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 折金枝 - 一笑笙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折金枝 >

第101章

第101章

因为有高宾在旁帮衬,赵执的休假告的十分顺利,罗齐中近来也在忙举荐考试的事,眼见衙门的事都打理的井井有条,也没过多为难。

可就在殷府家主归来的次日,赵执又被急急召回衙门处理公务。

龙彪死了,他的遗孀陶氏今日来衙门,是为定案消籍,做些后事处理,这件事情霓璎早就跟赵执打过招呼,所以赵执心里有数,在衙门看到一身俏白头簪白花的陶禧时,一点也不意外。

反倒是陶禧,还没从徐新已死的事实中反应过来,又在看到赵执时正愣住。赵执看她一眼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他们离开太平县不过数月,回来时竟已完全变天,不复从前。

不止陶禧,高宾为何急急召他回来,赵执也能想明白。当日龙彪与徐新生出龃龉,隐隐有另立门户自寻出路的事态,还频频去接近肖老大,是赵执出面替肖老大挡了这个无妄之灾,以自己的名义替龙彪牵了个线搭上殷家的生意。

谁曾想龙彪和他的那些兄弟一去无回,没多久徐新也死了,本事太平县固若金汤的一帮顽固势力,数月的功夫竟然分崩离析,做主做事的,成了他赵执,但凡高宾多长个心眼,晚上睡觉都能惊醒了坐起来,疑心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然而没有。

或者说打着灯笼想找个猫腻都找不出。

龙彪死于登州一带的海盗作乱,事情是经过登州官府审查后定案的,如今不过是把案子送回原籍所在官府做个定案,赵执就是再厉害,手也不可能伸到那么远的地方,而且龙彪本来就有心走商营生,整件事看起来就是他倒没,出门没看黄历,高宾也无从质疑。

没多久,罗齐中也亲自来过问此案,同样是问赵执,赵执作无事人一般,怎么回答高宾就怎么回答罗齐中,可罗齐中显然没有高宾那么好糊弄,想的也更深远,赵执面上不动声色,但暗中观察罗齐中几眼,心里不免生忧。

从腊八施粥开始,殷家行事风格虽不张扬显眼,但做的每件事都难以让人忽视,虽然之前曾出面应付安抚过罗齐中,但如今相继参与筑坝、助学,无形间偏向宁县更多,虽说龙彪之死看起来没什么猫腻,但若罗齐中心存怀疑,转而从殷府这里下手探查,也不知会牵扯出些什么事来。

罗齐中到底没能从赵执嘴里问出个所以然来,大致了解过情况后,让赵执按章处理,高宾接了赵执的人情,眼下见罗齐中都没多问,自然也不会再多嘴。

人死如灯灭,到官府这里也就一纸文书的事情,赵执出来的时候,听到几个闲着的吏员低声议论陶禧。

因为徐新的关系,太平县衙的人对龙彪都很熟悉,自然也知道他当初大办宴席娶的美娇娘,龙彪就这么死了,舍了个娇俏娘子,也不知这女人能守多久,越说越没边,几人语气暧昧的说着女要俏一身孝,那陶氏穿一身素衣可真带劲,龙彪没福气。

正聊着,一道冷声从后面响起:“这么闲,要给你们找点事吗?”几人噤声僵住,回头见是赵执,纷纷笑着打哈哈,脚底抹油溜了。

赵执擡脚正要走,余光里瞥见一抹素白,转头看去:“张娘子?”

陶禧就在不远处,她红这一双眼,冲赵执扯了扯嘴角,点头示意。

赵执皱皱眉头,想来刚才那些人说的话她分明躲着都听到了。他对这个张氏没什么太多的怜惜和动容,不过是想到了母亲。

父亲刚去世那段日子,也有人这样议论她。

毕竟赵坚还在世时,把她宠的十指不沾阳春水,但凡认识他们的人都觉得,这个女人一个人是守不住的,可她不仅守住了,还把自己禁锢在那段回忆里,根本走不出来。

赵执短暂的出神,人已至跟前。

陶禧端着仪态,冲赵执盈盈一拜:“许久不见,想不到赵大哥已是罗明府的得力干将,赵大哥果然是年轻有为,不似我夫君……”说着眼眶更红了。

赵执扫她一眼,淡淡道:“嫂夫人也莫要过于伤怀,家中新丧,想必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嫂夫人请放心,衙门这边没什么复杂手续,我这就去处理,今日就能办好,也不必嫂夫人一趟趟来回奔忙。”

又是那句疏离的“嫂夫人”,陶禧眼神一暗,眉头也紧了紧,眼见赵执要走,她擡脚追了一步,明显压着声音,又有点怕叫不住他的急切:“昨日……”

赵执果然顿住,回头看她,陶禧定定神,走到他面前,声音压得更低:“昨日,你怎会去殷府,还……”

还一副熟门熟路,无所顾忌的样子。

殷府明面上是陶薇宁当家,可真正做主的是崔霓璎,她怎么可能允许有人这样来去自如。但若他真的和崔霓璎有什么关系,那他挤进这太平县衙谋事,就值得探究了。

陶禧泪眼盈盈的看着面前的男人,一番探究心思后,又是控制不住的纠结。

早知今日,她当初无论如何也该选他的,无论外貌,能力,甚至品性,他都胜过龙彪太多,方才他对她的维护,她都听到了。

“嫂夫人昨夜可是宿在殷府?”赵执不答反问,听得陶禧一愣,下意识环顾左右。

她知道崔霓璎藏着身份,若这事是从她嘴里泄露,崔霓璎肯定会杀了她,从这个角度来说,她才更应该小心谨慎,不要暴露关系。

“你……你问这个做什么?”陶禧对赵执的立场不明晰,话便说得含糊。

赵执轻笑一声,也学她压低声音:“我是去殷府了,可我去得快溜得也快,不过看个热闹罢了,倒是嫂夫人,都被留宿府上了,想必是有交情的贵客。”

“倒也没有……”陶禧矢口否认,赵执扯扯嘴角,没有与她分辨,让她稍作等候便直接去卷房找户籍了。

自他进衙门开始,这些从前被徐新搞得乱七八糟的东西已经全部上手整理过,正如他所言,很快便处理完毕,一路带笑的将人送出衙门,确保这位龙夫人不会频频再跑衙门。

处理完了手头一堆杂事,赵执心里又痒了。

果然不能闲下来,否则容易想些有的没的,明明那女家主才回来第二日,他却觉得像是第二年。

终于还是没抵住想念,赵执从衙门离开,一路绕到殷府门口,看门瞧见他,刚想说什么,赵执却先一步表示自己与樊娘子有约,有事才来的。

对方狐疑的看他一眼,只好让他稍后,擢人进去通传。

书房里,陶薇宁一早起来便来了霓璎这里,两个多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很多事信里说不详细也不方便说。

只不过,陶薇宁以为她要问陶禧和龙彪,或者幽州那边的事,再谨慎些,也会问这一路上有没有露出什么破绽,有什么需要后续补牢。

可这些她都没问,问的最多的是航海行船——突发气候的应对,方向掌控,海上遇贼的应战策略和船的战损程度,她问的很细也很认真,陶薇宁拿出一册手札给她。

从前她没机会接触这些时,只能得到什么心得就及时记载下来,后来养成习惯,所以出海期间,她一直保持着记手札的习惯,每一日的情况都删繁就简记录在册,一目了然。

陶薇宁不动声色观察着崔霓璎,却始终无法从她淡淡的脸色上看出任何态度,心里提着的一口气上来也下不去,像在等待先生批卷的学生。

霓璎看的很认真,翻完这一册,她总算露出一抹笑:“写的不错。”

陶薇宁悄悄舒了一口气,也多了底气:“这算是通过考核了吗?”

“不算。”

猝不及防的答案,陶薇宁刚舒出的一口气又原路堵了回来,脱口而出:“那怎样才算?”

霓璎取过一封公文递给她,陶薇宁接过看完,略显疑惑的看向她:“这是官府的榷茶文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