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 来日大难 - 谢恨水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来日大难 >

裴利昂发现了春暄的第二个秘密。

春暄的老师一个星期来一次家里,在客厅练琴、指导,裴利昂这时往往在春暄脚边呼呼大睡。每次快到结束,裴利昂会准时起床,嗷嗷大叫几声,被老师拍了脑袋之后会去咬春暄最常拿在手上的东西出来,堆在春暄的脚边,试图吸引她不要再和老师学琴。有儿童漫画、大部头典籍、神话故事书、石头等等,这里面的大多数都是祝瑜的爷爷祝胜送给春暄的,差不离按送给祝瑜的东西备一份。

还有一沓错写的佛经,庄严佛经,誊抄在浅色仿古皮纸上,字迹清隽有鹤骨,佛经上从未有的人名却落在那二十四页经文上。春暄抄写的经文全都供奉在观音像前,在鲜花香灰之间,日夜祝祷、祈求抵达般若、破万千妄念,似乎传达凡夫永不可见的追求。唯独这一叠经文,最真实可观照,被春暄带下慈恩寺,走过两重山、一条河,从清净庄严佛土来到念念不住的尘间,表达春暄永远不变的真心,落在祝瑜身上不会摇动、不会不住的喜欢。

春暄喜欢祝瑜。裴利昂知道了这个秘密。

春暄喜欢祝瑜,从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起,夜以继日,习以为常,大概当作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去做。

祝瑜体岸貌朗,带着点大家都同意的漂亮。祝瑜眼眸狭长,眼尾吊起来一点,眼珠黑如点漆,眉毛粗黑、嘴唇微薄,嘴角微翘,永远都在笑着。他有不死的神明祝福的俊美的外貌和智慧,是所有凡人得到的祝福的总和,不死的神明从不给他施灾。春暄莫名觉得他和裴利昂很像,实在是太喜欢,最大的差别只是祝瑜的头发粗硬。

春暄第一次见到祝瑜,是在春千山和江湖白工作的地方,国家科学研究院。

春暄已经不是太小,不用再担心她喝一口水就有可能咳嗽到满脸通红而需要帮助,并且熟悉的邻居又都无暇帮忙照看,春千山情急之下带她到了研究院,让春暄待在院子里玩,门口的警卫员会帮忙看着她。春暄安静地待在院子里,像往常分别的时候,不会给春千山犹豫和痛心的哭声,她看着爸爸妈妈的身后跟着很多人,他们走入一条没有尽头的长廊。

等待的时间太长了,春暄想了会儿回了老家的爷爷奶奶,继而思考老家的山谷是不是已经开满满岩谷的鲜花。她隐约记得一些,高大的永不枯萎的绿树、杜鹃花、雨声。绿草和春天的树枝把她带入睡梦。

春暄醒来时,身上盖了毯子,身旁站了一个人。

祝瑜撑着下巴,微低着头问道:“你在这里干什么?”

春暄以为他不是真人,上手碰了他一下,心里想着这个小孩好漂亮,是所有春天的可爱都不可及的。祝瑜却不是小孩,大她六岁,早已经是个少年郎。

祝瑜皱了眉,拍下她的手。

春暄的手背泛红,收回手,出于不清醒状态下冒犯人家的歉意,回答他的问题:“等爸爸妈妈。”

祝瑜应了一声,在春暄的旁边坐下。

好半天,两人都没有说话。春暄终于从刚睡醒的状态清醒过来,把毯子叠好还给了祝瑜。

“谢谢。”春暄轻声道谢。

却又好像因为声音太低,祝瑜没有听到,因而没有回应。

傍晚,解决了突发问题的春千山和江湖白终于出来,他们和祝瑜打招呼,问:“祝瑜,你怎么在这?”

祝瑜站起来,不再坐春暄的旁边,说:“等我妈妈。”

“迟迟,快和祝瑜哥哥打招呼。”春千山抱了抱春暄,摸了摸她从睡醒到现在都在泛红的脸。

“哥哥好。”

祝瑜回:“嗯。”

春暄一家陪着祝瑜等了会,一直不见人,只好用院里的电话拨给祝家。这才知道,祝瑜的妈妈许宁已经回去了,还奇怪祝瑜怎么没有回来。

已经太晚,许宁问祝瑜怎么没有按原先说的那样回学校,没得到回答,就问祝瑜有没有吃饭,没有的话家里阿姨会立马做。

大概已经过了祝家的晚饭时间,祝瑜只是回她:“不用再给我做。”

春千山接过话,邀请祝瑜到家里吃饭,菜是早上买好的,不会花太长时间。

祝瑜看向春暄。

良久,春暄问:“你要到我家吃饭吗?”

祝瑜点了点头,道:“嗯。”

春暄很久没有开口和陌生人讲话,更不提邀请陌生人,江湖白高兴地拉着祝瑜上了车。

祝瑜一进门,就注意到客厅窗户旁满角落的琴,各式各样,包含古今中外的乐器。成沓的琴谱堆在一起,快要分不清是哪类琴的谱子,间杂着抄写的不知道什么东西。

晚饭后送祝瑜回家。到了祝家,春暄被带着下车去打招呼,许宁见过她几次,对着春暄表现的陌生有些惊讶,但不怎么当回事。最后分别时约定两家孩子要经常一起玩,叫春千山没空的话送春暄过来住。

就这样,春暄逐渐熟悉这一个除了家人之外的人,因为熟稔而走向亲密,可以明目张胆地跟在祝瑜身后,黏着祝瑜到处走。

春暄住在祝家的时间逐渐增加,祝瑜的书房因此改为春暄的琴房,新书房在琴房的不远处。

春暄因此很不好意思,问祝瑜到底愿不愿意,她以为这是祝胜单方面的决定。

祝瑜笑了笑:“这间书房我用了十几年,那面墙的书是很久以前看的,大概不会再看,留给你吧。”

春暄的眼睛在一瞬间泛红,低头说:“不用的,你的书房我也不需要,我不需要每天都练习。又或许,我可以不经常来。”

祝瑜看着她,笑道:“那你一个人待在家吗?”

春暄低声说:“嗯。”

春暄对独自生活适应得很好,并不需要破坏别人的固有稳定来满足她的稳定。

“我说要给你当琴房的。”祝瑜又道:“我愿意的。”

春暄还是问:“真的吗?”

“嗯。”

“那你的书房离我远吗?”

“很近。”

“那就好。”

春暄于是经常待在祝家,她有了专门的指导老师华晚青,还拥有了祝瑜送给她的大量昂贵的乐器,摆满一个琴房。琴房有一半由落地玻璃构成,推开玻璃门,是一条弧形长廊,木质结构,上面是黛瓦房檐。长廊上摆着一张摇椅,面对几棵巨大古老的染井吉野樱。

祝瑜的书房安置在琴房出门直走不远处的右手边,大概十几步的距离。确实很近,春暄练琴时会把门关好,尽量减少声音传出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