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略有盈余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明镜要高悬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53章略有盈余

第155章略有盈余

其余的移民,赵与芮提供种子,牛,和农具,按此时宋制,一般地租是五成。

但是如果主户(赵与芮)提供牛和种子什么,会达到六成七成。

两浙其他地方,基本会到七成,用来压榨百姓。

赵与芮相当重视水利,金塘岛又是山包田,即便到后世都是产量盛地,当地每亩年产达六石。

赵与芮只收五成地租,朝廷税是亩三斗。

这样移民来的佃户,每种一亩田,扣掉五成地租,三斗税,每亩还能拿到两石多,这在南宋是相当不错。

去年金塘岛这边,算上水军开支,户开支、制成本,其他开支,去年从三月到十二月,总共支出六十多万贯。

常安有个小本子,上面一笔一笔记的很清楚,并没有公开说,只是说了个大概总数,具体数字,只有赵与芮和秦卓等几个重要心腹知道。

金塘镇水军现在一千五百人,每月工钱近五千贯,水军所有家属都在帮忙种甘蔗,制,捕鱼,或种田等,支付工钱和所有伙食,每月约六千贯,仅水军一千多户,月支出一万一千贯,年支出十三万两千贯。(粮算是自产自足)

金塘岛水军今年添置大小战船,二十多艘,前后了九千多贯。

很多兵甲还没有配上,这要等济州岛匠作局成立后,才开始打造供应。

另有十艘中型运输船专门来往金塘岛到定海,用来运,支出八千贯,然后雇佣的水手兼搬运和他们家人(全住在大鹏岛上),年支出一万八千贯。

其余屯田户需要支粮可以不计,但制户和少量种养殖和捕鱼户是需要支付工钱和包吃的,月支工钱加包吃达一万八千贯,年支出二十一万六千贯,其中制户去年还每户给了年终奖,总计支出两万多贯。

另有移民时给的安家费或动迁费等,又了七八千贯。

然后制中的采购汁,罐缸成本等各种成本,二十一万四千贯。

这样金塘岛全年支出已经出来。

去年三月到十二月,赵与芮一共在金墉岛投入了六十一万七千贯。折合会子一百八十多万。

全岛粮食用完后,余一万多石,算两贯一石。

赵与芮还是投入了五十九万。

赵与芮听完也是略有震惊。

小小的金塘岛上,才几万人,就投入近六十万贯,真是用钱堆积起来的。

那么亏本没有?

此时顾田接着又说了。

去年自己的甘蔗刚刚种下,一共六千亩,而且栽种时时间有点晚,最后产量不高,亩产约两千斤,而此时正常的甘蔗田,亩产应该在三四千斤左右。

到明朝时,下田为六七千斤,中田为七八千斤,上田能到九千或一万斤。

南宋甘蔗品种没有后面丰富,产量基本在三千到四千斤左右。

甘蔗出汁率又根据品种不同来看,宋时大概在百分之十到十三之间。

咱们折个中,算百分之十二,以亩三千五百斤为例,亩产汁四百二十斤,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和方式,约两斤汁出一斤,亩产为两百斤。

大概17.5斤甘蔗出一斤。而后世,大概七八斤甘蔗出一斤,约等于宋朝一倍。

去年金塘岛自产各种共六十万斤。

其中雪为三十五万斤,白为五万斤,冰为十万斤,红为十万斤,他现的在刚刚上市不到一年,主要还是靠些自己出去卖,按他卖价一贯,五百文,八百文,三百文算,约卖了四十万贯,平均每亩甘蔗田,赚了六十六贯。

另在外收的汁,每百斤为两贯。即以一亩八贯多,了十六万贯,约收了两万亩的汁,几乎把两浙距离定海县两百里的汁收完了。

这些汁全部炼成的话,能创收一百三十二万贯,扣掉进价成本,还能赚一百十几万贯。

但他现在出现几个问题。

第一他抬高了汁的收购价,原本市面上,每百斤汁才一贯,赵与芮抬高一倍价收,这使的两浙附近大量的汁卖到他这里,造成市面上以前的普通老百姓们用的粘稠状液态沙产量大减。

普通户卖汁比做沙赚钱啊,所以直接把汁卖给赵与芮。

市面上低价几乎瞬间消失不见,普通老百姓又消费不起赵与芮的红沙,老百姓们只能使用麦芽。

但麦芽产量也不高,这使得大量的老百姓用不起。

当然,即便到明朝,白也不是普通百姓消费的起的,明朝卖给英国的是1000担(154000市斤)28000八单位里亚尔(17612两),合计为0.11两/斤,相当于现在一百多文一斤,国内稍微便宜一些。

明朝普通人年收入大概在10两,一斤白的价格大概是明朝人收入的百分之一。所以明朝人吃大概就和现在人吃中高档的茶叶差不多,也不是天天能吃的。

赵与芮高价收汁的行为,造成现在两宋两浙路,已经有荒出现,老百姓吃不起。

第二个问题是,赵与芮收购了太多的汁,原本是想鼓励大伙都种甘蔗,然后以后再降价,打击下其他制户。

不料这么多汁收购后,他没有这么多人手和地方来制。

去年他一共制一百多万斤,除了上贡和日本高丽,还有各军头等交易用了些,卖到钱的约六十五万贯。

基本和他支出持平,略有赢余。

赵与芮一一与金塘岛上的人见过面,问过话后,又逐步召见济州岛各部负责人。

济州岛那边,现在负责管理的人有陈小刀,石狗儿、秦越,刘新、严英、李平夏,李平豹、李平山、钱斌、陈涛等。

严英先说了下今年人员的整体情况,济州岛正式的移民,从七月份才算开始,第一批从福建回来的工匠等去了济州岛,八月后,李全他们才有移民过来,九月份,两浙当地也有百姓自发前往。

“到本月为止,李全等移民共一万四千户,三万六千四百三十六人,四海贸易(秦家九艘船在南宋九路各地收集工匠医生等)移民一千六百三十二户,共五千两百十八人,各地自发前来两百多户,九百余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