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194章边做边改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范仪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194.第194章边做边改

第194章边做边改

和技术组探讨了好一会,金尚才结束了内部技术交流会。  虽说今夕文化的研发能力很一般,也还有点看头,每次有什么新想法,金尚都会和刘燕青、尹飞扬商量一下。

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不断磨练技艺,逐步提高。

刘尹两位组长的能力,这半年来,有了明显的提升,就连他们麾下那一大批网管和个人站站长出生的半吊子,现在也能有模有样地干一些维护的活。

有不断精进的技术带头人,从零开始的程序员也不至于找不到北。

吃过午饭,休息了好一会,金尚去编辑组看了下几个文创项目的发展情况,开发较早,储备丰富的《格斗之王1995》在完成移植后,直接发给北船机电,制作卡带准备售卖,并收回了开发费用,还小有盈余。

剩下的,就是不断开发这个大型游戏ip的价值,拓展世界观,补充更多人气角色了。

游戏光盘、卡带以及venus主机,已经在今夕文化的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卖得很一般的venus主机,成为网上单价最高的实物商品,也是第一款消费电子产品。

除此之外,北船机电旗下一大堆边缘民用家电,也在网上平台挂单,比如看起来有点丑,但皮实耐用的收音机,抗震能力极佳,防水防晒,有点重,但是性能稳定的随身听,正在风口浪尖上,名气不大,质量有保证的寻呼机等,都是几百块钱上下,比实体店要便宜许多的实用产品。

售卖了一段时间,效果一般,有些滞销,但也能卖得动。

就凭这一点,就让北船机电上下喜出望外,本来就都是些堆在仓库里,等着报废后当垃圾丢掉的商品,现在能以相对不错的价格出手,已经很好了,慢一点没关系,有人要就行,反正上市公司现在产销两虚,多一条销售渠道,多一份希望。

母公司的能耐显露,让北船机电上下有些不服的心态,也稍微打消了一点。

至于游戏制作开发部门,对今夕文化制作的《格斗之王1995》十分满意,首批在京城上架的卡带卖得极好,让近乎绝望的团队看到了一线希望,立刻加大了营销力度,并推送全国几个主要大城市。

从客户反馈来看,街机板卡订单最为饱满,游戏主机搭售还凑合。

第一代venus主机的情况,稍微有了些改观,至少不会亏了,让部门头目也有了几分把握,说服管理层将就差临门一脚就可以下线的下一代主机彻底完成。

第二个让金尚比较满意的就是《三国演义》漫画的连载渐入佳境,历史题材和热血战斗画风,太对青少年胃口了。连销量下跌了好长时间的《东方漫客》,也开始止跌回升,漫迷反馈的好评不断。

从图书市场和游戏光盘,以及桌游《三国杀》的销量来看,也间接受益于此。

原本“三国”题材在民间就很有市场,只是缺少一个实体系统地将其价值开发出来,现在今夕文化瞄准了这个大题材,也让其他同行意识到了历史底蕴的影响力。

小商家开始蹭“三国”题材的热度,有实力的大厂则避开了风头正劲的今夕文化,致力于挖掘前朝旧事,六百多年的历史,也确实积累了很多素材。

今夕文化和常棣文化合作拍摄的《大时代》电影,也算是大变革时代的缩影之一,金尚准备挖掘其价值,但没打算拓展太多,在成熟的领域辗转腾挪就够了,敏感的题材还是不要下手。

实力太弱,没什么靠得住的后台,也没拉拢几个实力雄厚的盟友,就不要在“死线”上反复横跳了。

漫画版《三国演义》的成功,证明了金尚在这个领域的开发是成功的,现有的几个项目,基本都是盈利的,三国城的开发,梅应年那边还在推进,京城附近的位置已经定了,南边的还在与地方政府洽谈,基本参考了金尚的意见,在太湖周边择优落地。

还有就是正在选角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得益于今夕文化这边的数据反馈,民间认可度较高,制作组的野心越来越大,已经从八十集扩充到一百二十多集了,还不满足,要改剧本加戏,充实内容。

这也让金尚有些哭笑不得。

实事求是地说,汉末三史,从黄巾起义到三家归晋,接近百年,一百多集的电视剧,一年还不到两集的剧情,确实有点单薄,真要“注水”,拍摄两百集都打不住。

虽说有上面拨款的经费,可那也不是无限的,摊薄了单集制作经费,电视剧质量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太贪,只会得不偿失。

还有更加麻烦的一点,一百多集的电视剧,每集实打实的剧情接近五十分钟,这可不是糊弄人的广告时装剧和肥皂剧,更不是一个场景十年不换的情景剧,等拍完了再上映,两年时间都拿不下来。

为了这些破事,金尚已经和制作组,还有相关部门的分管领导商量了好多次了,每天接到的工作电话,有将近十分之一是关于电视剧的筹备。

不胜其扰的金尚,最后和总导演商量了一下,扩充剧本,增加集数,两人拍不了板,但是,事情不能这么干。

真要是如此乱来,剧组准备拍几年?

三年?

五年?

其它的不提,戴义琴这样的大明星,哪有闲工夫伺候这么久?

其它演员和工作人员,也都是有家室的,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真的这么长时间耗在一个剧组里。

最好的解决方法,当然是分部拍摄。

按照历史脉络和人物主线,分成好几部,拍完一部就上映,试试观众反响,节约时间成本,也好根据现实情况微调后续计划。

第一部包含部分,两人和编剧隔空商量了好几次,将《三国演义》第一部,加了个尾缀“天下大乱”,剧情从黄巾之乱到十八路诸侯讨董。

这样一来,后期的演员就不用现在招募,剧组缩水,筹备工作加快。

前期剧情集中在北方,没几场水战,不必等南方的三国城建好后再拍摄,以现有的条件,其实就可以开机了,等京城的三国旅游城竣工,可以直接入驻,拍摄剩下的戏份。

『等三五年后上映,黄花菜都凉了,本少爷哪里等得了这么久?出名要趁早,赚钱更要赶早!』

这年头,上到导演编剧,下到演员摄像,都还没丢掉艺术家的格调,比如美术师,场记,布景等,尤其是古装剧,都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甚至要请研究古文化的历史学家充当顾问。

这可与后来瞎糊弄的寒酸剧组不是一回事,《三国演义》电视剧,是大作,是艺术,是一代经典,钱不钱的,休提,拍好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要是出了岔子,还得有人背锅。    将这一切安排妥当后,金尚又和戴义琴商量了一下,让他和体育频道协调一下,综艺节目的录制要尽快,时间也要错开,不要耽误了大制作的拍摄。

早期赵云的戏份不多,但是很分散,加起来,镜头也不少。

『有了名气,打广告的效果才好啊!』

将注意力放在最后一个项目上,就是筹划了好久的《九鼎战争》相关的项目,首先推出的是连载漫画,已经刊登了一期,目前看来,反响平平。

这类涉及未来都市的漫画,到底能不能成,一直是个谜。

很多制作精良,噱头十足,团队名气大,平台优异,上下都看好的项目暴死,倒是一些漫画家扑街,题材没特色,画工粗糙的新人作品能够一炮而红。

这一部《九鼎战争》的漫画,开局不算差,但也说不上好。

总体背景,将前世的系列设定,套上封神和三皇五帝的皮,比如英灵殿,就借鉴了华胥古国和桃花源的说法,什么盖亚和阿赖耶的冲突,太虚无缥缈,被换成了阐教截教的争霸,九鼎之争,天子之位,封神榜什么的,能用的尽量用,以后力推《封神演义》的时候,也能少一些阻碍。

目前只连载了一期,第二期的效果要到下周才知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