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展望未来
事实上,不光她邱府一个小丫鬟这么认为,整个大斉的百姓包括一国之君在内,都这么认为。
新夷本是东南边陲小国,与大斉隔了半个海峡,大斉建国之初,高祖打下数座岛屿,扩大海域。
新夷不满,常扮作海寇侵犯边境,一来二去便有过几次交战。
因为海岸线不太平,百姓赖以生存的渔业也受到威胁,当年的国师便亲自监造船只,带兵攻打新夷。
这场战役持续一年,新夷兵败,成为第一个在武力之下归顺大斉的边陲小国。
这么多年,新夷和大斉的关系可以用相安无事来形容,但此番不知为何,又开始躁动起来。
“臣以为,这跟去年新夷水患,仓储不丰有关。”
“去年水患,新夷不光颗粒无收,还闹了一场时疫,听闻死了不少人。”
“上次皇长孙满月宴,新夷使臣何其谦卑,依臣拙见,这兴许只是边境海寇肆意滋扰,算不得两国开战。”
朝闻殿内,众臣工各抒己见,无一例外的,都不觉得新夷那样的番邦小国会有胆量和大斉开战。
诚安帝因为连日来缠绵病态,脸色苍白,目光浑浊,眉头紧锁。
自他接手帝位海晏河清,已过了十几年的太平日子了。
无论这场战役打不打,在他重病的关节,都不是好兆头。
“那诸位爱卿以为,此番平乱,谁堪当重任?”
众臣工有毛遂自荐的,有举荐自己门生的,无不是利益相关。
无关紧要的一个小国,无关紧要的一场战争,诚安帝看向一直没说话的明净川:“国师大人以为何人合适?”
后者抬眸扫了一眼阶下站着的文武官员,指了了一位鬓有白发,却依旧目光矍铄的老者:“戚帅家的长子擅长水战,当年于清潭练兵,本座知其刚猛。”
骤然被国师点名,老将军诚惶诚恐:“多谢国师大人谬赞。”
旁人道:“虎父无犬子,戚帅的儿子自然是没的说,只是杀鸡焉用牛刀?几个海寇而已,用得着少将军亲自跑一趟?”
戚帅表示赞同,但却不敢明说,只道:“不如让我那次子出兵?他实战经验少,就当是历练”
明净川道:“那就让少将军带着弟弟一起去吧。”
“这……”
承王却道:“让少将军跑一趟也好,这些年,各国虽然相安无事,但也有野心勃勃的人生出些许事端。前年塞北劫过牧民的牛马,去年北境抢过百姓的粮食,这一桩桩事情虽小,但无疑是在冒犯我大斉。小将军去一趟名为剿寇,实则是在震慑边陲,扬我国威。”
众臣工反对的声音少了许多,又作一番商议,便令戚少将军亲自带十万水军前往南海。
“太子该召回来了。”明净川道:“国有动荡,储君不宜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