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9章成名要趁早?
第1449章成名要趁早?
“上映一周,电影《周处除三害》票房报收4亿,排片量持续走高。”
“歌手满舒客被曝传染hpv病毒,引发圈内持续热议……”
“好莱坞进口科幻/动作大片《沙丘2》上映,票房并未达到预期,引发全网对好莱坞进口片质量热议。”
……
3月份又到了冷门档期,圈内除了电影开机拍摄的消息外,其余都没什么热度。
直到3月11日,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公布获奖名单,《奥本海默》斩获7项大奖时,总算是引发了一波热议。
“小日子这两年好像越来越跳了?”
“就应该再给他们投几颗小男孩,让他们尝尝鲜,嘿嘿。”
“听说明年又要搞阅兵仪式了?期待一波,希望咱妈能给那些跳得欢快的家伙们来点精神刺激!”
“……”
对于《奥本海默》拿奥斯卡奖,陈飞并没有感觉很意外。
毕竟这几年的好莱坞市场里,能称得上“正儿八经”的现实题材电影,早已经是屈指可数。
放眼望去,满是《速度与激情10》《变形金刚7》《神偷奶爸4》这类“恰烂钱”的续集作品。
大家都在翻来覆去的炒着之前的ip冷饭,剧情套路化到观众甚至能提前预判台词走向!
就连曾经让观众趋之若鹜的进口商业大片,如今也集体拉胯。
《沙丘2》的票房滑铁卢不过是最新例证罢了。
宏大的沙漠奇观特效虽没掉线,可单薄的人物弧光、拖沓的叙事节奏,还是让不少观众走出影厅时直呼失望。
要知道,放在十年前,这样的好莱坞视效大片,随便一部都能轻松拿下10亿票房。
可如今,却早已连预期的一半都难达到。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核心,在于观众早已对好莱坞电影乃至其背后的文化符号彻底祛魅。
早年间,国内电影工业尚弱时,好莱坞大片靠着超前特效和个人英雄主义叙事,轻易就能收割票房与口碑。
但现在却不同了,从《鬼吹灯》1:1复刻打造的深海场景,到《流浪地球2》里震撼的太空电梯特效……
国内电影的视效水准早已能与好莱坞同台竞技,甚至在细节真实度上更胜一筹!
更关键的是,国内观众早已经过了只看特效的阶段。
人们更多的开始追寻起了特效之外的剧情、人设、真实感。
反观如今的好莱坞大片,要么陷入特效堆砌症,把剧情简化成特效秀的背景板,要么死守陈旧价值观,让拯救世界的套路显得格格不入。
在这种情况下,观众怎么可能还愿意继续买单?
直到3月底,《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上线,才勉强给好莱坞进口片市场挣到了一些面子。
粉红色的哥斯拉,还算比较新颖的视效,加上爽到极致的剧情,这才斩获了1亿的首日票房。
而除了这部电影外,其他进口大片很遗憾全部都遭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失利。
3月30号,有一部此前被营销的很火热,由彭昱敞和李庚西主演,韩延执导的剧情片《我们一起摇太阳》正式上映。
这部电影本来是准备去春节档的,但因为竞争太大,争取不到太多的排片,不得不挪到了3月底。
到了这时候,市场排片自然是够的。
只不过,因为是冷门档期的缘故,所以想拿到高票房,必须得遵循“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而此时,因为《三体》正处于第一部的收官状态,所以陈飞已经很久都没进影院看电影了。
三部剧情连拍的高难度挑战,让他不得不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细节打磨中。
最初筹备时,他曾想过将三部剧情浓缩成一部上映。
可拍着拍着突然发现,这根本就行不通。
《三体》的故事线太过庞杂,从红岸工程到三体舰队启航,从叶文洁的人生转折到人类文明的危机……若强行压缩,不仅剧情会变得臃肿混乱,角色人设也无法立住。
包括那些精心设计的“古筝行动”、“宇宙闪烁”等名场面,大概率也要被删减得面目全非。
这样做,只会毁掉《三体》!
于是,他直接推翻了原计划,决定效仿《封神》模式,三部连拍后分开剪辑做视效,并分为三部逐步上映。
而如今,《三体1》终于迎来了收官时刻。
摄影棚内,模拟红岸基地的控制台正泛着冷光。
刘艺菲身着年代感十足的军装,眼神里满是对未知宇宙的敬畏与忐忑。
随着陈飞一声“开始”,由她饰演的叶文洁的手指缓缓按下了发射键!
军方探索外星文明的绝密计划“红岸工程”,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这一按,将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镜头扫过控制台屏幕上跳动的电波,画面逐渐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