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185安好。勿念。
第185章185安好。勿念。
段方圆是怀信师门中的大师兄,向来习惯了大包大揽,看谁都像是弟弟。
对于周祈安这小主子,他也只有伺候,而并无信服。
他是秦王、武寿侯的人,而燕王是秦王留在长安的弟弟,这是他昨日必须要去救人的缘由。既然他身在长安,便不能叫燕王出事。
而等到了襄州,把这小主子交到了秦王手里,他便也大功告成,剩下的秦王自会解决。他并不希望燕王在此时横生枝节,要带人下山。
他用一种三分讶异、三分怀疑的目光看向了周祈安,问:“二公子是想做什么?”
周祈安没什么胃口,只舀着面前的白粥,舀了两下便又放下了汤匙,看向了段方圆道:“下山挖银子去,你去吗?”顿了顿,又道,“你不去,我就带着一笛、文州他们几个去。”
他不是段方圆的长官,段方圆自然不需要听他号命。
同样的,他也不想被段方圆裹挟。
他是在平等的地位上与段方圆对话,在征询段方圆的意见。
段方圆道:“二公子,襄州就近在咫尺……”
“段师兄,”周祈安道,“哪怕要去投奔大哥,也总要带些见面礼吧,否则大哥,大哥手底下那些部将,又凭什么顶着朝廷的压力要接纳我们?”他看向了段方圆,又问了句,“去不去?”
段方圆顿了片刻,垂下眼眸,即便觉得有些危险,但还是说道:“二公子都这么说了……那我肯定要听。”说着,他狼吞虎咽又吃了几口,便起身出去喊人了。
客堂内,张一笛帮周祈安换药。
张一笛极尽温柔,纱布轻轻揭了下来,周祈安却感到五脏六腑,乃至七魂六魄都被人从背后那一道伤口上抽了出去。他疼得心脏绞痛,满脸通红,额头上沁满了冷汗。
“马上就好,二公子,再忍一忍……”说着,张一笛撒了药粉,重新用纱布包扎伤口,结束后,又从怀里拿出一粒药丸道,“这是江太医早上拿过来的,说是补血丸,他自己研制的,没有王府里那么名贵的药材,但也便宜管用!”
周祈安服下了。
他换了身粗布便服,正坐在圆凳上等段方圆带人过来,门外便有人“笃—笃—笃—”敲了三下门。
映在窗柩上的身影,像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子。
周祈安问了句:“是谁?”
那人声音稚嫩,说道:“回燕王爷,奴婢是大长公主身边的侍女。”
周祈安给张一笛使了个眼色,张一笛走去开了门。
那女子走了进来,一双红酥手递给周祈安一封书信,说道:“燕王爷,这是郡主托大长公主转交给燕王爷的书信,还请王爷亲启。”
“郡主?”周祈安讶异道,“郡主知道我在这儿?”
侍女解释道:“郡主的信使前几日到了华阳山,给大长公主送了东西,又托大长公主把这封书信转交给长安城的燕王爷。大长公主今儿才得知王爷昨夜到此的消息,便吩咐奴婢送来,刚好也不用往长安跑一趟了。”
这么巧?
“多谢。”说着,周祈安接过书信,又问了句,“也不知大长公主是否方便?晚辈好去拜会一番。”
侍女道:“大长公主正在闭关,不便见客,要一个月后才出关呢。”
周祈安道:“那恐怕是没机会了。”
侍女走了出去,顺手关上房门。
周祈安撕下了信封。撚开信纸时,他心间莫名有些悸动,发颤的手指撚了好几下,才将整整齐齐叠好的信纸打开。
信上只有短短一句话,他匆匆看了一眼,便把信纸折好放入怀间。
又等了片刻,段方圆便喊来了三十来个弟兄。大家统统身穿便服,一会儿也要分批下山,力求不引人注目。
周祈安拿起桌上的斗笠,说了句:“走吧。”
华阳镇上一座紧凑小巧的三进院,门头匾额上写着“王宅”二字。
四邻八方谁都不知道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倒有三百六十天空着的宅子,它的主人究竟是谁,只听说是个行商。
这是卫吉置办,挂在王瓒名下的房产。
玉尊道长之所以会知道,也是因为王瓒是玄云观的香客,每每路过华阳山,都会上山上一炷香,再慷慨捐赠些功德钱,与玉尊真人也有私交。
宅子大门上了一道锁链,段方圆念了句:“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望卫老板在天之灵,宽恕他撬门之罪。
想着,段方圆抡起铁锤,瞄准,而后干净利落地落了锤。
早已生锈的铁锁“哐啷—”一声砸开了。
“进!”说着,周祈安走了进去,一行人跟在身后。
宅子太久没接人气,竟有些阴气森森。
周祈安四处转了转,而后看向张一笛道:“这事儿你最有经验,你来猜猜,卫老板最有可能把银子藏在哪儿了?”
之前大理寺追回赃款,常常要到犯人宅邸掘地三尺,一笛跟着一起去,也见识了不少狡兔三窟的藏银方法。
自己无聊扒墙皮玩儿,结果扒出了一墙金砖的事迹更是在大理寺广为流传。在这件事上,大理寺人人都要称他一声福将。
张一笛看了看这院子,实在看不出什么,周祈安便道:“先把积雪都清理了,再请张大师好好看看。”
八百营应了声:“是!”
这是一座砖瓦房,屋内粉刷了白灰面,因为宅子有些年头,这些白墙都有些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