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都要向宋人交钱(推荐明镜新书求支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明镜要高悬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14章都要向宋人交钱(推荐明镜新书求支

第514章都要向宋人交钱(推荐明镜新书求支持)

一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就用铜齿轮和刻盘来造计时器了,大宋现在不比那时强无数倍?

而在原有的历史上,仅过了几十年,到1283年,英格蓝的修道院就出现了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新

没几年,意大梨北部的教士们开始建立钟塔(或称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

1350年,意大梨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

而在这时的大宋,无论是水运仪象台,还是日晷,都能完整准确的显示一天二十四小时并且几乎没有误差,同样能指到每一个小时。

大宋的科技,肯定是远远领先同时期欧洲。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擒纵机构。

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制造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而赵与芮面前这台南宋造的水运仪象台,擒纵机构更加先进和完善。

而在欧洲,一直到1500

之后大伙都在跟擒纵机构较劲,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发冕状轮擒纵机构,锚式擒纵机构又代替了后退式,到1695年又出现工字式擒纵机构,1715年出现静止式擒纵机构,1765年又出现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到这时已经接近后世擒纵机构了。

而北宋则是擒纵横构的老祖宗,发明者。

“拿笔来。”赵与芮这时道。

后面马上有人拿上笔和纸墨。

“咱们先造钟,然后简化时辰,把子午丑等简单称之为一,二,三,四——”

“一天分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六十分。”

“每分钟六十秒。”

“先用发条和齿轮带动。”

“朕觉得还是比较简单-——”

“咱们现在看水运仪象台转一天正好二十四小时。”

“日晷一天也是二十四小时。”

“一小时六十分。”

“那一天就可以分成1440分钟。”

“比如现在是下午三点,到明天下午同样的三点,咱们的水运仪象台,可以分成1440份的刻线,这样就能保证每分钟的准时。”

“先确定分,再精准到秒。”

赵与芮秒微解释下,大伙就能听明白。

水运仪象台里面有个球在转吗,转一圈正好是二十四小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