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9章跨系法律基础,相邻而坐却未留意
第9章跨系法律基础,相邻而坐却未留意
题记:
——艺术系和音乐系的公共基础课法律基础,相邻而坐却未留意。
音乐和艺术专业对于工科院校来说,是相对比较另类的专业,也不知道理工学院为什么硬要开设这两个不是很擅长的专业,也许是为了将来学校向综合性大学或重点大学发展而开设的吧,总之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因为音乐和艺术不是学校重点开设的专业,所以,相对师资和生员都比较不足,很多公共基础课,比如《毛概》、《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等,音乐系和艺术系学生常常合在一起上课,课堂纪律总有点乱哄哄的。
林栖和冷倩今天一起上公共必修基础课,是在教学楼d区四楼一个大教室,《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是理工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由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这门课程和《毛概》、《思想品德修养》共同担负起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的重任。《法律基础》比较注重实践性,也就是说后面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模拟法庭之类的东西,让同学们深刻地了解法律的知识以便理解法律严肃性,无论以后投身社会做什么,都不能作奸犯科。这一门课和《毛概》比较起来,更加具有趣味性,同学们的兴致稍微高一点。
用老师的话说,“这门课程就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你们当前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正确的三观和法制教育,引导你们掌握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以后犯法了都不知道,走不必要的弯路。”,“还有如果维权这一方面,什么都不懂,就更不好说了。当然,我知道你们都是冲着学分来的,学分很重要,但是知识更加重要。”,“我总结了一下,这门课程有好几个性质,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这门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目的性!”
这几大性一说,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说哪有这么邪乎,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让老师包全乎了,这一段话,加一个字嫌多,少一个字嫌少。
同学们的这种反应老师是司空见惯了,也不以为然,接着说道:“很多人都说,我们学的是偏艺术类的专业,凭什么又要学这些文科的东西,其实,我需要告诉你们的是,这就是你们的思想不对了,这门课程并不属于什么文科,而是你们所有大学生都要学习的,无论你是学习音乐也好,绘画也罢,就算是烹饪专业,也不能幸免,当然了,其中的知识是不能和法律专业相比的。”
说到烹饪专业,同学们都是会心一笑,原来,四川有一个烹饪学院,属于专科,这几年吵着闹着要教育部给升为本科,迟迟没有答应,这件事在同学们之间流传比较广泛,几乎人人都听说过一些,当然具体的细节不是很了解。
林栖想到自己学习音乐都被父母老师如此反对,真庆幸自己没有喜欢烹饪。
冷倩坐在比较靠前的右侧位置,很安静,不时在课本上画着什么,耳朵却没有闲着,认真听讲,后面男生老是发出各种声响,总是乱哄哄样子,总是让她有些不习惯。很多男生对着她们这一排女生吹口哨,有的女生忍不住回头张望,不过,号称冰美人的冷倩却丝毫没有为之所动,从头到尾都未曾回过头。
林栖坐在左侧靠前点的位置,因为冷倩从未回过头,所以没有发现冷倩,林栖怎么也没想到,在火车上碰到自己猛踩自己一脚后又塞了只鸡腿给自己的女孩竟然和自己是同一个学校的,还在一个教室上同一门课,直到开学后有段时间才在一次偶然机会碰到了才知道,当然这是后话。
“我希望大家经过学习,能够了解法学的观点和特点,理解宪法和各种法律法规的精神,从而优化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以及素养。当你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的时候……”
老师话刚说到这里,台下有同学起哄道:“就可以抓住法律漏洞啦!犯法不用坐牢啦!”,同学们一阵嬉笑,老师并不生气,微微一笑,“你们如果抓住了法律的漏洞,倒是说明这门课程没有白学,想着钻法律漏洞而犯法不用坐牢,你可想错了,现在有一种东西叫做司法适用,就是针对各种法律漏洞所设定的东西,至于什么叫作‘法律漏洞’,什么又叫作‘司法适用’,你们学下去就会知道了。”,“不以犯罪为目的的找法律漏洞,那是为社会做贡献,我支持你们,但是如果心怀不轨,你们可想错了,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并不仅仅是为了吓唬犯罪分子说的话。”
“老师,那你说说,既然知道法律漏洞,国家为什么不修改法律呢?”有同学问。
“所谓法律漏洞,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说只有中国有,新中国从宪法制定到实施,也不过是四十多年的历史,美国宪法两百多年了,可以说是成熟很多了,但是事实是美国的法律漏洞也是非常多的,以后的课程里我会举例说明,法律漏洞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有四点。”,老师说到这里,向台下扫了一下。
“哪四点呢?”台下有同学问。
“本来这方面没必要说这么多的,但是你们这么有兴趣,那我就来说说,第一个原因,法律所需要面对的对象是整个社会,社会关系具有复杂多变的性质,由此决定了法律自发布之日起就必然和社会关系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可大可小,法律不可能涵盖全部社会关系和规范人们的全部行为,不可能完全适用于复杂的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加之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必然导致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滞后和不适应性。”
“根据社会的发展修改不就行了吗?”有人问。
“这样的话,一本法律书只怕有一人厚了,几十种法律都是这样,那么谁还能学会法律呢?法官判一个案子只怕得翻书查看好几年了,学法律的律师们也是要吃尽苦头,这可不是一个好办法,不过修复法律漏洞,一直是国际性的问题,法制肯定会越来越健全,这点毋庸置疑。”
“那么还有三个原因呢?”又有同学问。
“第二个原因嘛,立法者的认知能力有限,或者是疏忽,但凡是人,都会有考虑不到的地方,通过文字表述的法律条文也是有限,所以总会有遗漏、欠缺其规定的相应情形。”,“第三个原因就是法律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它是通过一般的普遍性规则来规范和调控社会关系的,这样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个别情况可能不相适应,以致出现空白或适用上的疑惑从而产生令人不满意的结果。”,“第四,法律总是通过概念来表达的,而法律概念或多或少都具有不确定性,即具有‘模糊边缘’这种情况,且法律制定于过去,但适用于现在并预设于将来,一旦法律概念的‘模糊边缘’无法明确地透过解释途径来包容新生事物,在法律不容轻言立法修改的前提下,即有承认法律漏洞的必要性。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会有很多司法解释司法适用等出现,弥补法律的漏洞。”
在老师的详细解说之下,很多同学都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老师,是不是抓住法律漏洞,就可以免去法律的追责?”,“这位同学的思想很要不得啊,总是想着犯罪的事情,是不是想成为一个高智商的犯罪分子啊?老实交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那位同学显然也是知道老师在开玩笑,也不惧怕,“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同学们又是一阵哄笑,这位老师也并不是一个死板的人,通过这件事也算是知道这帮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对法律的不理解才会有这种想法,后面的教学可以更加有针对性,所以对于这种学生,从来都是不阻止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