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府上几个姊妹关系好,有萱儿葶儿陪伴,梁姝的病没两天就好了。
好了之后姜秉儿专门去请云三夫人给了梁姝一个嬷嬷,也不为别的,就是性情好听得进去小姑娘的话,有时陪着梁姝,何姨母私下和女儿说话时也有所注意。
起码接下来几天姜秉儿见到趁着阳光出来和姐妹荡秋千的梁姝,她眉宇间已经舒展多了。
而她交托给云三夫人的事很快有了眉目。
姜秉儿这天本打算等巳时出门去,云三夫人院中的侍女来请她,说是三夫人有事找她。
姜秉儿一听这个说辞,许是梁姝的事情有了进展。
她也不耽误,领着侍女去了云三夫人的院中。
春日过半雨水丰盛,时常夜中雨落,姜秉儿去时庭院中芳草萋萋,云三夫人侍养的花盆娇嫩欲滴。
姜秉儿来时总觉着此处是让人心情很好的地方,看着各色花卉盆栽,比旁的地方要多一些鲜活之气。
关于梁姝的事情不算是小事,毕竟是给府中的女孩儿相看人家,万事还没有影子的时候不敢让别人知晓。为此云三夫人很是小心,请了姜秉儿来还是直接进了内厅去。
内厅的中堂摆了一张长案,姜秉儿来时云三夫人正站在长案旁挑挑选选些什么,抬头见姜秉儿来了笑吟吟招手。
“侄媳快来,替你妹妹参谋参谋。”
那长案上是几幅卷起的画轴,另外还有一个小册子。
云三夫人拉开画轴的同时将小册子翻开,手指落在一行,专门指给姜秉儿看。
“这是陈朝议郎的嫡三子,年十八,生的文静喜好读书。准备考明年的科举。是个心思单纯的小郎君。”
画卷拉开来看,的确是个眉清目秀的小郎。
姜秉儿瞥了眼就收回眼。
“这是典药局廖局郎的长子,年十九,自幼学医,在筹考太医院。长得还算端正,没有不良嗜好,廖家也算清廉正直人家,挑不出毛病,就是喜欢自己上山采药,说十天半月不着家。”
云三夫人说到这里是有些不太满意的,将他的画像撂倒一边儿。重新打开了一幅。
“这是太卜署李博士家中幼子,年十七,生得好看,听闻性情温和,是个很乖巧的孩子。就是正经学识上略浅薄了些,听人说,这孩子在准备入太卜署。”
姜秉儿看了看,这三个人中要数李家的小郎画像最好看。但若算长辈想要议亲的,还是陈家的小郎合适。
“我从十几个孩子中挑选出来的年纪相仿,身份相当的。挑到这里我也没了个主意,侄媳来看看,这几个孩子让谁与姝儿见一面?”
姜秉儿想了想。
“此事与其问我,倒不如问姝儿。婶娘已经千挑万选出了合适的小郎,端看姝儿看得上哪个。”
其实按照她的意思倒不如将这三个都给姝儿看一看,若是梁姝不喜欢就再挑。
姜秉儿也不好直接这么说。一方面不知京中相看人家可否挨个挨个挑着看,她这么说不知道冒昧不冒昧,再则梁姝与她关系不算亲近,她不知道梁姝能不能接受同时相看多个。
云三夫人一想也是。
“那侄媳以为这三人都如何?”
姜秉儿回顾了一下刚刚所见所闻,犹豫片刻。
“倒要叫婶娘失望了,我初来京中不久,并不知那些人身份如何,也未曾比邻而居,不清楚小郎们的品性。”
像是她当初相看人家时年岁还小,又都是熟门熟户的。从小一起玩好几年的,什么门第什么品性一清二楚。
云三夫人无奈地叹了口气。
“是我忘了。只觉着侄媳什么都能干,险些忘了你年纪轻又刚来京中。不熟知他们是正常的。”
“既如此,那我便请姝儿过来自己看。”
这样就好多了。
姜秉儿也不知梁姝最后选了谁。
只知道云三夫人悄悄来与她说,过几天初一那天请她安排府中姑娘外出,最好是去京郊十里外的远禄寺踏青上香。
“那天日子好,让姝儿与人家小郎悄悄见一面,若是顺利最好,若是两个小人儿没那意思,也好做别的打算。”
这是云三夫人说与姜秉儿的。
姜秉儿自然明白以踏青名义带府上姑娘们出门,就是为了给梁姝打掩护。
毕竟京中规矩大,未出阁的女孩儿们想要出门玩或者让家中长辈陪同,或者是仆妇成群护着,与姜秉儿随意一匹马车就能出发不同,她们出门要带不少的东西和随从,要折腾一番。
故此能经常出门去玩的女孩儿们几乎都是家中最受宠的,乐着一家子折腾就让女孩儿高兴。
姜秉儿来到将军府都一月有余,也不见府上三个姑娘出门去。
就算没有梁姝这件事,也的确该让姑娘们出去透透气了。
趁着夜中两个人一起泡脚的时候,姜秉儿将此事说与云溪奉听,想问问他那天可休沐,若是休沐的话就能一起去了。
其中藏没藏自己的心思,姜秉儿谁也没说,只可惜云溪奉听到下月初一这个日子,微微挑了挑眉。
“倒是巧,陛下月前就给了我一道令,初一时要护送公主去远禄寺祈福。”
姜秉儿听着眼睛一亮,而后贼兮兮地问。
“那是不是说,那天你也在远禄寺?”
云溪奉听她声音里含有的情绪,似乎有所察觉,警惕地侧眸看了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