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零章军议 - 狼刺之帝国崛起 - 江中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三九零章军议

赢铍来到大帐中央命人将地图悬挂起来,随后他指着地图说到:“君上、各位大人,如今情势对大秦极为有利。在西线,允丰和翟桓激烈交锋,已经让翟虹不得不调兵回援,致使我军当面之敌兵力远逊于我军。如今,我军可选择的战法有两种,一是强攻渡河快速推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翟虹抢占险要关口,如此丰京地面可稳稳的收入囊中。随后我军在确保既得战果不失的情况下,四面出击彻底将翟虹所部击垮并将其驱逐出岐丰之地。如此,驱戎复土第一阶段目标可算达成。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翟虹必会竭尽全力与我军死战到底。我军伤亡定会增大,我大秦将士不惧牺牲,但作为主帅我却要考虑复土之后的事情。众所周知,犬戎对大秦而言如同芒刺在背,又如藏在大秦身后的一直恶狼,犬戎是大秦的心腹大患,不彻底铲除大秦难安。因此,我想既收复岐丰之地,有尽量减少我军损耗,我的意思是,收复岐丰之地之后,我军稍事休整就立即发起对犬戎的攻击,力求一战而灭犬戎,永绝后患!”

赢铍此话一出在座的将领们齐声喝彩,而百里栖和蒙义、闻熙等人却凝神细思没有立刻附和。

赢开问到:“想法很好,但有多大的把握?”

百里询站起来答到:“回君上,我军为了此战已经准备多时,再加上世子从齐国运会的粮草物资和军械铠甲。足可以支持我军展开两场大战。君上也知道我军在收复沣水东岸之战中,战损微乎其微,因此我军战力未损士气高昂,臣以为连续展开两场攻势是可以的。”

赢开:“所谓困兽犹斗,那么在渡河之后面对翟虹的拼死抵抗,如何减少我军伤亡?”

赢铍说到:“这就需要再给翟桓的后院里烧一把火。可令王捷率军从侧翼猛攻翟桓,如今翟桓在与允丰的交战中兵力折损颇巨,此时王捷将军发起猛攻必会加剧翟桓的损失,他定会不顾一切的从丰地调兵回援。此时我军可趁虚而入,发挥我军骑兵优势追着翟虹的军队打,如此不仅可以收复岐丰之地还可以让我军深入犬戎腹地直插温都儿山。我的策略是,我们按计展开进攻,渡河之后迅猛穿插分割翟虹所部,逼迫翟虹不得不大举后撤。在抢占要地之后由闻将军据守险关,我军全军出击追杀翟虹所部。当然,前提是此战与原计划有所改变,那就是三军联动收尾衔接不能有一丝一毫迟滞。最重要的是西线王捷将军的压力会骤然增加,他必须顶住压力直到我军将翟虹所部驱逐出岐丰之地。”

蒙义:“你的想法的确很好,也有很大的可能性能够实现。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王捷必须顶住压力,必须保持高强度的攻击态势,必须给翟桓造成泰山压顶之势。我且问你,王捷的兵力够吗?”

百里询:“按照此计划,王捷将军的兵力自然不够。但我们可以从汧塬曹山部、犬丘蒙统部和白狼西营调集军队支援王捷。我算了算,在宝石最低限度的防守兵力之后,可有三万大军归入王捷麾下。如此一来,西线的攻击兵力足够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减轻东线我军损耗,为下一步灭犬戎奠定基础。同时西线增兵可让我军形成两支拳头,如西线形势有利那么就以西线为主,东线为辅。若东线形势有利,那么就以东线为主西线为辅,如此形成东西两线夹击之势,一战而永绝后患!”

百里询的话即便是赢开听了都双眼冒光频频点头,但是蒙义依旧面色如常不喜不惊。赢铍看着蒙义的面色问到:“世子有何异议?”

蒙义:“东西夹击的确是个好办法,也是针对犬戎的最好态势。但是你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西戎允丰。你虽然没提,但我也可以听出你所有的计划都是建立在允丰始终保持对翟桓的进攻上。上次西线配合作战之时允丰的表现想必大家都没忘记,他就是个屋里不起早的阴险小人。允丰之所以偷袭犬戎王帐,那是狼刺用重利诱惑的结果。允丰功败垂成,还险些丧命温都儿山,你当他不记得这个仇恨吗?之后他罢黜大君主妃位的做法足以说明,他心中对大秦只有恨和怨,他从来就没站在大秦的这一边!你也许会说,我们也可以给允丰许以重利,但是我们能给允丰什么?把犬戎的土地分给允丰一半吗?别说现在犬戎之地还在允丰手中,就算我们已经拿下犬戎之地,把大秦将士们流血牺牲打下的土地分给允丰一半,你舍得吗?退一步说,你就算答应将温都儿山给允丰,他也未必会真心配合秦军灭犬戎。他也不傻,犬戎在大秦为牵制犬戎必定会维护和西戎关系,犬戎不在大秦兵锋所指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西戎。白狼西营为何始终保持雄厚军力只增不减,就是为了攻灭西戎!西戎和犬戎一样都是扎在大秦后背上的毒刺。对这一点我们心里清楚,允丰同样清楚。如果允丰接受了我们的重利,即便他不真心和犬戎死战,但至少可以让翟桓有所顾忌,这对王捷是有利的,怕只怕他会掉过头来反咬大秦一口。要知道历代西戎王都把犬丘试做西戎真正的王帐所在之地,要知道西戎曾经攻入犬丘杀害大秦的高祖大骆,把犬丘城当做西戎王都。后来我祖秦仲奉天子之命讨伐西戎为高祖复仇战败身亡,传位祖父庄公,庄公击败西戎夺回犬丘之后大秦才定都于犬丘城,庄公在位期间,西戎屡屡攻击犬丘意图就是为了多回犬丘。庄公传位于父君,大伯父世父与西戎屡屡血战,还曾被允丰生擒,这才有了之后的和亲之策。大兄,难道你忘了这些了吗?想想这些,你还能指望允丰会跟大秦一条心吗!”

赢铍:“这,你说得对。但是,如今是天赐良机,失之可惜呀!”

百里询:“我们从未把允丰当成可信之人,既然他重利那我们就给他,为了兴秦大业暂时付出代价也是可以的。等我们收回岐丰之地灭了犬戎之后,再加倍从允丰手中讨回来便可。”

蒙义:“你太想当然了,我刚才说的只是战略层面上的分析,具体到战术上有很多不确定性。首先,秦邑、汧塬、犬丘白狼城的布置均出自狼刺之后,为的就是攻犬戎防西戎。总体战略服务于收复岐丰之地,西线兵力配置各有侧重,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因此才会采取袭扰战术尽量避免和西戎、犬戎大规模的战事发生。此时倘若抽调汧邑、犬丘和白狼城驻军支援王捷,那就等于是面对西戎的防线门户洞开,允丰此时若是反咬一口犬丘首当其冲,形势岌岌可危,也会彻底打乱西线部署,影响东线作战之决心。再有,增兵王捷等于把秦军主战场至于西线,那么东线集结如此众多的精锐就如同重拳击空,劳而无功。就算能击溃翟虹所部,那么攻击犬戎腹地之后必定会引起犬戎激烈抵抗。要知道,犬戎是全民皆兵的,十几岁的孩子还有年轻的妇人都是可以上马抡刀开弓放箭的。深入犬戎腹地不做好十足的准备胜负难料,如果战事胶着大秦将会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西线兵力本就不足,此时主力无法回援,又在犬戎腹地和犬戎僵持,拖得越久西线情况越不利。到那时为支持两线作战大秦需要全民动员,所有适龄士伍均需参战,那么谁来更重田地,谁来运送物资,谁来坚守城池?就算我们咬牙支撑到胜利,秦国还能剩下什么?这不是和大兄尽量减少损耗的初衷背道而驰吗?这是因小失大!而且,这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允丰不会反咬一口的基础上,这等于把在即的命脉拱手送给敌人,这样的事我们能做吗!”

蒙义的话把所有震得目瞪口呆,就连赢铍也不由得有所动摇。百里询连忙问到:“世子说的这些不也是建立在推测的基础上吗?世子就断定允丰会反咬一口吗?”

蒙义:“凡事必从坏处着眼,好处着手。未料胜先料败,方可有取胜之机。若一味料胜必然会有处置失当,如今我军已经按照预定计划将主战场放在东线,也已将重兵集结于此,可谓弓上弦刀出鞘,万事俱备。此时临阵变换主战场必定会打乱先前部署,以我之见不若按照先前计划稳步实施,确保攻必克战必胜,哪怕是慢一些也力求稳健!”

赢铍看看百里询,说实话他倒不是不同意蒙义的意见,但是这么好的时机在眼前错过了实在可惜。百里询向赢铍投来坚定的目光,赢铍暗暗咬牙把心一横说到:“国之战必有牺牲,但要看牺牲值不值。小来,你刚才也说了,我大秦先祖哪个不是战死疆场,他们可不仅仅是为自己,他们为的是大秦的强盛,也为百姓的生存。为了大秦的强盛,就算损失再大也值得一试!君上,赢铍以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大秦可以赌一赌!”

赢开:“世子刚才所言也是真知灼见,寡人心中甚慰。你们都是为大秦着想,寡人心中甚慰!寡人要说大秦立国是从百战中来,大秦崛起也必从百战中来!秦人从不畏惧牺牲,也从不害怕失败。值此大秦生死存亡之际,寡人希望所有人不再顾惜自己的羽翼,要全力支持兴国大业!”

赢开的话说完之后,所有的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蒙义。蒙义清楚的知道,赢开对他有了猜忌,赢开以为蒙义舍不得动用白狼西营的兵力。谁都知道白狼营是狼刺一手组建起来的,那就相当于狼刺为世子准备的亲军。白狼营的战力雄冠秦军之首,号称是一营实际上就是一个超大号的兵团。装备战法兵员素质不仅秦军其他部队没法比肩,就是在诸侯列国的军队中也是位居前列的。这样一支雄师长期囤积于白狼城,像驱戎复土这样的大战竟然只有一只偏师参与,而且也不是主攻部队,这在秦国国内已经是颇有微词了。蒙义知道如果自己再固执己见定会让赢开失望。但是蒙义根本不可能同意赢铍的战法,因为蒙义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王捷采取攻势就会立刻改变西戎和犬戎之间的敌对态势,毕竟西戎和犬戎系出同族,这就像俩兄弟关起门来打架,此时外人破门而入好的情况就是兄弟俩停止争斗听外人调停,不好的情况就是兄弟俩联起手来共同对付外人。而在们一看来这种不好的情况发生可能性高达九成以上。还有一点就是蒙义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赢开曾多次亲征犬戎,最远打到了岐山附近但每一次都是功败垂成。其原因史书上没有记载,但身处这个时代蒙义却知道,这和西戎背后掣肘脱不了干系。

而且据史料记载,赢开打到岐山附近的时候因病去世,一代雄主壮志未酬身先去,也让大秦驱戎复土的战略因此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蒙义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到来这历史究竟改变了多少,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以秦国当前的国力和人口总是是很难支撑两线作战的。也正是因此原因蒙义才在平戎武略中制定了西守东攻的大战略,这个战略必须坚持到大秦彻底解决犬戎和西戎之后才能改变。

此时,蒙义宁肯被赢开猜忌,也不愿看到秦军在这场注定劳而无功的战争中将精锐完全消耗掉。蒙义如今的身份是大秦世子,可这个大秦世子说的话并没有到达分量。如果蒙义此时仍旧是戴着面具的蒙狼刺,那么他说的每一句话赢开绝对会采纳,但蒙义现在是赢来。不要以为赢来在上次战败中的表现已经被人遗忘,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始终有人记着。

固有的印象形成是很难改变的,除非蒙义用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无数秦军将士的鲜血和生命。蒙义不忍,所以他决定表明他的态度。

“父君,赢来还是不赞同上将军的计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