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赏赐 - 末世女只想种田 - 扬笙落笔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61赏赐

61赏赐

◎试问,有谁不喜欢钱财和房地产?◎

随着柳家和高家及其姻亲家族的落败,京城的风暴暂时平息,但朝堂之上关于“皇嗣”的暗涌并未停歇。

面对潮水般要求选秀纳妃的奏折,新帝周衡昌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

他直接将所有涉及此事的奏本扫落御案,斥责的声音冷冽如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大周朝根基未稳,天下甫定,百废待兴!北地饥荒待赈,江南水患需防,流民亟待安置,吏治更需整肃!此等关乎社稷根基、黎民生死之大事未决,尔等不思为君分忧,为百姓谋福,却汲汲于后宫充盈、皇嗣绵延?是何居心!”

“朕之心力,当尽付于国事。后宫之事,休要再提!再有妄议者,休怪朕不留情面!”

这番雷霆之怒,震得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周衡昌用行动表明,他绝非被礼法或朝议轻易左右的帝王。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灾后重建与国家治理之中。

恰逢此时,刑部侍郎裴余亮带回的关于平安镇的详细调查报告,以及那份精心整理的《平安镇抗旱安民纪要》,如同及时雨一般,极大缓解了周衡昌在面对全国性旱灾后续治理的焦灼感。

他仔细翻阅着《平安镇抗旱安民纪要》,里面详细记录了阮玲珑的深耕、选种、堆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抗旱保粮方法,以及赵铮如何自发组织民众联防自保、抵御流民的经验。

这份调查报告条理清晰,操作性强,正是眼下大周朝最急需的“良方”。

周衡昌龙颜稍霁,当即朱批。

“着吏部、刑部即刻严查平安县令吴有德及其上司魏知州贪墨渎职、欺上瞒下、尸位素餐之罪,证据确凿,从严惩处,以儆效尤!”

“擢升裴卿所荐之务实干员,即日赴平安镇及魏知州所辖州府上任,务必肃清吏治,安抚民生!”

“裴卿所奏对阮玲珑、赵铮之嘉奖事宜,卿自斟酌提报,朕照准便是。”

对于平安镇这两个“小人物”的封赏,周衡昌并未过多思虑,全权交给了办事稳妥且了解实情的裴余亮。

得到皇帝“照准”的授权,裴余亮心中有了底。

他结合实地调查情况,以及吴有德被查封的财产,迅速拟定了封赏方案。

阮玲珑种田有方,那就奖励上等良田五十亩,奖赏主要来自查抄吴有德的田产;再奖励白银一百两,作为对其无私提供种植技术的补偿及鼓励。

至于赵铮,裴余亮想了想,决定奖励其一座位于平安镇的两进青砖大宅院。

该宅院为罚没吴有德的财产,因而连带宅内所有家具摆设一并赠予赵铮。

思及各地大都秋粮绝收,裴余亮最后附加了一个条件,朝廷将以合理价格,优先且大量采购阮玲珑培育的良种,用于分发至各个受灾区。

不多时,裴余亮将那份凝聚了平安镇经验的《抗旱安民纪要》正式誊抄,加盖官印,下发整个大周朝。

为了促进该项利民政策推广,周衡昌更是下了一道措辞极其严厉的圣旨。

“此《纪要》,乃活命之策,安民之基。凡我大周州府县官,务必熟读成诵,了然于心。即刻起,将此策广布乡里,务使农人尽知,家喻户晓。吏部、都察院严加督查,若有敷衍塞责、阳奉阴违者,立斩不赦!”

“着工部和户部会同钦天监,以此《纪要》为基础,详加研讨,制定各州府应对各类灾害天气之《应急预案》。所定条目务必清晰,责任务必到人,力求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限期一月呈报!”

位于大周朝西南方的平安镇,很快迎来了所有官员的大清洗。

当传旨的差役敲锣打鼓地将地契、房契、白花花的银锭送到阮玲珑和赵铮手中时,两人都愣住了,随即心中腾起一股巨大的惊喜之情。

试问,有谁不喜欢钱财和房地产?

“五十亩……上等良田!”阮玲珑摸着那厚厚一叠地契,开心地扬起嘴角。

这对于热爱种田、醉心农事的她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厚礼。同时意味着她的试验田规模将空前扩大,可以尝试更多作物的改良和培育。

“还有一百两银子!”赵铮掂量着沉甸甸的银锭,也咧开了嘴。

这些银钱足够他们置办很多家当,甚至作为启动资金做点小生意。

“那座宅子……好像距离黄府不远。”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好奇和期待。

县令吴有德和魏知州被抓的消息早已传遍平安镇,人人拍手称快。

新来的县令据说是个年轻举子,出身寒门,为人务实,这让平安镇的百姓对未来又多了几分盼头。

“这位新帝,行事倒是干脆利落,赏罚分明。”阮玲珑感慨道,看着手中的地契,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奖励的东西也很实在,正是我们需要的。”

赵铮则显得更实际些,他笑了笑:“玲珑,你想多了。皇帝陛下日理万机,哪有空管咱们这点小事儿?肯定是那位裴大人调查清楚了,觉得咱们该赏,就按规矩提报了。陛下估计也就看了一眼名字,就批了个‘准’字。”

虽然这么说,但他脸上的笑意藏不住,对这份实实在在的赏赐非常满意。

最让阮玲珑开心的,无疑是那五十亩土地。

她立刻开始盘算起来,划出二十亩专门做良种培育基地,十亩试种新的耐寒耐旱作物,剩下的她想要把山上的各种野果移栽下来,争取早日实现水果自由。

阮玲珑脑中瞬间闪过无数种植计划和改良方案,恨不得立刻就去田里安排。

赵铮和阮玲珑送走差役,第一时间去看了那座刚奖励下来的两进宅院。

这座青砖大宅院位置极好,闹中取静,离黄府确实只有一条街的距离。而且宅子很新,青砖灰瓦,朱漆大门。

推门进去,前院宽敞,正房、东西厢房俱全,家具虽不算名贵,但大都是上好的松木打造,结实耐用,桌椅床柜一应俱全,甚至厨房的锅灶都是现成的。后院还有个小花园,虽然现在荒着,但土壤看起来不错。

“这……这也太好了吧!”赵铮都有些看呆了,他在深山住木屋,在镇上租小院,何曾想过能拥有这样气派的宅子?

阮玲珑也满心欢喜,但很快现实问题来了。

“铮哥,这宅子好是好,可要是……就咱俩住,是不是太大了点?光是打扫就得费不少功夫。还有这大门,总得有人看着吧?”

雇人?他们俩人这出身,不太习惯使唤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