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试探
59试探
◎试验田亩产惊人,钦差微服私访◎
雨水洗净了尘埃,也滋养了平安镇劫后余生的土地。当天气彻底晴朗,阮玲珑那五亩水田终于迎来开镰收割之日。
除了雇佣的短工之外,阮玲珑的水田里还出现了很多免费帮工。
大家都想知道,她种出来的粮食,到底产量如何?
割谷、脱粒、扬场去壳、晒干,整个过程参与的老百姓极多。一方面是为了回报赵铮和阮玲珑,另外一方面大家也是真好奇,阮玲珑的水田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作为对照的那一亩水田,用的是普通种子和旧法耕种,在经历了大旱和半年的提心吊胆后,竟然也收获了足足三石(180斤)稻谷!
这让老农们啧啧称奇,直呼是阮姑娘带来的福气。
然而,当另外四亩田的谷仓收拢起来称重时,所有人都惊得合不拢嘴。
最低的一亩,产量达到了惊人的六石(360斤),最好的一亩,沉甸甸的稻谷堆成了小山,经过反复称量,最终定格在七石(420斤)!
其余两亩也都在六石零两斗(380斤)左右。
这个数字,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一个前来围观、帮忙的老百姓心头。
要知道,今年平安镇其他农户的水田,平均亩产也不过是两石(120斤)左右,这已经是他们拼尽全力、加上阮玲珑传授的部分方法后,在干旱和战乱夹缝中创造的奇迹了。
阮玲珑的水田产出,竟然达到了他们的三、四倍之多!
这还是在经历了酷旱和流民冲击的恶劣环境下!
“天爷啊……亩产七石稻谷?老汉我种了一辈子地,听都没听说过。”秦伯摸着饱满得几乎要撑破谷壳的稻粒,手都在抖。
“你们瞧,这谷子,粒粒饱满,金灿灿的,闻着都有一股清香味儿!”张婶抓起一把,深深吸了一口气,满脸陶醉。
“神了,阮姑娘真是神了!”人群里爆发出由衷的赞叹和欢呼。
这个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迅速飞出了平安镇。附近州县的地主大户、粮商巨贾闻风而动,纷纷派人携重金上门求购良种。
“阮姑娘,您开个价。这良种,有多少我王家要多少!”一个穿着绸缎的管事拍着胸脯。
“我家老爷说了,价钱好商量,只求姑娘割爱!”另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挤上前。
面对这些热情的“财神爷”,阮玲珑却显得异常冷静。她脸上带着温和但疏离的笑容,对每一位求购者都一视同仁。
“良种可以卖,但价格绝对公道,不会漫天要价。而且,每家限量购买。”她指了指堆在一旁,已经分装好的小袋种子。
“每户人家限购半斗,违者将不再有资格从我这里购买其他粮食的良种。为的是让更多普通农户,也能买得起、用得上这良种。”
阮玲珑态度坚决,不容置喙。
精明的地主们虽然心有不甘,但看着阮玲珑身后那个沉默擦拭着猎刀,眼神锐利的赵铮,以及周围镇民们自发维护阮姑娘的架势,也只能悻悻地按规矩买走限量的种子,心中盘算着这半斗良种能种出多少倍的财富。
与此同时,更多的是普通农人,甚至是外乡逃难至此,想要安稳扎根的流民,则怀着敬畏和希冀,小心翼翼地登门求教。
“玲珑姑娘,这地……是怎么个深翻法?”
“姑娘,您说的那个堆肥……具体用啥?到底咋弄?”
“这水啥时候灌?灌多少?秧苗生虫了,咋治?”
阮玲珑对此没有丝毫藏私。送走了一波求购良种的地主管家,转身就耐心地为这些满脸沟壑、双手粗糙的农人们解答疑惑。
她不厌其烦,一遍遍地解释着深耕、堆肥、选种、灌溉、病虫害预防的要点,阮玲珑甚至蹲在地上,用树枝画图演示。
送走又一拨心满意足、千恩万谢的农人,阮玲珑的嗓子已经说得有些沙哑。
赵铮端着一碗温开水快步走过来,他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心疼。
“快喝口水润润。”他将水递到阮玲珑嘴边,看着她疲惫却依旧明亮的眼睛,忍不住提醒。
“这样下去怎么行?人人都来找你问,你一天得说多少话?累坏了怎么办?”赵铮说到这里,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容商量的意味。
“以后再有来问的,你就让他们去问陈伯、张伯和李伯。他们跟着你学得最久,该会的都会了。不能事事都让你亲力亲为,铁打的人也受不住!”
阮玲珑就着他的手喝了几口水,喉咙的干涩缓解了不少。
她笑了笑,拍了拍赵铮的手臂,示意他别太紧张:“好啦,我知道你心疼我。不过,能直接找上门来问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靠口口相传,或者跟着陈伯他们学。能开口问的,都是真心想学、想把地种好的,我多说几句,能让他们少走弯路,值得。”
赵铮看着她温润却坚定的眼神,知道劝不动,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将心疼化作对阮玲珑更细致的照顾。
雨过天晴,新帝登基,平安镇的日子终于回到了正轨。
赵铮关掉了面向散户的肉摊。
零售太耗时间,他如今有了更重要的“工作”,给神医徐闻道当助手。
但他并未完全放弃营生,凭借着之前积累的信誉和过硬的手艺,他专心做起了供应镇上几家大酒楼和县衙食堂的猪肉批发生意。
每日凌晨处理好肉,按时送达,收入稳定,足以支撑他和玲珑的小家,以及不定时贴补黄府的开销。
赚钱养家,这份责任,他始终牢记。
清晨,天蒙蒙亮,赵铮的身影便准时出现在黄府的后厨。
这是他作为“助手”的第一项任务,给徐闻道做早饭,顺便把黄天泽和文静的一起做了。
赵铮动作麻利,刀工精湛,有时候是一碗热腾腾、香气扑鼻的肉丝面,有时候是一笼皮薄馅大的肉包子,或者是一锅熬得浓稠的杂粮粥,它们总能准时端上饭桌。
徐闻道嘴上不说,但每次吃的时候,眉头都会舒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