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春节事宜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1]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1]。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正月一日是农历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而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拜年了。
亲戚,好友,邻居,领导.
每一种关系都有着不一样的拜年词,也就是华夏习俗的繁多姓。
由于秦泰工作的特殊性,今天一大早他就道泰山工作室坐镇的,没办法,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
阳光万里,空气冷冽而清新,罕见的没有再下雪。
秦越家的亲戚不算多,秦越能够数得过来就是自己母亲那边的外公外婆和舅舅他们。
但是相隔甚远,又因为秦泰的特殊性,所以很少往来,生怕暗界的人盯上他们。
别人都是富在深山有近亲,可到了秦越家这情况就不一样了。
伸出繁华的都市,整座城市里,确实没有一个亲戚,而远在太那斌的亲戚也不能够去拜年。
所以拜年,就显得格外简单了。
“磕~~磕~~磕~~”
门外的敲门声响起,“小越,快点起来,去给街坊邻居拜年了!”
秦越揉着睡眼,“哦~~~来了。”
简单的洗漱了一番,秦越穿好衣服走出了房门。
一路到了一楼的大厅处。
秦沁已经早就醒来了。
“哥,你好能睡哦~”秦沁说道。
秦越回击到,“没有你能睡!!!猪~”
“你才是”
秦沁还没有说完,冯婉就出声了,“好了,别墨迹了,在墨迹都要正午了,错过了拜年的时间我非打你们一顿!”
“哦~~~”
秦越和秦沁两人悻悻的应了一声走了出去。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每年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刚出门就看到了张姨。
两人连忙说道,“张姨,新年快乐!”
张姨也是做足了准备,看到两孩子给自己拜年,也是从兜里掏出两个红包,塞到了秦越和秦沁的说中,“乖,新年快乐。”
张姨摸了摸秦沁的蝶首,宠溺的说道。
由于秦越和秦沁两兄妹的特殊情况,街坊领居都特别护着他们。
虽然有很大一部分秦越他们都没怎么见过,但是逢年过节这天街上的门户,秦越和秦沁都会去敲。
其中最喜欢的便是去孟奶奶家拜年了。
“哥,我们先去孟奶奶家吧,你回来这么多天都没有去看过她!”秦沁对着秦越提议道。
秦越点了点头,“确实,是很久没有见过她老人家了。”
两人走没几步拐进了一条胡同里。
这里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他们都是在这里玩的。
走到一个屋子前,秦越敲响了门。
口中还念叨着,“孟奶奶,我们来给您拜年啦。”
孟奶奶的耳朵有些背,每次秦越和秦沁要来找孟奶奶的时候,都需要高呼好几声。
今天的情况不一样,毕竟大过年的,孟奶奶的家人也都在家。
“枝丫~”
木制的门打开了。
“秦越,小沁,你们来啦!”开门的是孟奶奶的孙女,也是秦越和秦沁两人小时候的玩伴。不过主要的还是和秦沁玩的多,毕竟秦越后来的生活很艰难。
暗界只针对他一个人,秦沁暗界很少对其动手,因为这都是秦泰对秦沁保护的好。
也是因为女孩子不喜欢往泰山工作室跑,秦越不一样,有事没事跑两趟,暗界的探子看到了,就很好奇这是谁家的小孩,街坊领居什么的自然不会有什么戒备心。
都会很自然的说道,“是泰山的儿子。”
于是,暗界的人就这样盯上了秦越。
或许是对泰山的儿子情有独钟吧。
也或许是暗界也还怕华夏在冒出一个如同泰山一般的人物。
“新年好啊,孟颖。”秦越也是打了声招呼,就没再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