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南山(终)
第169章南山(终) 走出困她半生的小镇与荒山,卫南山才知天地有多大。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她用十年的时间,走遍山川河流。
走过的路越多,她就越后悔,出来的太晚。
向西而走,直到她再也走不动的时候,择了一处村落住下。
年纪大了以后,人变得不爱动。
寻了把摇椅,卫南山时常躺在上面。
日落西山之时,望着炊烟升起,笑看人间烟火。
卫南山躺在摇椅上,身边坐着一位少年。
少年名唤于易,十九岁,是于阑珊的孙子。
他坐的是一只矮凳,是南山闲来无事拿木头做的。
为图省事,凳子极矮,坐在上面显得滑稽可笑。
“你祖母如何?”
“安好。”
布满皱纹的手伸过去,于易会意,连忙从怀里将信掏出来,再递到卫南山手边。
卫南山将信展开,细细看了一遍。
于阑珊每年写一封信,再派儿子送过来,内容几乎差不多,大多数是说自己安好,再问候她如何。
目光投到于易身上,卫南山笑着摇摇头,如今送信的人已经从于阑珊的儿子换成孙子了。
当真是老了,最近精神不太好,时不时困顿得厉害。
于易看她脸色不好,有点担忧:“姨奶奶,您年事已高,还是跟我回释州吧。”
各家各户炊烟升起,大人在屋里做饭,孩子围在外头,口中唱着童谣。
稚嫩的歌声传到耳朵里,混着他们的声音打着拍子,卫南山悠然自得:“小易儿,你觉得姨奶奶该回去吗?”
“姨奶奶是祖母的妹妹,当然该回去。”
卫南山挥挥手,道:“不对。”
于易讶然不解:“姨奶奶的意思是您不该回去吗?”
“我若该在于家,七岁时就不会送出来,我若该回去,十八岁时就已回去,我若是属于于家,就不会姓卫。”,时过境迁,卫南山坦然许多,脑中一阵困顿,保留着一丝清明,她眯起眼睛说:“你不如你父亲想的明白。”
“易儿自是不如父亲的。”
“那你就好好想,等你想明白了,你就是于家称职的家主了。”
于易沉默,凝重的目光投向卫南山。
关于姨奶奶,老一辈都甚少提及,讳莫如深。
恰恰是这样,于易越是肯定当年曾发生过一件大事。
可是他现在还不能知道,也许真如姨奶奶所说,等这个问题想明白的时候,他就是于家称职的家主了。
“以后莫要再来。”
“姨奶奶?”,于易惊呼。
“信也是。”
于易‘蹭’地一下站起,不解道:“可这是祖母的信啊。”
信纸贴在心口,卫南山闭目说:“你祖母怕我寂寞,诓骗了我二十年,我都知道。”
一句话将于易震得脸色苍白,姨奶奶难不成是已经知道祖母去世的事情?
“你没见过阑珊吧?算算日子,你出生时她已经逝去了,是该没见过。”,卫南山自言自语,话又钻进于易耳中。
说的一点没错,于易垂下头,不再隐瞒:“是,易儿未见过祖母,但父亲说,姨奶奶与祖母乃是双生姐妹,看见您就如同见到祖母。”
“嗯,你父亲说得对。”
于易有些不明白,他问:“祖母逝去的消息,姨奶奶是如何得知?”
二十年前,于阑珊逝去。
生前留下无数封信,每年一封信,于阑珊写到了一百岁,希冀卫南山能够长命百岁。
卫南山胸口憋了口气,她皱眉说:“真当我是瞎子不成,你祖母的信若是再放几年,怕是要成古董了。”
墨迹与纸张透着浓浓的古朴气味,桩桩件件,漏洞太多。
“可祖母吩咐了,每年要来看您一趟,陪您说说话的。”
卫南山笑了,脸上皱纹挤得更深,“嗯,所以你不用再来了。”
心头猛地一震,于易瞪大眼睛,不敢相信地看着卫南山。
于氏擅卜,能卜命数,亦能卜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