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你这个扫把星
庆阳府,最热闹的“四通街”街口。
街上的人不算拥挤,但相比以前凋零的民生,已经恢复了许多。
街道两旁人声涌动,叫卖的、讨价还价的,还有孩童的嬉闹,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喧嚣而充满活力。
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数是新开的,布庄、铁匠铺、杂货摊等等都有,但最多的还是各种卖食物的店铺。
空气中混合着刚出炉的胡饼焦香、熟肉铺的卤味、面条铺子的葱香。
王策走在最前面,刘瞎子跟在后面,那只独眼总带着点凶悍气。
朱慈烨一身青衫,像个装穷的教书先生。
月月和静儿则穿了颜色素净的细布衣裙,梳着简单的发髻。
月月好奇地东张西望,静儿则略显拘谨地跟在王策身侧半步之后。
让王策有些失望的是,妻子李诗诗不愿意上街,说是可能府城中有人认识自己,怕坏了夫君微服私访的兴致。
倒是王策嘛,常年征战在外,庆阳府又有大量新迁人口,反倒要让人陌生点。
几个人离开府衙之后汇入人群,瞬间便成了这繁华市井中的几滴水珠。
“哇!好热闹啊!”
月月拉着静儿的手,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旁边一个卖糖画的老汉。
那老汉手巧得很,小铜勺舀起滚烫的糖稀,手腕翻飞间,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便跃然于石板上,引来一群孩子的围观和惊叹。
王策笑着问:“想吃?”
月月脸一红,摇摇头:“看看就好。”
“馋了就买,今天咱们就是出来花钱看热闹的。”
王策掏出一小块碎银,递给老汉:“老人家,来两个,要个蝴蝶的,要个小马的。”
“好嘞!客官稍等!”
老汉眉开眼笑,动作更快了。
月月和静儿接过晶莹剔透、甜香扑鼻的糖画,小口小口地舔着,眉眼弯弯,连静儿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轻松笑意。
刘瞎子凑到一个卖烤羊腿的摊子前,那羊腿烤得焦黄油亮,滋滋冒油,香气霸道地直往鼻子里钻。
“嘿!真香!老板,切两斤!多撒点辣子面!”
摊主麻利地剁肉:“好嘞客官!保管您吃了还想!”
朱慈烨则停在一个旧书摊前,饶有兴致地翻看着几本发黄的农书和医书。
王策摇着扇子,看似闲庭信步,耳朵却像最灵敏的雷达,捕捉着周围的一切声音。
一个挑着空箩筐的汉子跟旁边人感慨:“今年这新粮下来,粮价总算稳住了!王大人真是有神鬼莫测之能,这白米白面、羊肉牛肉,源源不断的从府衙里面搬出来!”
“可不是!听说大人修的是太平道,会五鬼搬运之法!”
众人谈笑风生,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
不过也有人谈到了外地的战事:“听说了吗?南边……潼关那边,动静越来越大了!孙督师的大军云集,闯贼那边也憋着劲儿呢!”
一个穿着绸衫、像是小商贾模样的人压低声音议论,但又生怕别人听不见。
“唉,打吧打吧!这世道,就没个消停!只盼着别打到咱们庆阳来!好不容易安生几个月……”
“有王大人在,有咱天策军守着,闯贼想来?崩掉他满嘴牙!”
旁边一个卖力气的壮汉瓮声瓮气地插话,引来周围几人附和。
“就是!王大人的兵,那火器!啧啧,听说几万人都被打趴下了!”
王策和刘瞎子、朱慈烨交换了一个眼神,潼关的消息和百姓对天策军的信心,都清晰地传递了过来。
几人寻了一处看起来还算干净的茶棚坐下歇脚。茶
棚里人不少,大多是些歇脚的脚夫、小贩。
老板娘是个爽利的中年妇人,热情招呼:“几位客官,喝点什么?咱这有庆阳本地的山茶,还有新下来的秋梨汤!”。
王策吩咐道:“来壶山茶,再上几碗秋梨汤,润润喉。”
“好嘞!马上来!”
茶水和梨汤很快端上。
山茶微苦回甘,秋梨汤清甜解渴,正好驱散一天的暑气,几人正喝着,旁边一桌几个风尘仆仆的行商打扮的人,正在低声交谈,语气中带着忧虑。
“……潼关那边,听说孙督师催得紧,朝廷的粮饷却迟迟不到,军心有些浮动啊!”
“可不是!闯贼纠集了几十万大军,号称百万,磨刀霍霍!孙督师手上的秦兵虽然能打,但人数劣势,粮草又不济……唉,难说!”
“这要是潼关有失……中原门户大开,闯贼直扑京师……咱们这庆阳,怕也难独善其身!”
“是啊!只盼着孙督师能顶住……”
朱慈烨端着茶碗的手顿住了,眉头紧锁。
刘瞎子也放下了梨汤碗,王策默默喝着茶,脸上看不出表情,但眼神深处,却如同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