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带着一群小尾巴回家。
第60章带着一群小尾巴回家。
孟西施带着一群小尾巴回家,沿途始终有想要吃瓜的群众追在后面。
直到她关上篱笆的门,看热闹的社员们还是不肯离开,纷纷等在门口,扬起脑袋,丝毫不见离去的意图。
李大姐家的三个儿子也在人群中凑热闹,气得她拿着鸡毛掸子赶人回家:“没什么好看的,记者采访而已,散了散了!”
三个孩子撅着嘴被拉走。
李大姐回屋关门前,还不忘朝着隔壁门口堵着的人群喊话:
“你们都小点声,别打扰人家记者同志采访,让人以为我们大队都是一群不懂礼貌的大老粗呢。”
果然,刚才还在叽叽喳喳的喧闹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孟西施感激地向李大姐眨眨眼,不忘给门口看热闹的乡亲们交代道:“大家差不多就散了吧,今晚还得下雪呢。”
社员们有的在跺脚,有的在哈气。大灵山的冷空气不是开玩笑的,他们当然冷得发抖,可又实在是好奇。
“没事没事,我们不吵!”
“对对对,孟同志你就让我们听个热闹嘛,不会打扰记者同志的。”
“是啊,你快进去吧。”
孟西施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她合上木门,转身一看。
张记者已经主动坐在了餐桌的中央位置,拿出钢笔,摆在面前,又给笔记本翻了一页空白。
孟西施没想太多。
她习惯从外面回来就烧点热水,进屋也没时间坐下。幸好有苏跃安和林春花他们在,没有耽误太多时间。
几个人在屋内撕火绒、生火、架锅,忙了五分钟,总算把热水壶给灌了大半瓶。
孟西施从架子上取了一盒茶叶,倒进玻璃杯中,倒上热水,屋内顿时茶香缭绕。
“张记者喝茶。”
她把玻璃杯放在张记者的面前,笑着给他解释:“这是镇里供销社卖的茶叶,味道可能比较涩,但回味醇香。”
说罢,她转身去又给林春花以及几个少年兑好了温热水。
等到忙活完,孟西施刚歇了口气,就听见张记者叹息的声音。
“哎,这茶确实差点意思。”
孟西施:……
她尽可能控制了表情。
孟西施内心的小天使正在安抚她的暴虐人格:没事,可能就是低情商嘛!别和他计较~
于是,孟西施装作没听到。
可张记者偏偏是个读不懂空气的人,他瞧她愣在原地,脸上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看。
他自诩是读书人,不好意思像吩咐家中妻子那样教训她,便只能委婉表示:“可能也是太年轻了,泡的手法还没掌握好,这不怪你。”
张记者说完,还满意地点了两下头。他认为自己也算是点到即止,用不伤和气的方式提点了这位女同志。
孟西施表面沉着气。
实际上心里的暴虐人格已经有些按耐不住,正一遍遍在心里重复:
——他是来采访林春花的正经记者,不能揍他,不生气,不生气~
她笑着接话,假装听不懂张记者的意有所指:“还是先采访吧,太晚了孩子们也不好回家。”
苏跃安是个敏感的性子。
他对张记者的第一印象实在不好,总觉得他有些装腔作势。
原本他不好意思表现,可见到孟西施三言两语之间呛声回去,他才意识到或许并不是他自视清高的缘故。
张记者实在是不尊重人!
于是他出言帮腔:“现在天黑得早,太晚了张记者你们也不好下山。”
张记者闻言,只好加快速度。
他可不想被困在深山里。
高考专题是他从副主编姑父那里好不容易讨来的好处,他心里本来是想趁这个机会,出出名,最好啊,还能把他调到北京那边的报社去。
可谁知道,市里的高考情况实在没什么亮点。好不容易听说有个高分,竟然还是个山上的女娃,这能有什么话题?他的北京梦多半是夭折了。
“林同学,那我也就开门见山,问题恐怕多有得罪,希望你能理解。”
林春花正襟危坐。
她点了点头,以为这是张记者的客套话:“您问吧,我肯定认真答复。”
张记者眉毛都没擡,直言道:“你确定自己从来没有去过学校?还是说其实是有请过家庭教师的?难道你真的全凭自学,三年就达到了这样的成绩?”
孟西施蹙紧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