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霸王硬上弓? -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 锅锅锅锅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8章霸王硬上弓?

只见她当即站起身,面朝铭帝轻施一礼,恭敬道:

“父皇,此人不仅诗采横溢,就连医术也是登峰造极,堪称一绝。”

“既然张公子又是品性清廉之人,不喜爱那黄白之物,依儿臣之见,不如将他招至太医院,定能为宫廷医业添砖加瓦,造福皇室宗亲。”

铭帝听了周幼宁的话,指尖摩挲着龙椅扶手上的饕餮纹,目光在张景素白长衫上转了圈,颔首笑道:

“幼宁说得不错。既然你医术精妙,且心怀悬壶济世之志,想必进了太医院也是能大有作为。”

听闻铭帝的话语,殿内群臣已低低议论起来。

而张景刚想开口推辞,却见铭帝大手一挥:

“就这么定了,着张景为太医院外院挂名医师,后续择良日参加内院考核。”

这任命来得猝不及防,张景脑子里“嗡”地一声,只觉得满殿明黄帷幔都在打转。

他下意识抬头看周幼宁,嘴唇动了动,竟忘了行礼谢恩。

“张大人,还不谢恩?”身旁的林公公佝偻着腰,尖细嗓音在耳边响起。

张景这才回神,盯着御座上含笑的帝王,面色慢慢沉了下去。

他拱手弯腰,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臣……谢陛下隆恩。”

……

张景走出太和殿时,晨阳正照在汉白玉阶上,晃得人睁不开眼。

“张大人恭喜啊,”一旁的林公公的尖细嗓音里透着热络,“咱家这就带您去太医院报道,往后便也是同朝为官了。”

张景则是望着宫墙下蜿蜒的御道,一脸苦笑。

林公公眯眼瞧着他发怔的模样,笑问道:“大人怎的不高兴?可是嫌这差事轻了?”

“并非如此,”张景敛了敛神,正要解释缘由,却听得殿内又传来内侍唱喏声:

“宣肃正院肃正卫上殿领赏——”

这道声音像根细针,猛地扎进张景记忆里。

他陡然想起从楼船上那个身穿黑衣手持白剑的身影。

而在白河县时,张景竟又遇见了他。更令人惊讶的是,据卖糖老汉所言,秦河似乎正是肃正院里的人!

“公公,”张景开口喊住正要引路的老太监,“方才宣的肃正院,是个什么所在?”

林公公闻言微微一怔,倒是没料到张景连竟连这等事都不知晓。不过他面上依旧笑意和善,解释道:

“张大人有所不知,这肃正院乃是陛下特意设立。”

“我朝不设三省,六部事务繁杂,陛下虽日夜勤勉、亲理国政,却难免有所疏漏。故而设肃正院,其职在监察百官,以防奸佞弄权、官吏渎职。”

“此外,在早前与安渝交战之际,肃正院就曾派了两名肃正卫前往安渝,暗中渗透打探情报,如今大战告捷,他们也是功不可没啊!”

张景听了这番话,心中了然,“所以,方才唤他们上殿领赏就是因为这个?”

“正是如此!”林公公微微一笑,“大部分将士早已凯旋,如今才返回大铭的这些肱骨之臣,直至今日才能上殿领赏。”

“既是有功之士,那为何不在大殿之上宣出那两名肃正卫的名讳?”张景有些疑惑。

闻言林公公却是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张景,随即压低嗓音道:“张大人可知肃正院里有多少肃正卫?”

未等张景应声,他便自问自答——

“八个!偌大的一个肃正院,除去薛大人,竟只有八个肃正卫!”

“仅靠他们八人,便要承担起监察百官的重任,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他们常常需要隐匿行迹、暗藏身份,以便更顺利地搜集情报。”

张景这才恍然:“正因如此,方才在大殿之上才未将他们的名讳与身份公之于众!只是这样一来,他们该如何前来领赏呢?”

“不妨事,有薛大人在。”

林公公话音落下时,眼中泛起几许敬佩的光:

“薛大人乃肃正院肃正使,便如那院中院长一般。唉!他老人家已是一把年纪,却还能肩挑如此重担……”

林公公语气里满是敬重之意,又忽地从感慨中回过神来,轻拍额头道:“瞧咱家,这话说得远了……张大人,咱家这便领您去太医院!”

“林公公——”就在此时,两人身后却传来一道清脆的声音。

张景回头看去,只见身着宫装的周幼宁从游廊上缓缓走了下来,笑意吟吟地看向二人:“林公公日理万机,这点小事哪需劳烦?还是我带张公子去罢。”

老太监察言观色,看出二人有话要说,便应了“是”,垂手退到了宫墙阴影里。

待到林公公走后,张景望着周幼宁绝美的容貌,忽地发觉,如今的眼前之人,与沂州诗会上的那位俊俏公子,已判若两人。

“公主何必如此?”他喉头微动,声音里带着几分苦涩,更有隐隐的怒意如暗流般翻涌,“张某已言明无意仕途,公主为何还要……”

“想必昨日白婧已和张公子说过了,太医院将真正高深的医术束之高阁,致使民间医师连皮毛都难以触及。张公子难道就不想改变这一切么?”

听到周幼宁的话,张景眸中渐渐凝起一层冷意,开口说道:

“二公主殿下,在我家乡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意思是若连自己的屋子都收拾不干净,又谈何有能力去治理天下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