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201徐忠已经封王了吗? - 别逼朕登基 - 庄九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别逼朕登基 >

第201章201徐忠已经封王了吗?

第201章201徐忠已经封王了吗?

“大概两年前,徐忠出兵颍州之前,他便已看好了一块风水宝地,‘连买带抢’地把那几十亩地弄到了手。他确信自己能打赢靖王,也确信自己一旦打赢,皇上起码会封他一个侯,他想在那块风水宝地建一座侯府。”宋归说道。

小垛村山洞内,周祈安、段方圆、宋归三人围着火堆,排排坐在各自的小板凳上。三个人腿都长,这小板凳却造得极矮,大家的腿都只能委屈巴巴地蜷着,也就比蹲在地上强一丁点。

周祈安离开这一阵,山洞里的弟兄们也没闲着。

大家原本约好了兵分几路,各自前往青州会合。这些人段方圆都派人在半路上截住了,让大家改道来了山洞。

八百营六百余人已成功会合,跟着其中某一队的江太医也已顺利抵达。

大家虽是分头行动,中间又临时改了目的地,最后却是一个不少地聚到了此处。八百营的组织性一向是盛军中的天花板,练兵这件事,连皇上都曾说过一句“我不如怀信”。

山洞里的条件也好了不少,家具一件件添置,粮食一点点囤积,木柴也砍了许多,全部劈好,在山洞门口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昨日周祈安抵达山洞,见短短二十日之内,山上已经囤了这么多货,也不禁吓了一跳,这些弟兄们仿佛都是属仓鼠的!

李青还骄傲地跟他说:“要是张狗知道了咱们藏身在这儿,派兵打过来,咱们这些家当,也够咱在山上抵抗一两个月了!粮食继续囤,起码得囤个一两年的口粮!要是有条件,能再弄点羽箭过来就好了!咱们有地势之利,堵住了几个缺口,山下的官兵就打不上来,牢牢守住了缺口,在山上放箭,那张狗又能耐我们如何?咱们又口粮充足,到时候可真就是天不怕地不怕了!”

此时山洞内,大家也仍在辛勤劳作,做木工活的做木工活,烧饭的烧饭,其余人又兵分几路,有人下山采购粮食、有人砍树、有人劈柴,还有人出去打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周祈安坐在火堆前,拿一只缺了口的陶碗喝开水,喝完,暂且放到了一旁空置的小板凳上,对t宋归道:“继续说。”

宋归道:“后来因为掳掠百姓的事,徐忠没能如愿封上侯,他对这件事非常不服气,也坚信自己将来一定能军功封爵。”

“关中侯、西凉侯、武寿侯,这些人他一个都看不上眼,觉得都在自己之下!不过是皇上起兵之时,这些人刚好在皇上身边,皇上刚好用了他们。而他自己,因为人在西南,消息得的晚,没能出上力罢了。他说,如果皇上当年喊上他,那他一定第一个打进长安,杀光所有郑氏宗亲,救出皇后和镇国公主,占据皇宫,找出玉玺,大开城门迎皇上回来当皇帝——抢走所有人的军功,自己封一个异性王。”说着,宋归点了点头,一副“对,他真是这么说的”的表情。

听到这儿,段方圆默默侧过了身,默默埋下了头,默默捂住了嘴,开始绝望地憋这怎么也憋不住的笑。

周祈安问了句:“你怎么了?”

段方圆无声地敛了笑,正色擡头,看向二人道:“没怎么,就是刚刚嗓子有一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笑声在山洞里往来回荡,略显可怖。

周祈安:“……”

宋归:“……”

段方圆笑了好一会儿,又瞬间打住了,再次正色,解释说道:“我没有笑徐大将军的意思,真没有。”

周祈安理解,段方圆是在笑徐忠真是一如既往地贪心。他刚刚也想笑,结果被段方圆这忽然爆发的大笑给吓回去了。

宋归的思路也被吓断了,一时头脑空白,竟不知如何说下去……

周祈安开口道:“他对自己的战绩很自信,不过他也有他自信的理由。这些列侯里,他的确是资历最高,军功也最卓著的。当年皇上把北国骑兵打出雁门关之前,他便已经成名,是皇上下面的一员大将。而那会儿,闯爷连山大王都还没当上,唐卓在军中寂寂无名,怀信兄才十三四岁,不知道带着怀青哥在哪儿流浪呢……”

段方圆表情严肃,点了点头。

周祈安道:“不过他这样的疯狗,放出去咬北国骑兵刚刚好,若是用于内战,那就要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三年前,第一个打进长安的若真是徐忠,长安的百姓可就要遭殃了。徐忠再手下留情,长安百姓也不可能几乎无痛地度过那一场政变。

周祈安打了个圆场,宋归的思路也终于接上了,继续道:“总之,他一直觉得自己那‘侯府’能建上。之前皇上在位,他不敢在皇上眼皮子底下搞大动作,可小动作却也搞了不少,派了个亲信到各地去看木材,尤其是用于大柱的木材。”

这样的木材需要上百年的生长时间,由于历朝历代纷纷兴建宫殿,将大树砍伐殆尽,在盛国境内的存量已经不多了,不是有钱就能搞得定的。

“那个去帮徐忠看木材的亲信,名叫程风华,此人也是个人才!他不是徐忠的老部下,是去年年初才从齐州调过来的,一开始还只是个偏将,可徐大将军对他青眼有加,短短一年时间,就把他提拔为了自己的头号得力干将。此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拍马屁,为了谄媚徐忠,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今年年初,朝中……剧变。”宋归含混,继续说道,“徐忠一直在长安还没有回来,不过他前阵子来了封信,送来一沓图纸,叫程风华开始动工修建‘王府’。那图纸我看过了,基本上是比照着长安秦王府一比一绘制的。他还调来了两万士兵,叫张茂茂带队,回鹭州替他操办此事。”

秦王府在所有王府中,规格都是最高的,是前朝某位皇帝太过疼爱幼子,几度想要废长立幼,因群臣百般阻挠而未果,便破格为其修建了一座豪华府邸,“稍”作补偿。

放在整个盛国,都找不出第二座比秦王府规模更大的府邸,能有秦王府一半规模,便已经是名头响当当了。这王府便也一再翻新,一直留用到了今日。

听到这儿,周祈安问了句:“徐忠是已经封王了吗?”

宋归道:“完全没得到消息,估计还没有。”

“那便是张叙安许诺了他什么。”周祈安道,“比如抓到了我,便封他为王?”

宋归应道:“估计是。而且他有几房爱妾,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徐大将军被她们迷得呀……几乎是言听计从!她们一直嫌她们在鹭州的府邸太旧太小,嫌徐大将军没本事,一直撺掇他,都想尽快搬进王府,快点当上王妃。”

“再者,他那茍军师,老早之前就给他算出了几个适合府邸开工和竣工的吉日,说是吉日开工、吉日竣工,那等日后他们徐家搬进了这府邸,这府邸就能旺他们徐家世世代代!恰好过阵子便是吉日,错过了此次,就又要再等两年,所以他心里着急。”

在鹭州监军这两年,见识的许多事都刷新了宋归的认知。

他之前隶属京军,又是京军八百营,军中事物一概井井有条,长官们也都按规矩照章办事——尤其军饷,向来一日也不拖欠,一文也不克扣。

可到了鹭州却发现全然不是这么回事……皇上在位之时,徐忠便敢克扣底下士兵的军饷。这军饷,他都是想何时发便何时发,想发多少便发多少。

这个情况宋归也如实向皇上反映过。

而皇上责问徐忠,徐忠便都推给了手底下的粮饷官。

他斩了几个粮饷官,又连上了几道奏疏,疏中垂涕而道,态度诚惶诚恐,表示自己对此事并不知情,并深刻反省了自己“御下不严”的过错,请皇上问罪。如果皇上不信,他可以亲自入都,当面向皇上解释谢罪!欠发的那些军饷,他自掏腰包给全军补上!

周祈安不禁问道:“那他后来补了吗?”

宋归道:“补了一丢丢丢丢。”顿了顿,又微微垂首道,“监军也难当,夹在中间两头难做人。”

他看徐忠有心悔改,自己又身在鹭州,担心逼急了,徐忠要狗急跳墙,便没有继续告状。

皇上则精力有限,手中又没有能替代徐忠的人选,便也没有大动干戈,只回折子训斥了徐忠一通,罚了他半年俸禄,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宋归继续道:“不过前阵子皇上一病倒,徐忠就又现原形了。他要兴建王府,手头正紧,他手下那二十万大军的军饷,好像已经拖了两个月没有发放。”

周祈安问道:“那他底下士兵的反应如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