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6编辑的邀约
chapter6编辑的邀约
从咖啡店出来已经是临近傍晚,李韵和季宁又一起去吃了临江市一家出名的烧烤。在烧烤店的两个人要比之前在咖啡店放松很多,聊天又恢复了之前的模式,依旧是李韵吐槽,季宁听着。李韵没再和季宁提咖啡店里的事情,两个人都默契地对一些过往闭口不言。好在临江市的烧烤店够好吃,啤酒也够好喝,在这样一个喧闹又轻松的氛围之中,李韵想起了那句不知何时在网络上看到的一句话,“可以搞艺术,但是没必要。”她突然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两个人在一起,或许没必要非得有什么灵魂上的共鸣,有时候,就这样一起吃吃饭,吐槽吐槽工作,再或者一起抗一些生活中的磨难,这就足够了。luna照例把今天拍下的一些照片发到luna咖啡馆的微信朋友圈里。李韵是luna咖啡馆的常客,长得好看又带点莫名独特的特质,luna很喜欢给她拍照,总觉得发在朋友圈也是赏心悦目。之前的李韵总是自己过来坐在角落里看书,这是李韵第一次带了别人来店里,luna本能地觉得这个男生对李韵有点意思,只是李韵对对方的态度还是模棱两可的,luna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他们两个人的照片也发到了朋友圈里。照片没发多久,luna就收到了老板打来的微信电话。说是老板,其实也就是luna咖啡店的合伙人。他们两个也是在一次摄影展上认识的,因为同是临江人,就加了微信多聊了几句,再后来,这个合伙人得知luna要回临江市发展后,就问luna要不要在这个院子里开咖啡店。luna原本就有开个咖啡店的打算,只是她不明白对方为什么非要选址在这么个破旧古老的院子里,两个人为此也争吵过几回,最后还是拗不过对方的大头出资,只好辛苦了自己,一点一点地把这个院子收拾干净。相对应的,对方也从国外寄回了很多古玩装饰品,借此慢慢吸引了一批小众的文艺青年,生意虽然算不上火爆,却也是恰到好处的忙碌。而给客人拍拍照,也是对方的提议,luna对此欣然接受,毕竟,这原本就是她喜欢做的事情。“老板,怎么啦?”lu…
从咖啡店出来已经是临近傍晚,李韵和季宁又一起去吃了临江市一家出名的烧烤。在烧烤店的两个人要比之前在咖啡店放松很多,聊天又恢复了之前的模式,依旧是李韵吐槽,季宁听着。
李韵没再和季宁提咖啡店里的事情,两个人都默契地对一些过往闭口不言。好在临江市的烧烤店够好吃,啤酒也够好喝,在这样一个喧闹又轻松的氛围之中,李韵想起了那句不知何时在网络上看到的一句话,“可以搞艺术,但是没必要。”她突然觉得,这样也挺好的。
两个人在一起,或许没必要非得有什么灵魂上的共鸣,有时候,就这样一起吃吃饭,吐槽吐槽工作,再或者一起抗一些生活中的磨难,这就足够了。
luna照例把今天拍下的一些照片发到luna咖啡馆的微信朋友圈里。李韵是luna咖啡馆的常客,长得好看又带点莫名独特的特质,luna很喜欢给她拍照,总觉得发在朋友圈也是赏心悦目。之前的李韵总是自己过来坐在角落里看书,这是李韵第一次带了别人来店里,luna本能地觉得这个男生对李韵有点意思,只是李韵对对方的态度还是模棱两可的,luna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他们两个人的照片也发到了朋友圈里。
照片没发多久,luna就收到了老板打来的微信电话。
说是老板,其实也就是luna咖啡店的合伙人。他们两个也是在一次摄影展上认识的,因为同是临江人,就加了微信多聊了几句,再后来,这个合伙人得知luna要回临江市发展后,就问luna要不要在这个院子里开咖啡店。luna原本就有开个咖啡店的打算,只是她不明白对方为什么非要选址在这么个破旧古老的院子里,两个人为此也争吵过几回,最后还是拗不过对方的大头出资,只好辛苦了自己,一点一点地把这个院子收拾干净。相对应的,对方也从国外寄回了很多古玩装饰品,借此慢慢吸引了一批小众的文艺青年,生意虽然算不上火爆,却也是恰到好处的忙碌。而给客人拍拍照,也是对方的提议,luna对此欣然接受,毕竟,这原本就是她喜欢做的事情。
“老板,怎么啦?”luna接起电话,一边收拾着咖啡店,一边问道。
电话对面沉默了一会儿,“店里的那个常客,”对方问道,“今天带了朋友来啊?”
“常客?你指哪个,咱们咖啡店总是会来很多常客。”
“就那个女生,你发在朋友圈的第三张照片里面的女生,”对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我记得她平时总是自己一个人来的。”
“你说她啊,”luna奇怪自己的老板为什么会这么问,不过老板的想法一向跳脱,问出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也都不奇怪。“是啊,看样子关系不一般,那女孩第一次带别人来我这儿。”
“怎么了,你认识那两个人?”luna又问道。
“嗯,一个老朋友了。我过几天回国,和你说一声。”对方没再说什么,就直截了当地挂断了电话。
老朋友也不早说,luna在心里吐槽,早知道时老板的老朋友,咖啡就给打个折了。
“还是烧烤好吃啊。”从烧烤店出来,季宁这样感叹道。旋即,他意识到今天的咖啡店时李韵特意带他去的,于是立刻想要改口说些什么补救,“咖啡店也很好,环境真不错。”
“下次换家咖啡店,这家咖啡店太难找了。”李韵如此说道,“确实,还是烧烤好吃。”两个人吃饭的不远处正好有一个地铁口,“要不坐地铁回去吧。”李韵提议道。她有些吃多了,又或许是今天的咖啡馆勾起了一点回忆,她突然想要吹吹风,走一走。男男女女最初约会时,似乎总是把开车或者打车当作是交通工具,但是当两个人可以选择一起坐地铁了以后,似乎才意味着关系更近了一步。
某种意义上来说,能一起坐公共的交通工具,往往意味着两个人进一步关系的开始。
“可以啊,”季宁说到,“不过,你家离地铁口远不远,会不会有些冷。”
临江市的春秋两季都很短,李韵只觉得前几天秋日的太阳还大得不行,等到了九月底,日子就这样突然冷了起来,仿佛已经到了快要穿棉衣的季节。李韵看了眼自己身上单薄的西服,一阵风吹来,不禁打了个寒颤。
“也是,那还是打车吧。”李韵同意道。
于是,到家的时间比李韵预期的早了一些,回到家的李韵习惯性地打开电脑,最近工作忙,她已经很久没有更新小说了。正因如此,她的小说也不再在平台上签约,反而换了新的笔名,在免费平台上公开连载。
她看着文档,双手放在键盘上,想要打下些什么,最终却只是发了会儿呆,然后又关上文档。就在她即将关电脑的时候,李韵突然想起了自己很久没用过的qq。
在李韵念书时,微信刚刚诞生,qq才是朋友们直接交流的主流工具,大家在qq空间互相点赞,发着最新的说说和动态,每个人的心情是好是坏,似乎总能在qq空间里找到些蛛丝马迹。就连qq空间设置权限,或只想给一个人看,那也隐藏着对方心里“天大的”秘密。
等到后来,李韵上大学时,微信才横空出世,抢占了qq的市场。虽然李韵也觉得很奇怪,但不知为何,仿佛从某一天开始,在朋友之间,用微信意味着一种fashion,意味着步入成年世界的开始。成年后的朋友和同事都心照不宣地加着彼此的微信,至于曾经隐藏着自己过去秘密的qq,大家都绝口不提。如果说微信里是成年世界的你来我往,朋友圈里是各家公司的宣传资料,那么qq里住着的,则是李韵那代人年少时的回忆。至于能同时拥有彼此qq和微信的人,大概就是少有的还能联系的朋友了吧。
李韵打开qq,试了几次密码才登陆上去,刚一登录,就看到头像闪烁。
是她大学写网文时的编辑。
李韵不由得奇怪起来,她和这位编辑已经许久没有过交集,也早就不在当年那个平台写文了,只是当年签的合同还在,签的是一本书,当年小火过一阵,甚至现在还有断断续续的收益流入。
“阿颜,”这是李韵大学时期的笔名,“有人要买你的书,拍成电影。”
李韵先是兴奋了一下,随即冷静下来。靠,这编辑不会被盗号了吧。
毕竟是手握着几百个作者资源的网文编辑,谁知道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网文大佬,这要是被盗号了,群发个消息,下一步再要钱,肯定能捞到不小的一笔。
若是平时,李韵大概率不会理会这样的信息。但是今天,不知怎的,李韵的玩心起来了,她很好奇自己回复了以后,对方下一步会怎么做。
李韵发了个问号给对方。
没隔几秒,对方的头像就再次闪动了起来。
“我还担心你不用这个号了呢,还记得你几年前写的那本《锦年》吗,有人联系了我们,想要买下来版权,约你去面谈呢。”
“哦哦,这个,你们处理就好啦,我记得当初合约上都有些分成。”李韵开始觉得对方不是骗子,甚至开始为自己能又有一笔不小的收入而颇感兴奋。
没想到过去这么多年,《锦年》这本书居然还有人看,居然还有人愿意买下来拍成电影。讲实话,虽然书粉们总是不希望自己喜欢的小说被拍成电影,但是没有哪个作者会不期待自己的小说被影视化。
你我皆凡人,有几个人能做到不追名逐利。
《锦年》是李韵大学时写的小说,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她的中学时代回忆录。当年的她对自己的本专业没什么兴趣,用她的话说,从入学的第一个月起,她就深知自己不是做学术的料,尤其不是研究数学的料。她可以是很聪明的小镇做题家,但是绝不是有灵性的数学家。相反,当年的她一心想要创造自己的世界,所以自己学了写代码,写不下去就写小说换换脑筋,总而言之,当年的她,或许因为年轻,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年少轻狂,她确信,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世界,至少可以创造一个新世界。
而现实,则是给了她所有的想象一记重击。
最初,李韵并不打算把她的这本书起名为《锦年》,因为曾经的她实在不觉得自己的年少时光有过怎样的色彩,如果非要说有,那大概也就是李韵身边曾经出现过的那些人,成为了她年少时少有的一抹颜色。
直到李韵毕业,工作,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她才明白年少的时光有多么难得。
“对方点名要见你,还是在临江市,我记得你是临江人。”编辑发来消息。
这下轮到李韵迟疑了,突然去见一个陌生的导演,这可不在李韵的意料之内。
试探性地,她问道,“在哪?我最近工作有点忙。”
“对方说是luna咖啡店,好像是这里挺有名的一个咖啡店吧?放心,咖啡店。”
这下李韵就更加困惑了。
导演、《锦年》、luna咖啡店,冥冥之中,她心里似乎有了一个答案。一个她不愿意相信,不想去面对,却又隐隐有些期待的答案。
她在输入框中输入又删除,最后只留下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