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最先进的炮弹出现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明镜要高悬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10章最先进的炮弹出现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510章最先进的炮弹出现

元贞十二年三月,蒙军大举西征,蒙哥攻下大马士革的同时,临安城的赵与芮又出皇宫了。

今天他要去的地方很多,需要观摩很多新玩意。

第一站他还是来到火器局,观看了宋军的新设计新玩意。

射击场上,大量匠作局火器局的官吏都在,他们当然也全是工匠。

赵与芮专人做传事,匠作局和火器局的官吏虽然号称官吏,拿着官吏的薪水,但实际上必须要是工匠。

而且他们通常都要亲自动手,官越大,越在一些重要的技术要做出贡献。

后世的官员大部分都只要动动嘴巴,有下面的人干,但赵与芮在这些技术部门里的官员,都得亲自动手。

当然,主要还是在改进和创新技术方面,这些人投入的时间更多,在一线工作上面,不需要用到他们。

一根燧发枪管夹着架子上,拉刀从后面进去,前面出来,吱啦,上面不停的浇水,整个过程大概一分钟左右,削的比较慢,但只需要一刀,全部阴膛线就出来了,所有的线的距离还是一样的。

像这个时代最容易实际运用的刮刀法,钩刀拉削法,还有原本要十八世纪才有,十九世纪才流行的组合环形刀拉削法。

许厉在皇帝赵与芮的提点下,用过几种不同的膛线方式。

“我们用28个硬质合金钢环,每个钢环之间距离相等,并加工有与阴膛线数量相同的等距刮刀——”许厉向赵与芮解释原理和前期铸造工艺。

难的是削刀需要手工打造,需要技术高超的工匠。

“陛下请看。”许厉这时洋洋得意,用了五六年时间终于弄出陛下理想用的削法了。

如果用其他更简单的削法,还得一条条线削,距离还一定能削成一样,对技术要求更高。

前两者因为效率低,需要大量人力,先后被许厉淘汰。

“不要连着用,咱们削一刀等片刻(约五分钟)再削下一根枪管,大概可以用六十次。”

这几年最红的工匠官员就是许厉了。

这些人也不是物理和化学出身,所以赵与芮给他们配备了相关的学生,但这些学生也不如赵与芮,只能靠经验和摸索,慢慢寻找最配合的配比。

当年赵与芮提出燧发枪造膛线,可以打的更远,更准,许厉马上举一反三,提出炮膛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弄,赵与芮立刻对其另眼相看。

许厉还提出了为什么不从后面装弹,为什么要从前面塞进去这么麻烦。

赵与芮一听,这效率还不是很好啊,因为打造削刀比较慢。

到十九世纪的一把削刀,理论上要能用一百甚至两百次。

最后许厉采用了组合环形刀拉削法,这个办法赵与芮也只是听说,更没有用过,只能靠讲述理论和功效,让许厉他们研究,这一弄就是五六年,终于出来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