缝的习惯是不同的。
因此哪怕做同一款包,也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
林峰将包小心翼翼用油纸包好,而后看了一眼王秋水。
“你接着做,这包我先拿走,试一试能不能卖出去!到手的钱刨除本钱,一个包我给你一元钱的利润。”
王秋水瞪大眼。
“一元钱?林同志,之前明明说好一只包利润咱们俩平分的呀!”
林峰不耐烦瞪了她一眼。
“平分?你知道这包怎么卖出去吗?还不是要靠我?这才是最难的地方!你凭什么和我平分?”
他冷笑了一下,“你要做就做,不做拉倒,反正纺织厂里多的是熟练女工。”
王秋水脸色难看得不行。
可一想着如今裁缝铺子的生意所剩无几,当下也只能咬牙,点头挤出了一个笑脸。
“您看您,生什么气呀?”
她道:“一元钱就一元钱,我哪儿还能不干呀?”
林峰哼了一声,将包收好装进一个黑色的口袋里,而后转身大步离开。
他一路回到林家。
此刻,客厅里。
刘太太正在和段雅琴喝茶。
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叹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