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阴谋 - 功高震主,我散去兵权你们慌什么? - 我没吃鱼啊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阴谋

皇宫中,隆盛帝坐在龙椅之上,刑部尚书黄幽朋如实禀报此次金风镇的调查事宜。

讲到最后,黄幽朋说出自己的结论。

“陛下,以臣之见,这或是赵汝明贪心所致。”

这个结论是他事先已经与相关人员通过气。

毕竟,总要拿个说法出来。

隆盛帝面无表情,只是轻轻抬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黄幽朋继续道:“雪盐押至进城已有些时日,赵汝明此人表面看似为筹高价购买者,实则是待价而沽。

经臣调查发现,金风镇那些被割喉的盐商,皆是被一刀致命,显然是毫无防备,若不是身边亲信所为,那么只有江湖顶流刺客能做到。”

说到这里,黄幽朋小心翼翼地抬眼观察了一下隆盛帝的表情,方才继续说道。

“先皇建国之初,东陵王杀得江湖人人自危,如今这种大案,只怕没有江湖人士敢做,只有可能是盐商见利弃义,想独吞这批雪盐。

至于那场大火,定是有盐商亲信拼死逃出,想一拍两散,却不想赵汝明刚好在也在存盐仓库。”

如今,赵汝明已经死了。

身后又没什么大的背景,自然是祸水东流,有多少脏水就泼多少脏水上去。

人死灯灭,总不能拉着大家一起不舒服不是。

大不了,赵府的家眷多给些钱财,总归是同僚一场。

隆盛帝自然清楚这种官场上的小把戏。

可清楚归清楚,该敲打还是要敲打。

他睁开微闭的双眸,先是看了一眼黄幽朋,目光又一一扫过站在御书房中的官员,平静地说道。

“这么说......黄卿最终的结案陈词,与坊间传闻无误了。”

黄幽朋顿时心中寒意上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中高呼。

“陛下......这是根据刑部连日来的调查所得结果,臣并不知坊间有何传闻。”

他哪里是不知,正是坊间的传闻才给了他灵感。

事情发生的第二日,京城里不知在哪传出黑吃黑的流言,讲的有鼻子有眼,就好像京城中百姓个个亲临现场一般,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很快人尽皆知。

起初他断定这是幕后之人在扰乱视线,想顺着消息来源秘密查下去。

京城之中,人口何其之多,查来查去,哪里能查得到消息的源头。

一连几日,不仅京城这边毫无头绪,就连金风镇那边也是两眼一抹黑。

无奈之下,他只好按照流言,脑补一番,再与几位同僚商议过后,定下的这种结果。

隆盛帝要事情的结果,他总不能开口闭口就说不知晓吧。

那还要他这个刑部尚书作甚。

事情本就蹊跷,他认为自己脑补的这个结果是最合理的。

总不能是赵汝明自己放了把火将自己烧死的吧?

那不是扯淡嘛。

一个正常人哪能做出这种事出来。

更何况赵汝明一个混迹官场的老油条了。

站在首位一直眯眼聆听的当今首辅谢景鸿,缓缓睁开双目,心中微微叹气。

这件事俨然是一件无头公案了。

作为首辅,他若是继续装聋作哑下去,只怕黄幽朋少不得要受责罚了。

“陛下......”谢景鸿微微躬身道:“此事疑点诸多,那火光更是在京城依稀可见,臣认为,事实就算不似黄大人所说那般,也相差无二。

倘若没有密谋,如何能造成这般火势,还望陛下明察。”

黄幽朋向这位首辅投去感激的目光。

隆盛帝微微颔首,事实上,宫里不少值夜的禁卫宦官也看到这一幕。

他瞟了眼跪在地上的黄幽朋,开口道:“黄卿起来吧,朕并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只是恼怒这些商贾贪得无厌,如今雪盐尽数焚毁,泉州干旱,赈灾的钱粮少不得又要拖延一些时日。”

听到这里,黄幽朋心知这件事算是过去了,连连谢恩,起身擦掉额头上的冷汗。

不过此时,另外一人额头上的冷汗冒了出来。

户部尚书汤少华。

隆盛帝再一次的提到了赈灾款项的问题,他心知,这是隆盛帝在点他了。

可户部中的钱粮每一笔都是早已定好的,若是贸然挪用,岂不是拆东墙补西墙。

他这几日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嘴里更是起了火泡。

无论如何,隆盛帝话中的暗示他都不可不为所动。

只能硬着头皮躬身道:“陛下,户部这边钱粮还需再筹措一些日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