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三章血战加尔各达
英军和他们打了几仗,有感于这些廓尔咯战士的英勇,就用高薪雇佣他们。
这些廓尔咯人平日里安静,而且非常的听话,长官如果说今天不许吃饭,他们就能什么都不说的坐一天,直到有命令说可以开饭,才会又兴高采烈地去吃饭,不会有半句怨言。而在战场上。即使是最不利的局面,他们也会有心情开玩笑,视生死为寻常事。
这些人不但英勇善战,而且对雇佣者地忠诚难以想象。
几十年前,很多廓尔咯人因为长期驻扎在印度。已经娶了当地人做老婆。而且廓尔咯信仰的也是印度教。
可当印度教徒在德里起义的时候,他们曾经天真的认为廓尔咯士兵会因为信仰和家庭的原因投入他们这一方。
当德里地土王大叫:“来吧。廓尔咯人,加入我们地队伍吧!”这些廓尔咯的回答是:“好地,我们来了!”然后就冲向印度军队里,和他们撕杀。八千印度兵反复冲击,四百九十名廓尔咯人伤亡三百二十七名,居然没能动摇他们的阵地。一般的部队伤亡三分一就可以认为是丧失战斗力了,可他们已经是伤亡大半了,竟然还可以继续拼杀,而且战斗力不减。
这些廓尔咯人真是天生的战士!
当年在大清全盛的时候,廓尔咯人入侵西藏,连班禅大师驻锡的扎什伦布寺都被他们给洗劫了。结果惹的乾隆大怒,派大将军福康安和著名的悍将海兰察统帅八旗禁军和川、陕各路绿营,几乎是以倾国之力才打败了他们,然后越境追击,兵锋直指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正当清军志得意满的时候,前锋营就被伏击了,死伤惨重,一场大败。
此时,英印军中,有数个廓尔克团,这几个廓尔克团,是英国人手中最后的底牌,到了这个时候,蒙巴顿终于把他们派上了战场。
加尔各达城西,一群黄皮肤,矮个子,身着英印军装的士兵目视着前方,是如此的沉稳而又坚定,他们的手中,都拿着一枝司登式,而每个人的腰间,都别着一把格格里弯刀,刀背又厚又钝,刀刃却锋利的可以刮胡子。
在一名英国军官的指挥下,这些廓尔克士兵如猛虎下山,向着对面冲过来的日本军队发动了反击。
日军习惯了英军的懦弱,根本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这样一支英勇的军队从天而降,这些廓尔克士兵,竟然放弃了自己手中的司登式,而抡起了格格里刀,杀向了日军。
日军也是极具武士道精神的,见这群黄皮肤的英印军竟然敢与自己肉搏,一个个振奋精神,将子弹褪出,然后揣着刺刀向着廓尔克人杀了过去。
战场上出现了让人惊讶的一幕,同是黄皮肤的两支军队,在二十世纪的热兵器时代,展开了一场冷兵器的撕杀。
啊!
一名日军士兵一刺刀向前方的廓尔克士兵刺去,然而,那廓尔克人却将格格里刀向上一架,将日军的刺刀挑飞,这时,廓尔克人的格格里刀已在空中,又顺势向下一切,将日军的头颅切了下来。
杀!
杀呀!
双方展开了一场大血拼,热血纷飞,日军虽然刺杀技术精良,然而却依然不是英勇善战的廓尔克人对手,不久后就开始向后败退。
日军虽不敢说自己是这世界上刺杀技术最好的军队,但绝对是名列前茅,然而,这一次,他们却碰到了廓尔克人,这群天生的战士。
战斗的结果让人瞠目结舌,自诩刺杀天下无敌的日军,在与廓尔克人的冷兵器撕杀中,遗尸数百具,狼狈而逃,廓尔克人,用他们的勇敢,将被日军打开的缺口再一次堵上。
战线,终于再一次稳定了下来。
当得知缺口被堵上之时,牟田口廉也将樱井省三骂了个狗血喷头,命令樱井省三马上再次打开缺口。
樱井省三憋了一肚子的气,最终他用大炮将这气愤全部发泄在了廓尔克人的身上。
日军的150口径的重炮炮弹发了疯似的砸在廓尔克人的阵地之上,给廓尔克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日军重炮的开火也引来了美英盟军的飞机。
在历时一个月的空战中,美英空军利用他们飞机性能上与数量上的优势,已完全取得了加尔各达上空的制空权,所以,日军一直在隐藏他们的重炮部队,以免受到美英飞机的轰炸。
而仗打到了这个份儿上,樱井省三与牟田口廉也已经顾不得这许多了,就算牺牲再大,也要打开加尔各达的缺口,所以,他们将重炮旅团第2旅团全部股入了进去。
野战重炮第2旅团,是日军此时四个仅有的重炮旅团之一,这个重炮旅团拥有数十门150毫米的大口径榴弹炮,同时还拥有105毫米的榴弹炮数十门,其炮火火力之强大,是英国军队与中国军队所不具备的。
此时,野战重炮第2旅团在牟田口廉也的命令下,脱去了隐蔽,发出了一阵阵震天的怒吼,炮弹向着廓尔克士兵的阵地不要命的砸了下去。
在日军强大的炮火之下,廓尔克士兵损失惨重,阵地如一叶扁舟,在炮弹组成的雨点中不断的飘摇。
日军的重炮第2旅团沉重的打击了加尔各达西侧的防线,炮火停止后,日军向着廓尔克士兵把守的阵地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然而,残存的廓尔克士兵都死战不退,哪怕只剩下一滴血,他们也要流到战场上,加尔各达保卫战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在日军的反复拼杀之下,廓尔克士兵损失惨重,全团两千多人,最后只剩下了二百多人,但他们却依然在坚持战斗。
“快看啊,英印军快不行了,给我冲上去,占领阵地!”日军指挥官大叫着,他的身后,数百日军士兵揣着步枪冲了出去,就在廓尔克人的阵地即将被攻破的时候,一阵密集的枪声从廓尔克人的阵地传来,却是新三十八师114团从后面增援而来,团的增援,让英印军行将崩溃的战线再一次稳定下来。
就在这时,米国的飞机赶来助战,由于第2重炮旅团暴露了位置,所以,米国飞机对着第2重炮旅团就是一阵狂轰滥炸,重炮第2旅团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战斗,日本人失去了重炮的协助,一时之间进退维谷。
加尔各达的战局稳定了下来,虽说还是很激烈,但日本人已呈强弩之末之态,这为李学坤在缅北的反攻创造了条件,李学坤决心杀入缅北,全歼第十八师团!
之前的战斗中,第十八师团已然残破不堪,损失了一万多人,全师团损失过半,几乎失去了战斗力,田中新一是一个顽强的人,他并不承认失败。
再加上,国内又给他新运来了一批五千人的新兵,这让田中新一补充了一部分的损失,战斗的欲望再一次燃烧起来。他决心,在孟拱河谷阻击二百师。
此时的史迪威,在得知瓦鲁班追击战大获成功之后,也感到很是兴奋,他并没有责怪李学坤没有经过他的允许就对日军进行追击的行为,从这以后,史迪威更加放手让李学坤去做,因为他觉的,李学坤总是对的,即然他这么能打仗,那就让他去打好了,自己只要在必要的时刻出手指挥便可以了。
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也得知了李学坤在胡康河谷取得大捷的消息,蒙巴顿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中国人竟然这么能打,在他的眼中,中国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想不到,他们却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再加上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在加尔各达作战时的优异表现,让蒙巴顿对中国军队的印像彻底改变。
要不是加尔各达战事正急,蒙巴顿恨不得亲飞到胡康河谷,去与李学坤好好谈一谈,而且,蒙巴顿也意识到,在加尔各达战事久战相持的情况下,李学坤的二百师在胡康河谷的突破有重大意义。
如果李学坤能攻入缅北,那么,就可以截断日军第十五师团主力的退路,到了那时候,日军第十五师团将不战自溃,一幅胜利的巨大画面展现在蒙巴顿面前。
蒙巴顿一咬牙,立即派出英军第三师空运胡康河谷,加入到李学坤的对日反击作战之中。
当李学坤得知蒙巴顿将英军第三师派来之时,不由苦笑一声,这个英军第三师他是知道的,那是一群老爷兵,没有一点的战斗力,他们到这里能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消耗粮食。
李学坤压根儿就没打算让英军第三师参战,与其让他们去打败仗,为日军人送物资,还不如自己快点儿将日军解决,所以,李学坤打算,趁着英军第三师还没有到来之时,对孟拱河谷的当面日军,再次发动一场攻势。
李学坤计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兵力,经过前一段的作战,自己虽消灭了上万日军,但是也出现了一千多人的伤亡,现在自己手头只有两万五千人左右,再加上马克的5307支队一个团两千多人,自己一共拥有不到三万人的兵力。
而根据最新情报,田中新一补充了兵力,虽然部队残破,但是却已恢复了一定的战斗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在田中新一的背后,还有一个第五十六师团,第五十六师团随时可以增援第十八师团,这将是李学坤的一个大敌。
从兵力上,从武器上,从后勤保障上,李学坤都占有优势,所以,李学坤有信心也有决心拿下孟拱河谷,打好这一仗,进入缅北。
孟拱河谷在胡康河谷的南面,基本是南北走向的,两条河谷衔接处有点小小的错位。错位处横亘一座高约1200多公尺,长约60多公里的杰布班山,山的北麓山高坡陡,南麓较为平缓;该地区山岭重叠,且山里水源奇缺,因此,要想在暑季越过此山非常艰难。
在孟拱河谷的东面,是山高万仞的苦蛮山,当地人称之为"无顶之山",还有一首歌谣,谓"无顶之山,永不能至顶"。
发源于杰布班山里的南高江,纵贯孟拱河谷,两岸茅草丛生,东岸地势开阔,部队行进其间,极易暴露。在署秀(3到5月)里,茅草干枯,更易遭受火攻,且其间溪流纵横,机械化部队的推进也大受限制。草地的两侧都是高山峭壁,所以孟拱河谷的地形是有百利于守,而无一利于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