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434章初唐四杰 - 我在大唐当食神 - 慕容公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一卷_第434章初唐四杰

“在哪儿,在哪儿?”长孙婉儿赶紧询问。随后看向了这个学生指着的方向,一看还真是卢照龄。

长孙婉儿顿时激动了起来,不过却站在了一旁没敢上前。

刚才还信誓旦旦的说,要去找这些诗人对诗,现在却怂了。

白凤也顺着这个学生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只见一个留着胡须的男人风度翩翩。

正朝这边走了过来,这还是白凤第一次看到卢照龄,以前只是在课本上看过他的肖像。

不过都是后人画的,没想到本人还是十分英俊的。

卢照龄走过了他们身边,随后上到了这附近的一座高楼里。

随后长孙婉儿有指着刚才卢照龄出来的方向,“快看,是骆宾王还有杨炯,那个是不是王勃?”

白凤再次看了过去,只见三个年轻人走了过来。

依然是蓄满了胡子,不过可以看出三人的年纪应该不大。

差不多也就跟白凤同年龄,如此年轻居然就成了赫赫有名的诗人,实在是不简单。

三人结伴走来,嘴里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然后就看到他们三人在长安一众儒生与才子的呼声下,走进了刚才卢照龄走进的那个高楼。

随后就看到长安本地的大学士,主持了这场诗词大赏。

“各位,今日有幸邀请到卢照龄,杨炯,王勃,骆宾王几位大诗人,今日为庆贺大唐皇帝登基二十三年,我们举行诗词大赏为大唐皇帝的丰功伟绩祝贺。”

“好!”

下面一片叫好声,看起来这还是官方组织的。

不过白凤听后却是哭笑不得,此时的李世民恐怕已经焦头烂额了吧。

哪还有心思听别人称颂自己,刚亲手将自己的儿子关进大狱,他还在为新太子的人选发愁呢。

显然,百姓们还不知道皇宫之中发生的事情。

不然今天绝对不会举行这场诗词大赏。

这边,号称初唐四杰的卢照龄,王勃,骆宾王以及杨炯三人出现在高楼的阑干处。

四人看起来也是刚认识,尤其是卢照龄与其余三人似乎并不认识。

或许只是听闻了名头,所以他们看起来关系只是泛泛之交。

说话也是点头示意,并没有过多交流。

不过下面的观众可不会管他们四个人的关系,反正有热闹看就够了。

那个说了开场词的大学士再次开口,“今天天气寒泠,不过正所谓瑞雪兆丰年,今年看起来是有个好兆头了,现在请各位以雪为题,作一首诗,然后请四位品鉴。”

原来这就是诗词大赏,就是单纯的文人聚会罢了。

尤其是这么冷的天,白凤早有些站不住了。

就在这时,王勃突然说话了,“昨夜我来长安之时,听闻长安昨晚突然流行起一首新诗,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不知道作这首诗的才子有没有到现场,不如上来一叙,我们把酒言欢。”

听到王勃的邀请,在场的人都沸腾了。

尤其是长孙婉儿,“听到没有这首诗王勃都是认可的,也不知道那个作诗的人来没有,我感觉他完全可以与这四位相提并论。”

白凤却是笑了笑,要是说这首诗的原作者,那么可能他来不了了。

因为原作者陆游还没有出生,要是说第一个吟出这首诗的人,那么就站在这里。

不过白凤却不爱出这个风头,就让这首诗成为一个无名之人作的诗吧。

只要陈锦源不说,谁也不会知道,这首诗就是他白凤吟出来的。

尽管白凤是这么想的,其他人可不这么想。

这些人是十分羡慕作出这首诗的人,居然能够与王勃,杨炯,卢照龄,骆宾王四人小叙。

可惜,这首诗不是他们作出来的,不然他们绝对第一个冲进了高楼。

不过下面的人议论纷纷了起来,“作出这首诗的人是谁啊?”

“听说是陈锦源大学士。”

“不是的,陈锦源大学士说过,这首诗不是他作的。”

“那是谁作的,如此好诗,作出这首诗的人一定是个学富五车的大诗人。”

“我看是吟游诗人吧,这些人都不会留下自己姓名的。”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

众人议论纷纷之时,高楼阑干处的王勃见没人出来认领这首诗也觉得有些遗憾。

毕竟这首诗不管是平仄押韵,还是意境,亦或是遣词造句,都是极好的。

这个诗人绝对不在他们四个之下,很有可能是一个作诗多年的诗人。

不仅是王勃,其余三人也是听闻了这首诗,也想见见这个颇具才华的诗人是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