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家宴(上)【求月票】 -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 王蜀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61章家宴(上)【求月票】

翌日傍晚,九成宫,紫云殿。

殿内并未大张旗鼓,陈设比长安宫中的宴席简朴许多,却更显精致雅趣。

四周轩窗敞开,带着山间草木清气的晚风徐徐送入,驱散了最后一丝暑意。

宫灯初上,柔和的光线映照在光洁的玉墀和精美的食器上,营造出一种看似温馨融洽的氛围。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端坐主位。

他今日未着龙袍,只穿了一身玄色常服,神色平和,甚至带着一丝罕见的闲适。

长孙皇后眉宇间虽有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色,但依旧保持着母仪天下的端庄温婉。

李承乾与李泰分坐左右下首首位。

他一身墨色锦袍,神色平静,姿态沉稳,仿佛只是来参加一场普通的家宴。

李泰则穿着亲王常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略显拘谨的恭敬,只是那微微闪烁的眼神,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晋王李治年纪尚小,被乳母带着坐在长孙皇后身侧稍后的位置,好奇地睁大眼睛看着殿内的兄长和精美的菜肴。

而那位苏婉姑娘,则安静地侍立在长孙皇后身后不远处,低眉顺目,仿佛只是一个普通的随行女官。

“今日只是家宴,都不必拘礼。”

李世民率先举杯,声音温和:

“难得离开长安,在这山水之间,我们一家人聚聚,说些闲话。”

“谢父皇、陛下。”

众人齐声应和,举杯共饮。气氛似乎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菜肴渐次呈上,多是些山野时蔬、河鲜野味,烹制得颇为清爽可口。

李世民似乎兴致不错,问起了李承乾一些海军建设和海外风物的事情。

李承乾则对答如流,言谈间既展现了见识,又不失储君气度。

李泰几次想插话,将话题引向朝堂或边关军务,试图展现自己的能力。

却都被李世民轻描淡写地绕过,只让他多吃些菜,问问他在文学上的近况。

这让李泰心中愈发焦躁,觉得父皇偏心。

就在这时,李世民放下筷子,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李承乾和李泰,语气依旧温和,却让殿内气氛微微一凝:

“承乾,青雀,前些时日太子府那场风波,闹得长安沸沸扬扬。”

“如今在这九成宫,清净之地,你们兄弟二人,可有什么想对朕,对你们母后说的?”

【来了!】

李泰心中一震,立刻放下酒杯,脸上瞬间换上了一副委屈又强忍的表情,起身离席,躬身道:

“父皇,母后,当日之事,儿臣……儿臣确实受惊不小。”

“但儿臣相信大哥,定能查明真相,揪出那胆大包天的恶徒!”

“儿臣绝无怀疑大哥之意,只是……只是每每想起,仍觉后怕,惟恐有负父皇母后平日教诲,未能与兄弟和睦……”

他这番话,看似替李承乾开脱,实则句句都在强调自己受惊、后怕,将‘兄弟和睦’的责任隐隐推给了李承乾。

暗示是太子府管理不善导致他身陷险境。

李世民听着,不置可否,目光转向李承乾:“承乾,你呢?”

李承乾缓缓起身,神色依旧平静。

他先是对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行了一礼,然后才看向李泰,语气平淡无波:

“魏王受惊,是孤御下不严之过,孤已向父皇请罪,亦厚礼安抚了当日所有受惊的宾客。”

“至于真相.”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李泰,声音清晰:

“投毒者张七已自尽,线索中断。”

“但孤已命人严查其背景来历,以及那五十两来历不明金饼的源头。相信假以时日,必能水落石出。”    他顿了一下,语气转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

“无论幕后之人是谁,其心可诛!”

“胆敢在太子府行此卑劣之事,构陷储君,惊扰亲王与朝廷重臣,其罪,当诛九族!”

“孤,绝不会放过任何企图搅乱朝纲、离间天家的人!”

这番话,掷地有声,既承认了管理责任,又表明了追查到底的决心。

更将事件性质拔高到了构陷储君、搅乱朝纲的高度,隐隐反击了李泰之前‘兄弟不和’的暗示。

李泰被李承乾那冰冷的眼神和凌厉的语气慑了一下,一时语塞。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精光。

他摆了摆手:“好了,都坐下吧。”

“既然承乾已在严查,朕便等着结果。今日家宴,不说这些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