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驾崩
无论这对至尊夫妇如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位于印度和中南半岛之间的海战对于联合王国来说,实在是太远了。即便是消息传到宫廷,对于战场上的幸存者来说,也已经过去了很久。
换而言之,想要凡尔赛这边临阵指挥是不可能的。
朱大钊很快就在御前会议上下达了御令:一切以保证王国在印度半岛上的利益为先。王国必须完全掌控印度。至于香料群岛,则可以参考新大陆和西班牙。
多年来,西班牙的冒险家和探险队辛辛苦苦从新大陆的丛林里搬出来的金子,最终不是进了联合王国的宝库,就是被倒进了大明财政这个无底洞中,几乎没有给西班牙王国留下。
香料群岛也一样。如果大明人愿意去香料群岛种植采摘香料,联合王国也能省很多事。
贵族和大臣们一合计,觉得非常合理。他们在印度也有不少产业。至于在香料群岛上赌上了全部身家的银行家和富翁们,干他们屁事!
大明和联合王国的这场争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双方有来有往,过程之精彩,被称之为“政治的宫廷舞步”、“战争、经济和外交的交响乐”。
第一个十年,联合王国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香料群岛,甚至还向大明申请撤走侨民。大明很大方地答应了。
结果从撤侨的第二年起,香料的价格暴涨。
联合王国这边因为有印度,最大的冲击也只是香料价格翻了一番。结合近百年来香料价格一直在持续下跌,哪怕翻了一番,都没有达到历史上香料的最高点。
反而大明这边,香料贸易额直接跌到不足原来的一成。
万历皇帝震惊,派人一查,原来联合王国撤侨后,香料群岛的人手严重匮乏,豆蔻、胡椒等香料无人采收,只能任由它们坠落、腐烂。因为香料无人采收,这些岛屿自然没钱去进口粮食。一时间,香料群岛的粮食价格腾飞,守着全世界最富饶的土地却闹起了灾荒。<
灾荒一起,香料群岛如何能对大明服气?
大明的朝堂再次吵成了一锅粥。
要知道,如果从印度进口香料,路程是香料群岛的两倍,价格则是五倍以上。
万历皇帝想从国内抽调人口补充香料群岛的劳动力,文官集团却担心人口流失后,土地价格会被打落,会严重损害他们的利益。
更不要说,为了安抚灾民,就必须往香料群岛输送粮食。大明自己都缺粮!哪里来的粮食拯救香料群岛?!
可都做到这一步了,难道要放弃香料群岛、放弃旧港宣慰司?
这里面又涉及皇权和相权之争,朝堂之上只会吵得更厉害。
最后还是琉球王子提议,把大明境内造反的流民,诛杀首恶后,其他的次一级罪犯,连同他们的九族流放香料群岛做苦力。另外从日本招募无业农民补充香料群岛。
琉球王国成了明面上的最大赢家。因为很多琉球的商人接盘了先后被联合王国、大明抛弃的香料群岛种植园,然后通过琉球王国和日本三岛的关系,直接从日本三岛或者买卖或者招募,一船一船地把日本人运到香料群岛,成为种植园里的工人。
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吃苦耐劳,加上数百年来祖祖辈辈吃素,身材偏于矮小,身体素质普遍不如琉球人大明人和西欧人,却非常听话,只要不短了食物,没有人比他们更能吃苦。
这样的工人,简直就是种植园主最理想的农奴人选。
而对于日本人来说,来到香料群岛,能顿顿吃上糙米饭,努力工作就能吃上白米饭。比起日本本土的生活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据不完全统计,足有三千万日本人背井离乡到香料群岛讨生活。这些日本人本来就掌握着一定的种植技能,再培训一下就能接手种植园的工作。
暗地里,联合王国的詹事府、宣徽府等机构及其下属商队也赚得盆满钵满。毕竟香料价格变化和香料群岛缺粮等事件早就在预料之中。几十年的经营也足够让联合王国在琉球布下了多位代理人。
通过这些代理人,联合王国攫取了大量的利益。
这十年也是琉球王国在远东地位发生质的改变的十年。
如果说之前琉球王国还能通过金钱和高超的外交技巧让大明君臣相信,琉球王国跟朝鲜王朝、日本一样,都是大明的藩属国,没什么不同的话。那么这十年过后,大明就是想忽略琉球王国都不行。
但是没有琉球王国也不行。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没有琉球王国,大明皇室的利益会被文官集团蚕食殆尽。
万历皇帝以琉球王室实为大明宗亲为由,压制住了文官集团的蠢蠢欲动。他不但自己纳了琉球公主(在琉球等大明藩属国,只有王后的女儿才是公主,其他妾妃的女儿是翁主)为妃,还从自己诸多女儿之中精挑细选出一位下嫁琉球。
大明皇室也开始重视虾夷岛和海参崴。虾夷岛的气候、地理条件,大明看在眼里。可即便是这样贫瘠的除了地热几乎什么都没有土地,琉球摄政太后一直抓着不放手,大明想不注意都难。
也正是掣肘虾夷岛的需要,海参崴这座北方不冻港才算真正进入大明皇室的眼中。
大明皇室从内廷选拔忠诚且能干、清廉的人才掌握海参崴,这才发现,原来近在咫尺的日本竟然盛产黄金和白银!
一想到这么多年来,大明一无所知,任由西洋商人、番僧商人从一衣带水的日本搬走了无数的金子,大明君臣就心肝脾肺肾各种疼,疼得无法呼吸。
可是虾夷岛已经分封给了朱厚烨和他的子孙,琉球王国是别人的祖宗基业,大明不能破坏规矩。万历皇帝直接效仿现成的规矩,让大明的商队进入日本。
以朱厚烨的眼光来看,大明对比他真正的故乡,其实非常落后,但是跟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比起来,大明不知道先进多少年。即便是联合王国,很多技术和知识都是大明手指头里漏出去的。
大明先进的技术、庞大的体量在那里摆着,小小的日本,加上旁边山丘众多、粮食严重不能自给的朝鲜,又哪里受得住来自大明的经济冲刷?!
日本和朝鲜各种原材料价格飞涨,粮食价格也一波三折,且迅速被外国商人掌握,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南洋讨生活的日本人更多了。
日本和朝鲜做对比,日本的情况要比朝鲜糟糕很多。虽然朝鲜的先天条件比日本差,多丘陵,冬季漫长且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度,可是朝鲜有一个独立的、大权在握的王朝,在面对危机的时候,一个独立的国家能调动的资源,绝对跟一盘散沙的国家是两个极端。
此时的日本就是一盘散沙。名义上的君主天皇家族早就在源氏和平氏的争夺中大权旁落,成为傀儡。平氏倒台、源氏分崩离析后,各地大名宛如雨后春笋一样崛起。可是他们没有一个像源氏或者平氏那样,成为日本真正的统治者。相反,他们带着日本走向了混乱的战国时代。
在这个时代,一个甚至连华夏村落都不如的村长都敢自称大名,百姓只能用芋头和野菜果腹,大名和大名之间的征战,使得很多村子在一夜之间遍地尸骸沦为废墟。
如此环境,逼得更多的日本平民选择外逃,去南洋讨生活。甚至因此诞生了很多诗作,都是歌颂琉球、大明乃联合王国王家商队的。
这让欧罗巴人非常不理解。
最早搞黑奴贸易的其实是奥斯曼人,可是史书上骂的却是他们欧罗巴白人。同样是去种植园做农奴,日本人不但高高兴兴拖家带口,还打心眼儿里感激,不但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歌,甚至还主动学习汉语汉字,自己把自己汉化了。
更甚者,当朱厚烨驾崩的消息传到远东,大量的南洋日本人和准备南迁的日本人甚至停下了手头的工作,举行了盛大的祭典。
这个时代的日本弃老情况非常严重,民众普遍不接受孝道思想,认为老人过了五十岁,继续留在家里就会损害子孙的福运、六十岁还留在家里,就会变成妖怪,甚至还会吃掉儿女的血肉。
祭典,是日本人唯一表达哀思的方式。
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就是虾夷人。虾夷岛本来就是朱厚烨的封地,朱厚烨去世后,会被他的子孙继承。因为虾夷岛和海参崴隔海相望,战略地位突出,因此受到重视,反而比以前更加富有。
更不要说,根据朱厚烨的手札,虾夷岛驻军往东,在西大陆西海岸找到了金矿,这些金矿横跨整个西大陆运往联合王国并不方便,但是运到大明交换物资却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