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婚礼的背后
朱厚烨跟玛丽的婚约谈判很快展开,而威廉,则遭遇了他的人生中第一次重重的打击。
在侍从向他报告朱厚烨的御用律师克伦威尔就在苏格兰谈判团中的时候,他就顿觉不妙。
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就是当年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律师事务所。现在的负责人正是当年英格兰著名的新教徒掌玺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孙子,小托马斯·克伦威尔。
作为英格兰的国王,威廉当然知道小托马斯·克伦威尔,他还知道,小托马斯·克伦威尔几乎是他祖父的翻版,能力杰出且深得他父亲信赖。
果然,在小托马斯·克伦威尔的主持下,这桩婚姻从威廉最期盼的英格兰的摄政王迎娶苏格兰女王变成了荷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的联姻。
在婚约谈判之前,威廉就知道,父亲的再婚,可以有三种性质:英格兰的摄政王跟苏格兰女王联姻,联合王国跟苏格兰联姻,荷兰王国跟苏格兰王国联姻。
对于威廉来说,对他好处最大的,当然是第一个。而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第三种。
因为第三种情况代表着,他未来的异母妹妹乃至异母弟弟将与他平起平坐,且,英格兰将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无法吞并苏格兰。
至于朱厚烨跟苏格兰的玛丽会不会有孩子,就跟勒妮听到这对老夫少妻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父亲一样,威廉想到了也是自己父母的子嗣。
既然父亲能在六十岁高龄的时候为他添上一对同胞弟弟,那么父亲在六十五岁的时候再给他添个异母弟弟,一点问题都没有。
威廉严重怀疑,自己的父亲就是过了七十岁还能生!
与其把希望寄托于父亲的生育能力衰退,还不如期望表姐的体质可能不容易怀上孩子。
毕竟他亲爱的表姐苏格兰的玛丽在跟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二世的近三年婚姻之中,一个蛋都没有孵出来,不是吗?
眼看着这门婚事最终被定性为荷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的联姻,威廉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只能才能够别的地方下手。他也的确争取到了无忧宫里的大明朝臣的支持。
按照大明的传统,贞洁是女人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嫁妆。苏格兰的玛丽哪怕是女王,她也是再醮之妇,她只配给朱厚烨做侧妃、庶妃,但是绝对不可以成为朱厚烨的正妻。
继妃也是正妻。
无论是勒妮王后还是苏格兰的玛丽对此,都没有意见,也不在乎。毕竟,在基督世界的传统观念里,能证明君主的婚姻的合法性的,只有天主。
只要玛丽在教堂里跟朱厚烨宣誓结婚,然后加冕为荷兰的王后,她就是无忧宫合法的女主人。
至于远东皇帝的册封,根本就不重要。
更甚者,玛丽的母亲,勒妮王后还巴不得不要远东的册封。远东的册封,在大明人的眼里,代表着朱厚烨和玛丽的婚姻的合法性,而在勒妮等欧罗巴人的眼里,远东皇帝的册封还代表着一样东西,那就是跟远东的贸易权。
问题是,苏格兰是欧罗巴的小国,苏格兰跟荷兰联姻之后,特别是苏格兰王室直属领地已经托管给朱厚烨的詹事府的现在,背靠着詹事府,苏格兰照样可以跟远东贸易。
可是获得远东皇帝的册封,意味着苏格兰将拥有跟远东独立贸易的权力——这里面是可操作的——这不是把苏格兰放在火上烤吗?
勒妮深知贪婪对于苏格兰这样的小国意味着什么。所以,她很高兴地接受了这样的婚约条款,不但说服了女儿,还压制住了大臣们的反对声。
玛丽还专程跟威廉道了谢,把威廉气得肝痛,偏偏还什么都没办法说!
偏偏在这个时候,英格兰某郡爆发出小规模的灾荒。起因是,有人贪污了土豆种,结果导致农民只能以旧年的土豆做种子,导致该郡当年的土豆绝收,还波及到了周边地区。更可恶的是,灾荒发生后,有人企图隐瞒,导致后果一发不可收拾。
也因为詹事府和宣徽府没能及时得到消息,因而没能及时开仓,结果造成小规模骚乱。
事情看似跟朱厚烨没有一点关系,但是威廉如果到这个时候还不知道是父亲的警告,那他这些年的王储教育就白学了。
威廉知道,父亲这是在告诉他:作为父亲,他会包容子女的错误,因为孩子犯错,父母要负一半的责任,因为教导不力;但是同样作为君主,他绝对不会姑息任何对他的权威的挑衅。<
威廉看着手里的报告,再看看站在父亲身后,老实得跟只鹌鹑一样的二弟弗朗索瓦,他也只能转头告诫自己的小伙伴,让小伙伴忍耐。
这个小伙伴是他从小到大的玩伴,也是闹出土豆灾荒的郡的郡长官,是他抵达伦敦后,以备战的名义任命的。
另一边,苏格兰的玛丽在婚约谈判正式开始的那一天起,她就搬进了新的套间,房间数量是之前的两倍,隔壁是母亲勒妮王后的套间。
同样按照无忧宫的传统,在婚约谈判正式启动的那一天起,她就是朱厚烨的准未婚妻,她在无忧宫的所有开销由朱厚烨负责。
以前她只能远远地看着,偷偷地流口水的宝贝,现在应有尽有不说,现在屋里摆放一件,仓库里还能放上四件备着更换。
玛丽在法兰西宫廷里染上的远东狂热症得到了很好的治愈。
至于精神上,看看四周就知道!
玛丽从来没有忘记,她的旧友洛林公爵小姐勒妮·德·洛林之前的目标就是朱厚烨,可是现在她这位老朋友不但不敢有丝毫的埋怨,还对她比在法兰西的时候更谦恭!
洛林公爵小姐勒妮甚至还跟她争取她身边的贵族侍女的职位!
这跟把自己放在她的陪嫁侍女的位置有什么区别?
玛丽承认,这很有诱惑力,但她还是拒绝了。毕竟勒妮是洛林公国这一代的长女,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还不足以让古老的洛林家族低头到如此地步。
这也让玛丽无比热切地盼望着能早点结婚。她甚至接受了不回国、而是直接在无忧宫举行婚礼的提议。
正式的王家婚姻,应该跟当年的英格兰的玛丽一样,从英格兰出发,在两国边境,经由一系列程序,然后被迎接到无忧宫,然后在臣民的祝福下举行婚礼。
而苏格兰的玛丽,先到无忧宫,然后进行婚约谈判,婚约签订,直接宣誓结婚。
按照基督世界的天主见证婚约的传统,的确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但是别忘记,无忧宫有很多远东人。
跟苏格兰的玛丽这样,没有皇帝的册封,还是如此程序,怎么看都有点不正式。
不过,想到苏格兰的玛丽是寡妇再醮,西迁的大明人也只是嘀咕一二,就不做声了。
——大约是为了维护王世子吧。
就这样,荷兰和苏格兰的婚约谈判前所未有地顺利,根本就没有跟惯例的王室婚约谈判一样,折腾上好几年。相反,因为最初的政治目的圆满达成,所以苏格兰方面几乎没有提什么反对意见。
至于玛丽的陪嫁金,勒妮把王室直属领地托管获得的钱,连同自己带来的苏格兰王室珍藏,以及自己的嫁妆凑了凑,就凑足了金额。
也许比不上联合王国的公主们来得阔绰,但是也有八十万葡萄牙十字银元。也许单看金额,比当年的葡萄牙的伊莎贝拉还差一点,但是玛丽有王国做陪嫁,而且苏格兰是北方小国,玛丽又是再嫁,能凑出这么多的陪嫁金,足见苏格兰方面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