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我要回来了! - 年代文反派的嗲精笔友穿来啦 - 童三时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省城,我要回来了!

省城,我要回来了!

金黄黄的苞米堆满了苞米楼子,成堆的大豆堆在场院里,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坐在一处,把成棒的苞米棒子倒满了槽子,一手拿着苞米骨子,一手搓着苞米。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

收获之后的农民们也清闲不下来,还得做后续的农活儿。

苞米脱粒,大豆脱壳,麦子去皮...

农家院里农活多,但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累也开怀!

东家长西家短,村里的八卦,听说的奇闻异事,就没有大家不讲的,和着戏匣子吱呀吱呀的声音,十分生动有趣。

这也是为啥大家要聚在一处干活的原因,一人干活累,一群人干活在一起说说笑笑的,时间不自觉就过去了,一点都不觉得累了。

还有一个嘛...就是这戏匣子也不是家家都有的,那是条件好的人家才有的。

即使是都有,那也是要用电池的,电池多贵啊,轮着用省点是点儿!

所以这干活的地方就固定在了有戏匣子的几乎人家中,其实原来还有一家呢,就是村会计赵宝根家,但现在他家天天大门上锁,出了那样的的事儿,谁也不好意思上门了。

大家正聊到听说曲知青在省城和方知青结婚的事儿呢,有人说不会吧,方知青不是喜欢金知青嘛,咋最后和曲知青结婚了?

就有人立马道,

“这事不可能有假!你们不知道吧?八月底的时候省城有人来让村里给开介绍信了,就是批准曲知青结婚的介绍信,怎么可能假了?”

众人就都去看于金莲,于金莲低着头认真地扒棒子,没擡头,也没否认。

这谁还能不明白啥意思!

妈耶,没想到这听起来最不靠谱的事儿竟然是真的!

“那曲知青咋还不回来呢?她不是生病了吗?生病了还能结婚?”

也不知是谁问了一句,就听有人哈哈笑道,

“谁规定生病就不能结婚?一个爱娶,一个想嫁,谁还能把他俩绑上?至于病嘛...慢慢治呗,治一个月也是她,治个一年也是她...”

这事嘛,到底怎么回事儿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

就曲知青那精神样儿,小嘴一天叭叭的,这个反对那个不公平的,还能有病?就那么回事儿吧!

正说着呢,就听到戏匣子里传来新闻播报,

“九月份在京举行了教育大会...同志们,高考要恢复了!...”

刚才还喳喳喳的说话声音不知道什么时候安静了下来,好些人静静听着,手上扒苞米的动作机械地动着。

于金莲腾地一下占了起来,抓着手里的苞米棒子就往屋里跑,跑了半天发现不对,赶忙往大门外跑。

红梅在村小呢,粒粒在乡里,秋霜在收购点...

她家老廖,在大队哪!

晚上,全廖家人聚在一起,齐刷刷地盯着炕桌前的那三人,把廖红梅、金粒粒和王秋霜瞅得齐齐发毛。

“爸妈,你们放心吧,我们学的早...是一直没丢下学习,肯定没问题的。”

廖红梅十分有信心地保证道。

她今天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惊讶了好久,然后差点蹦起来,十分激动。

但激动也只是一阵儿,这么长时间被粒粒压着学习,虽然谁都没有明说,但心里是有隐隐的猜测的。

只不过这猜测太过离谱,谁也不敢相信是真的。

她一直想的是,反正也没啥事,学就学呗。

她这个职业,多学点东西总没有坏处,不是还得教学生嘛。

王秋霜就淡定多了,她一直对金粒粒让她做的事情深信不疑。

她相信肯定会恢复高考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学的十分努力。

见几个姑娘都十分有信心的样子,廖家人放下了心,正说着要怎么庆祝庆祝这个大好消息的时候,家里的门被敲响了。

“村长,我们能进去找一下粒粒吗?”

是知青点的知青们。

廖红梅和王秋霜对视一眼,他们可都还记得粒粒是怎么出来的。

于金莲去把门开开,知青们一拥而进。

“粒粒,你也听说那个消息了吧?能不能弄点学习资料,我们...我们也想复习..”

马萍抢着道,其他人纷纷点头。

其实他们来也是有点不好意思的,从粒粒走了之后,他们也没什么接触的机会,其实一直想跟金粒粒道歉的,但是都不好意思,一拖再拖。

一直到了现在,他们也知道不太好,但还是厚着脸皮过来了,因为这是关系这一辈子的大事。

谁都没想到会恢复高考,尤其是那些年,书都扔差不多了,谁会带着书下乡呢?

现在就是现出去买,恐怕也买不到什么了。

他们想来想去,全村里唯一可能有办法的只能是粒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