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辩论 - 在十六世纪西方靠女人上位的可行性报告 - 无法忘记的遗憾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74章辩论

面对乌得勒支大主教蒙托邦的责问,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同样稳得一匹。

他为这一天已经准备许久。

“蒙托邦枢机主教,我这里有份文件,希望您能读一读。”

边上的秘书立刻把一份文件塞了过来。

蒙托邦接过来一看,再看看周围坐了一圈的枢机主教们,哪里还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把戏?

他也是枢机主教,而枢机主教又有哪个不是教会法庭的大法官?如果他现在就把这份文件读出来,那就是真蠢了。

心中越是愤怒,脸上越是平静。

只见蒙托邦淡淡地道:“这种民间小故事有什么问题?”

“你难道没看吗?这是汉字!”

“哦,是的。吾王派人搜集的民间小故事。毕竟荷兰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移民。”蒙托邦道,“相同的故事,我在布列塔尼的时候就已经听过。”

边上的枢机主教中就有人忍不住了:“布列塔尼?我记得蒙托邦是法兰西西南部的一座城市,而且,还是法兰西王室特批的仅有的三座新教城市之首。”

新教!

周围响起了一片嘈杂声。蒙托邦就是不用脑子用脚指头都知道,这根本就是针对自己的鸿门宴。

“我父亲是布列塔尼女大公安妮的首相,我的家族是布列塔尼公国的世袭贵族。猊下,你难道对贵族谱系一无所知吗?!”

“你!”

那人被蒙托邦这几句堵得脸红脖子粗。毕竟,欧罗巴和基督世界都注重血统,因此熟悉贵族谱系到倒背如流的程度是进入社交圈的必备,教士们也不例外——除非他们满足于做个乡村小教堂的神甫。

教宗准备已久,蒙托邦又何尝不是?

“这种类似的故事,不止布列塔尼,就连莱茵河流域、易水河流域乃至波罗的海沿岸各国都有,都是渔民夫妇,一个辛苦工作,一个狂热地把所有的收入送进教堂,导致贫困……”

格里高利十三世喝道:“蒙托邦主教,请你注意用词!难道你在责怪教会,认为是我们神圣的殿堂导致了人民的贫困吗?”

蒙托邦道:“冕下,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冕下应该先问一声,农夫、牧民和渔民的区别在哪里。”

格里高利十三世根本就不想听,可问题是,他不能不听,因为他是教宗,。除非被证实是异端,否则,他就不能拒绝罗马教廷亲自任命的、天主教信仰的枢机主教的谏言。

“请说。”

这一句,不管怎么听,都带着几分咬牙切齿。

蒙托邦道:“欧罗巴很幸运,河流平缓、水量充沛,这样的水文条件,天生就利于农业生产。也就是说,在欧罗巴,种子撒下去,总是会有收获的。所以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农夫的收入是最稳定的。牧民收入的稳定性次之,因为牲畜就跟人一样,很容易感染口蹄疫等疾病。如果没有感染,当然有收入。可一旦感染,除非天主降下恩宠,否则,大概率是破产。至于捕鱼业,就十分挑季节,以及看运气。其中海洋渔业比江河渔业要危险很多。”<

格里高利十三世其实很不想听,但是他不得不听着。

可是旁边坐着的枢机主教中,有人脸上已经露出的深思。

枢机主教团中能诞生保罗三世这样的开明教宗,本身就是枢机主教团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的证明。

“受天主恩宠,欧罗巴的农业几乎不会遭遇什么旱灾、水灾、虫灾,大多数年份旱涝保收。所以农业教区的信徒只需要做好规划,等到了秋收的年份,至少可以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奉献给教堂。”

蒙托邦主教在惠民局多年,他不止一次听惠民局的同僚们说过,也亲自确认过。他知道,跟大明比起来,欧罗巴的农业条件有多优越。

拥有如此优越的先天条件,可是欧罗巴的人民却依旧挣扎在温饱线上!

当初他的明国同僚听到这种事的时候有多惊诧,他就有多脸红。

不应该啊~!!!

“跟农业比起来,畜牧业最需要担心的就是瘟疫。但是两者的不稳定性根本就不能跟捕鱼业相比。特别是海洋渔业,那是在赌命!”

“你想说,因为远洋渔业的危险性,导致荷兰的人民不愿意支付奉献金?”

“我是说,海洋渔业的不确定性使得荷兰人民注重储蓄,进而养成了金融思维和商业思维。”蒙托邦主教道,“男人们的每一次出海打渔,都是拿命冒险。一旦有个万一,他们留给妻儿的财产,是他们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前的最后保障!请问,谁会把关系到全家未来至少十年的保障金送进教堂?!”

新教两大领袖,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都曾经来过荷兰,都曾经向荷兰最伟大的思想家伊拉斯谟学习,这根本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是荷兰的先天环境,让荷兰成为新教思想的发源地。

坐在最左边的那位枢机主教道:“蒙托邦主教的意思是,这些民间小故事,不是外面传入的,而是布列塔尼和荷兰等诸多沿海国家本来就有的。是这样吗?”

“当然。”蒙托邦也明白了对方的意思,道:“乌得勒支大教堂还收着一本手册,里面就有类似的故事。它的上一位主人是条顿骑士团的最后一任大团长,曾经的普鲁士公爵阿尔布雷特阁下。我愿意把这本手册送到罗马。”

格里高利十三世道:“蒙托邦主教,请不要忘记,阿尔布雷特宣布投靠新教,他是异端。”

“我不否认,他利欲熏心,背叛了信仰。但是不能否认,他在世的时候,勃兰登堡还没有被并入荷兰,所以这本曾经是他的收藏的小册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作为波罗的海南岸,勃兰登堡地区也有类似的事。”

阿尔布雷特生前跟荷兰没有交集,所以他手里的这本小册子,就是最好的证据,证明这种小故事根本就不是明国传入的异端邪说,而是欧罗巴本土诞生的民间故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