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二章一石三鸟 - 狼刺之帝国崛起 - 江中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四二二章一石三鸟

驿丞站在墙上大喊:“大秦世子驾到~~~~~~”

围观众人纷纷让开道路,不用驿丞刻意渲染,只凭刚才蒙义那一手飞刺穿剑就足以让众人心中升起敬畏。姬掘突是一国之君,他所用的长剑绝非凡品,而大秦世子竟然能将一把长剑击穿并带飞出去,这需要何等犀利的眼神何等强大的力量。

而更让围观众人震惊的是那把能够洞穿长剑的利器,众人已经看清楚这把利器的样子,那泛着乌光的三棱形的长刺,那极细但却范着寒光的刃口无一不在向众人展示着这把利器的威力。

蒙义来到姬掘突和公孙满身边,他先是给姬掘突一个只有哥俩才能懂的眼神,随后伸手扶起公孙满。

“公孙满大夫,赢来来迟了让你受罪实是不该,不管二位因为何事争吵,都是作为东道主的大秦的过失,还望大夫见谅。”

公孙满此时算是死里逃生,他对赢来只有感激没有埋怨,更何况他出使大秦之前,姬宜臼曾经对他特别交待,但凡赢来出面必须要给十足的面子。公孙满牢牢的记住了这句话,现在一见赢来跟他客气,公孙满立刻放低姿态恭敬的说到:“世子不必客气,公孙满知道此时不怨世子也不怨大秦,只不过是本官和郑候发生了一些口角才导致打了起来。这和大秦无关,不过郑候蛮横无礼却是大家亲眼所见。郑候口口声声说什么尊王爱民,你爱民到是真可爱的是你郑国的子民。至于尊王,哼哼,请恕本官不敢苟同!”

姬掘突:“寡人是郑国国君,爱惜自己的子民有何不对?说到尊王,寡人以为尊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只在嘴上说说的。寡人做一件尊王的事比说几百句尊王的话要实在得多。”

公孙满:“郑候说的也有道理,但是你刚才每句话不仅没有尊王的意思而且还直呼王上之名,难道郑候在心里就是这样尊王的吗?”

姬掘突从地上拔起长剑费力的拔出洞穿剑身的狼刺递给蒙义之后说到:“寡人身为大周司徒,父子两代为大周征战不休,先王若是能听了家父之谏何至于国破家亡!所以我对王上的错处必须毫不掩饰的指出来,就算被人说藐视君威也在所不惜,寡人为的是大周社稷延绵长久。”

公孙满:“郑候的确是征战不休灭国无数,可是郑候有没有按照礼制向王上献土,郑候不仅没有按制献土还从王上手中获封虎牢之地,这似乎和郑候标榜的尊王表里不一呀,郑候作何解释?还有这次,秦、晋、郑、燕、齐、申、义渠,七国会盟按制应请王上诏准,并由本官主持诸侯会盟指定盟主,在七国会盟尚未有所定论之时,郑候来到馆驿命本大夫离开大秦,不要插手会盟之事你意义何为!”

姬掘突:“笑话,七国会盟针对的是戎狄,不是针对天下诸侯的。试想这七国哪个不是饱受戎狄侵害之苦,齐国有北狄扰边,燕国有山戎作乱,秦国申国有犬戎西戎之威胁,晋国与条戎为几代仇敌,就连郑国在没有迁都于郑邑之前也是饱受戎狄之苦。因此我等七国势必要同仇敌忾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戎狄,这对大周极为有利。但盟主之位必须有德有识之人才能担任,王上远在洛邑,若他为盟主,七国中的某国一旦有事,其他盟友还得先请示王上岂不晚了三秋。”

姬掘突的话让围观众人频频点头,姬掘突说的没错,这七国结盟明显就是为了对付戎狄的,盟主就应该在七国当中产生,这其中的利弊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而且姬掘突的话让众人的终于明白这俩干架竟是因为周王姬宜臼相当这个盟主,这叫众人心中暗暗不齿。这些人虽不是国君世子什么的,但在各国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对天下大事也有自己的看法。姬望死后,姬宜臼刚刚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尴尬局面,成了大周王位的唯一继承人,也就是说他刚刚确定了自己的正统身份就开始查收诸侯的事情。你想插手也可以,就不能选择和你关系不咋地的诸侯下手吗?这七国可都是当初推举降压胶囊称王的功臣,在外人眼中算是姬宜臼的嫡系势力,这为王者想要号令诸侯立天子之威势这没错,可是哪有从自己的嫡系身上下刀的,这样做以后谁还敢跟着姬宜臼。

公孙满听着周围人的窃窃私语,再看看姬掘突得意洋洋的样子心里不免着急,他向蒙义投去了救助的眼神。王室的臣子不好当啊,现在诸侯都不拿周王当回事,都拿姬宜臼当个幌子,用的时候举起来晃晃不用的时候就扔在一边。连天子都是这待遇做臣子的能受到怎样的对待就可想而知了。大周臣子其实最愿意出使的就是齐国、秦国和晋国,至少这三国对待大周臣子是会以礼相待的。

公孙满也知道人家能以礼相待是给大周面子,但是大周不能因为人家的恭敬就自以为是,就指手画脚。可姬宜臼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自以为是就是要指手画脚,这就不免让人讨厌了。公孙满也明白姬掘突之所以敢于和自己针锋相对拔剑相向其实是七国共同的意思,因此这个时候公孙满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蒙义身上。

公孙满:“世子,非是王上一定要当这个盟主,主要是因为这七国中的义渠是戎狄之国,不能完全令人放心,因此王上才决定亲自担任盟主。”

这个解释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有些学是比较渊博的人也清楚,义渠虽然立国但人家可一直是效忠大周王室的,而且也一直没有像其他戎狄那样时不常的咬大周一口,义渠和原来的大秦一样老老实实的危大周守卫着西北边疆,从这一点上来看姬宜臼怀疑义渠未免就显得小气了。

蒙义正要说话,义渠王荣鑫从人群中走出大声说到:“公孙大夫,我乃义渠王荣鑫,刚才大夫所言荣鑫听到了。请大夫回奏王上,我义渠一只忠于大周忠于王上,犬戎破丰镐之后,义渠周围刀兵四起,荣鑫为自保不得不征讨周边各部并自立为王。王上如今将义渠归为和犬戎一样的戎狄之国,荣鑫不服!为表示荣鑫的忠心,荣鑫退出七国盟约归附大秦!”

哄,众人一片大哗又叫好的有看热闹的,更多的是瞪大眼睛继续看热闹的。

公孙满听了荣鑫的话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事办的差了,可此时想要挽回却已经不可能了。就在这时蒙义开口说到:“公孙大夫,义渠已经退出齐国同盟依附于秦,从现在开始义渠乃是大秦属国君上应该可以放心了吧。公孙大人,本世子代表大秦生命,待大秦收复岐地之后岐山以东之地大秦会献给王上。掘突,掘突!”

蒙义一声低喝在一边仰着头抠鼻孔的姬掘突立即低下头来对公孙满说:“刚才寡人说话比较急切了些,冒犯了天子之威。做为王室司徒这是不应该的,寡人甘愿认罚。这样吧,寡人把虎牢以这个这个以西之地献给王上。”

围观众人连连赞好,公孙满也觉得有面子了,他高兴的答应下来。说实话那个破盟主的那个不当能咋地,不如捞回来些实惠的好。于是三方在众人见证下写了约书,公孙满志得意满也不打算再留在汧邑招人嫌弃了,于是他收拾行装又去了西垂宫和赢开辞行之后于第二天离开了汧邑。

长亭之外公孙满打马缓缓而行,当他看到前面孤零零立着一匹马之后立刻跑了过去。马上之人一身黑衣罩着黑斗篷,公孙满来到那人面前拱手一礼说到:“公孙满拜见灵主母。”

“免,主公说你这次做得很好,这是赏赐你的。回到洛邑之后要尽快掌握王室实权,这张名单上记载的人全是主公派给你的,要善加利用。”

“谢主公。”

公孙满双手接过一块羊脂玉牌和一卷竹简,那块羊脂玉牌是墨门弟子中最高级别的标志,这就意味着公孙满已经成为墨门弟子中位置仅在朱斐之下的第二人。

公孙满收好玉牌和竹简,躬身一礼说到:“灵主母,请问主公还有何吩咐?”

“主公命你护好王上安全,尽快扶持自己的势力,具体计划就在竹简上。你不能等要快,如有紧急情况和需要直接联系白狼城朱斐或蒙忠便可。其他的没有了。”

“喏!弟子告辞。”

“公孙满,一路珍重。”

“谢主公,谢灵主母。”

公孙满走了,带着蒙义给他的任务走了,走得无比坚决充满了斗志。这就是墨门子弟的风采,不计索取只求付出。但是,蒙义是不会让他们白白付出的,须知有奖励有不均才会有竞争。

公孙满这次和蒙义配合的天衣无缝,利用驿馆这个大舞台把六国会盟的消息和目的散播出去,同时敲打一下姬宜臼让他别没事找事。随后又从姬掘突嘴里抠出一些便宜送给姬宜臼算作补偿,最主要的是比着荣鑫退出七国会盟投靠了大秦,可以说这一石三鸟之计用的堪称经典,公孙满和蒙义的配合也堪称天衣无缝。

那么说蒙义这么坑姬掘突,姬掘突还那么痛快的答应了呢,那自然是哥俩事先商量好的。虎牢关,又称汜水关、成皋关、古崤关,是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十六公里的汜水镇境内。

虎牢关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西周时期,虎牢属古东虢国地界,如今东虢国被姬掘突灭了,因此虎牢也就归属于郑国管辖。

这虎牢以西之地目前虽然在姬掘突的手中,但是这块土地上到处都是戎狄部族,虽说不像犬戎西戎那么厉害,但一时半会也不是那么容易收拾干净的。姬掘突把虎牢以西之地献给姬宜臼其实就是打算借用周朝的兵马剿灭自己地盘上的戎狄。这就和蒙义答应把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姬宜臼一样,看着挺大方的,实际上姬宜臼能不能把这两块地收进囊中还真不好说。虎牢之地好说点,毕竟离得近。岐山以东的土地那离洛邑可是很远的,就凭姬宜臼那点兵马能守得住才怪嘞。

总而言之,蒙义和姬掘突根本不用割肉流血就让姬宜臼消停了,而且还把荣鑫也给算计了。本来义渠可以成为七国中的一员,可如此一来却成了大秦附庸,虽然名声传出去了,可是自此以后也就开启了义渠和大秦之间扯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模式,当然这是后话。

这件事平息之后最高兴的自然是赢开,于是这位六国同盟的第一位盟主择吉日祭祀天地,举行了隆重的六国同盟签约仪式。因为仪式是在汧邑举行的,所以这个盟会就被称作“汧邑之盟”。

大秦此时首次从幕后走向前台,第一次让世人听到了发自西北发自大秦的声音,大秦百姓欢欣鼓舞,大秦疆域内一片欢腾。

大秦高兴了,有两个人很不高兴。一个是趴在温都儿山舔伤的翟桓,一个就是被围困了俩个多月的允丰。相比而言,允丰被翟桓还要惨,因为他的冤家来找他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