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发的奖金 - 窑火岁月 - 桃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窑火岁月 >

第32章发的奖金

于荣广三步并作两步还没到,就看到一大群人围观的人兴奋的手舞足蹈地议论着,不用想就知道,于荣军和乔建成肯定就在那,于荣军侧身从人群中挤着往里去。

看到于荣军,大家一边让出路来,一边兴奋道:“乖乖,水扣子,你大弟弟真有出息,真风光!”

挤到人群中间,看到于荣军俨然一副大老板的样子,穿着崭新的皮夹克,戴着蛤蟆墨镜,正嘚瑟着给人散烟,看到于荣广,于荣军的表情更为兴奋,喊了声:“大哥!”

手中烟已经递到于荣广面前。

于荣广扫了一眼,是带过滤嘴的雪莲,还是最好的那一种,就连过年,于荣广都舍不得买一包待客。

现在可好,于荣军就像个钱花不完的大老板一样,拿着这么好的烟随便散给大家。

再看于荣军身后,一辆崭新的黑色大摩托,果然威风凛凛。

于荣军没看出大哥脸上的不悦,身体往摩托车上一靠,帅气一指,得意道:“哥,咋样?还行吧?”

这都是钱!

简直作践!

于荣广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又不好当着大家伙下弟弟的面子,只能压低声音道:“走,回家!”

“嗯!”于荣军应了一声,手中夹着的只吸了半只的烟直接扔在脚下踩灭。

看得于荣广都心疼。

就在这时,人群中又是一声喧哗哄闹声,还伴着摩托车的轰鸣。

于荣广不经意回头一看,整个人都看傻了。

又是一辆摩托车!

红色的,崭新的大摩托!上面坐着两个人,前面的是罗鸿禧,他身后的赫然就是于荣广的亲妹妹于荣疆。

“大哥!军子!”

坐在后面的于荣疆一只手拎着东西,另一只手兴奋地朝他们挥手打招呼。

因为家人对这场婚姻不支持,于荣疆心里较着劲,去年过春节的时候和罗鸿禧都没有回来,前段时间于荣广也听说罗鸿禧的哥哥罗鸿庆机缘巧合承包了个工程,和兄弟三个一起干,赚了不少钱,号称是建安公司第一个万元户。

那时,王长萍刚和罗鸿庆离婚,年纪轻轻还没分到房子,只能租住在一个简陋的平房里,又要上班又要带女儿,王长安父母心疼女儿,就到石河子帮着带孩子。

王长安和于荣广一起喝酒的时候,还骂过老天不长眼,咋让这么缺德的人发财了。

于荣广在一旁只是喝酒叹气说不出话,因为他的妹妹也嫁进罗家,并没有因为罗鸿禧赚钱而觉得她嫁对了,反而更多担心。

可是,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竟然也骑了一辆摩托车回来。

谁都没想到,于家就这样用三辆摩托车和两台黑白电视机轰动了整个轮窑。

看到三辆摩托车像个车队一样骑到家门口时,把于清田和张凤山都看傻了。

尽管于清田也是上过战场从南到北见过世面的,可是三辆摩托车并排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于清田又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好一会儿都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而张凤山也不过是个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一个,每天生活在轮窑这巴掌大地方的小老太太。

看到儿子女婿骑着摩托车回来,还是足足三辆,小老太太的下巴都快惊掉了。

还是围观的邻居提醒,老两口才赶紧把两扇院子门全打开,好让他们把摩托车停到院子里。

小静怡带着王麒麟、李守国、刘艳丽、杨媛媛来看她家的三辆大摩托,那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比于荣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孩子们兴奋地围着摩托车摸摸看看,张凤山则和芦巧仙还有于荣疆在厨房里忙碌起来,于荣英在里屋喂着小蕾蕾。

另一间屋里,于清田和儿子女婿们坐着,人手一根于荣军递的雪莲牌过滤嘴香烟。

罗鸿禧坐在其中,俨然是座上宾,过往的事大家都很默契的无人提及,就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

于清田向来没有废话,一开口就问:“军子,你才工作几个月,这摩托哪来的?”

于荣军早就想好怎么说了,正等着说呢,听到问话后,俨然开了水龙头的自来水,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这都是针织厂给我发的奖金……”

据于荣军所说,他去针织厂当销售的时候,部门也是才成立没多久,经理给他们划分片区,大家全都抢着在北疆尤其是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这些市场,这里的人有钱消费能力强,什么东西都不愁销路还能卖个好价钱,唯独南疆没人去。

不仅因为南疆贫穷落后,最主要的是南疆的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说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总之说什么语言的都有,就是说汉语的特别少,想卖针织品,向他们进行专业介绍,还得学维吾尔语,否则双方都不知道彼此在说什么。

有个销售说:“又远、又苦、又累、又语言不通,为了卖衣服袜子毛巾,我还得学维吾尔语,有那个功夫我不如学英语俄语做外贸了!”

其他销售也附和:“就是脑子坏掉了才去那个地方。”

就在经理也准备放弃,打算先把北疆市场占住,南疆市场以后再说的时候,于荣军偏不信邪,信心满满地站起来认领了南疆市场。

经理一看竟然有人愿意去那,索性大手一挥把整个南疆市场全都给了于荣军,暂且不论业绩,仅从地盘上来说,于荣军绝对占据了针织厂销售的半壁江山。

对于别人来说又远又辛苦的地方,于荣军只当是公费旅游,兴致勃勃地就去了。

可是到了地方,他也傻眼,没有想到语言障碍到只能像个原始人一样打着手势沟通交流,偶尔遇到会汉语的,也仅有寥寥几句而已,还是带着拐弯腔调的,想要听懂实在太费劲了。

但是于荣军脑子活,很快发现了门道,他首先留起了当地人的胡须,从外貌上看就像当地的少数民族一样,从形象上和当地人拉近了距离。

然后,他到处找经销商,运用逢人就递烟,而且必须递好烟,且快速学会了当地几句常用语的交际技巧,很快就结识了几个百货商场经理。

“卖不出去!”

百货商场只看了一眼样货,就此断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