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时间比预想的要早 - 穿到七零年代靠种田致富 - 米娅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5章时间比预想的要早

第65章时间比预想的要早

她安慰了张婶一番,碰巧遇到她的两个儿子从地里玩了回来,两人便带着换了一圈菜的竹篓归家。

一进家门,两人就把门给合上。

孟西施激动地摩拳擦掌:“是不是要落实责任制了?赵新华和朱进财最近都不在,月娘那边也是说天天在开会。”

程隼撕下今天的日历,递给孟他:“时间比预想的要早,或许和我们从前的世界线并非完全一致。”

“是啊,我还以为要等今年的这波稻谷收完才会有些苗头,没想到直接就进入白日化了。”

两人坐在餐桌面前,摊开程隼提前画好的桥西大队地图,讨论分完田地后出现的各种状况。

早在去年秋天,程隼就趁着农闲时,拿着笔记本和铅笔,草草逛了一圈,把大队里的田地情况记录下来。

他道:“我们队目前是九十几户人家,可用田地面积估算是七百多亩,预估按人头来分,人均也能分个接近一亩地的责任田。”

孟西施立即意识到有坑。

她指着草图上的几处:“这些地方都是废掉的田地吧,三年了我都没看见垦出来,分的时候也得算吗?”

程隼点头:“肯定得算,不然不够分,就是不知道依据什么来划分了。”

孟西施也有些发愁。

如此一来,那岂不是必然有倒霉蛋会分到没垦过的农田?

看来承包制度迈出的第一步就已然是困难重重。

她合上草图,忧心道:“良田与荒田之间的差距,哪里是一个季度就能追上的。”

“但愿他们开会能讨论出合适的方案吧,良田不会永远肥沃,荒田得到打理也未必不是一处福地。”

孟西施的精神稍微振作了些许。

是啊,正如米其林餐厅的星星不见得会永恒保留,而一年空升三的黑马更是年年都有。

成事在人,富贵在天。

她现在能做的,就是静待公社给出的最终分配方案,在此之前,一切的假设都没有太大意义。

*

与此同时,大队办公室内。

一行人每天围坐于此,正是因为市里新上任的吴副市长提出,要在今年推行包产到户的试点模式,希望能拉升双江市今年的农产量。

双江市的农产量虽然并非前列,但年年下降的速率,还是让省里注意到了大灵山的集体生产效率。

赵新华对改革表示支持态度:“我觉得试一试也没什么不好。”

民兵队长陈忠并不认可,他态度也很强硬:“什么试一试?生产这种事情能拿来随便做实验吗?亏你还是大队长!”

赵新华一听就不乐意了:“正是因为包产到户能提升积极性,能提升生产效率,我这个做大队长的人才得站出来,提出赞成的一票。”

“你怎么就确认新政策就比现在更好呢?如果耽误一年农事,谁负得起责任?”

“如果因为害怕担责,就不愿意尝试新的生产方式,那么我们大队,乃至整个公社,整个双江市的产量都上不去!”

“好了好了,两个人都少说两句”,老书记看不下去,站出来制止。

陈忠也冷静下来。

他是个嘴上没把门的实心眼,以前还在部队时,就因为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人。

他对赵新华并没有什么意见,相反,两人私下关系甚至还不错,有时碰上了还会一起吃顿饭喝杯小酒。

只是在生产这样攸关生存的事件上,他们两人看法不同,他性子又急,难免会冲动说错话。

此时,他也回过味来,主动向赵新华道歉:“抱歉,刚才太激动了,我不是那个意思。”

赵新华点头,不置一语。

老书记见继续吵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轻咳一声,拍板道:“那咱们就投票表决吧。”

陈忠自然是反对票。

他依旧不看好社员的积极性。

除了他以外,保管员也持反对意见。对于他来说,一旦包产到户开始实行,农具农机便不再需要专人看管,各家各户需要的自然会去集市采购,那么届时他不就没了岗位?

然而,现场竟然也只有这两票反对,其余清一色赞同改革。

会计和老书记的理由很简单,他们相信路子始终是人走出来的。

再者说,他们在基层多年,看得出来眼前的变革正是未来的大趋势。

更不用说诸如赵新华、眼镜小干事那样的年轻人,以及朱进财这种早就想在田野中施展抱负的人士,他们早就想要冲破大锅饭的阻碍,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天。

至此,投票结果出炉。

老书记见状,便继续下一个议程:“那么我们就按照双江市的指示,在大队进行包产到户的生产改革,接下来一周大家就做好分工吧。”

确认了改革,他们还有不少事务等着忙活:划分田地、通知社员、采办种子和化肥、疏通水渠、结算工分……

*

三天后,当事情传到孟西施耳边时,桥西大队众多社员都已经得知大锅饭要取消的消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