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二章姐夫你看啥
华章宫的正殿高大宽敞,此时齐国君臣齐聚于此。当蒙义在田襄和张固的陪伴下步入正殿之后,居中而坐的吕购捻着胡须笑眯眯的看着越走越近的蒙义。他不住地点着头,显然是对蒙义喜欢极了。齐国公卿们一见自家君上对秦国世子如此青睐,都禁不住认真打量起蒙义来。
赢来之名他们是听说过的,算得上是少年成名,但一直以来诸侯们听说的都是关于赢来如何骁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可就在昨天,这位大秦世子的一阙《短歌行》让整个临淄城为之轰动,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让闻者心生无限感慨,也让齐国公卿们对大秦世子有了新的认识。
蒙义快步来到吕购面前跪倒便拜。
“秦国世子赢来拜见齐公。”
“快快免礼,哈哈哈哈。赢来,你长大了,你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好哇,很好!快快请坐。”
吕购指着自己右手边吕禄甫之侧让蒙义坐,蒙义拱手一礼说到:“赢来拜见禄甫兄。”
吕禄甫站起身来回礼之后说到:“早就听父君说起过你,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贤弟请坐。”
待二人坐定之后张固拜见吕购,吕购哈哈一笑说:“上卿张固,越发的有重臣气度了,快快入座。众卿,今日秦国世团来到大齐,寡人甚是喜悦。秦国世子赢来是寡人亲自为姬姜选定的夫君,秦国世子的到来让寡人喜不自胜,赢来之名闻达于诸侯久矣,他人还没进城才名却被过人广为传颂,寡人有如此佳婿岂能不与众卿同庆。摆酒为赢来姬大秦使团接风,宣舞乐让赢来世子心让我们齐国的风尚!”
“君上命,摆宴,宣歌舞!”
当酒宴摆好正殿中央空出供歌舞表演的场地之后,蒙义不禁暗叹这大殿比西垂宫大的太多了,要是像西垂宫那么大的话光是这些表演歌舞的伶人就足以踩得满满登登,连转身都费劲就别提什么歌舞助兴了,齐国果然是大国。乐声起,歌舞蹁跹,蒙义被这宏大的歌舞场面震惊了。
说到齐国的音乐艺术就不得不说齐国的文化成就,自姜太公封齐建国之后,齐国历经西周、春秋、战国,终汉而止,历史长达八百余年。在这八百余年中,齐国的综合国力雄踞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国家的强盛造就了灿烂的齐文化,齐国曾出现中华先秦文化史上存在时间最长、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稷下学宫”。是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伟大文化现象。
即便是在西周末年东周之初的当下,齐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思想文化的总量,所占的份额都是列国当中最大的。在此之后,齐国更是几乎囊括了整个华夏大地上所有重要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正因为有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有发达的经济和丰厚的财力支持,才使得齐国的音乐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繁荣。
所以说齐国的音乐艺术之所以能够得到积极发展并取得突出成就,首先是姜太公立国之初,在经济上制定了以发展工商业为主的经济方针,即“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使齐国的工商业得以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民间音乐文化的兴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次在文化上齐国不像鲁国那样采取“变其俗,革其礼”的强硬文化政策,而是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的宽容文化政策。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宽松的社会环境,为齐国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最终才形成齐人好乐,“齐右善歌”的繁荣局面。
齐国的音乐艺术分为宫廷礼乐和民歌两种。齐国民歌以“好讽、善哭”为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讽刺歌曲是齐国民歌中的主要部分,讽刺对象从统治阶级到平民阶层无所不包,它刺乱,刺淫,刺荒,刺无礼,刺好高骛远等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而齐国的宫廷音乐分“雅乐”和“燕乐”两大体系。宫廷音乐也称官乐,它相对于民间音乐而言。所谓雅乐,就是用于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表演的乐舞和演奏的音乐,其名称的由来取自歌辞“典雅纯正”之意。雅乐广泛用于郊社、宗庙、宫廷仪礼、乡射以及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
“燕乐”又称“房中乐”,为宫廷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歌舞音乐。而燕乐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韶》乐,蒙义和秦国世团现在看到和听到的就是《韶》乐。
《韶》乐最早是古东夷族人舜所作,是古东夷人的一种非常优美、动听、宏伟的音乐。齐《韶》分九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器乐合奏,清晰的钟鼓磬奏响,随之琴瑟、笙竽等乐器加入,恢弘壮丽的乐声仿佛描绘出了一幅齐国百废俱兴、蒸蒸日上的宏伟画卷。接下来是歌、乐、舞交织在一起的七个乐章,依次演出,刚柔相间,动人心弦,以高昂的音乐、雄壮的歌声、庄重的舞蹈和优美的旋律,歌颂齐国的强大富庶和舜帝的伟大功德。
《韶》最后的乐章是《凤凰来仪》,在悬鼓滚奏,洪钟骤响,笙竽高鸣,琴瑟狂拨中,一对美丽的凤凰从天而降于舞台中央,整个乐舞在高潮中结束。其美妙的乐声“浸乎金石,润乎草木”,《韶》乐一方面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齐文化的开放性和创新意识,将齐国宫廷音乐的成就与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习惯了金戈铁马,雄浑奔放之乐的秦国使团的官员们看的是如醉如痴。蒙义也禁不住连连击掌赞叹,这种演出形式在现代也是经常采用的,就类似于现代的大型音乐舞台剧或是某些大型文体活动的开幕式表演。所不同的是这是近千年前的音乐和舞蹈,原汁原味殊为难得。
蒙义不仅在听也在看,他不见看舞蹈,还看那些乐器。这个时代的乐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金类乐器,也就是指用青铜制作的乐器,如钟、镛、铃、钲、铎、铙等。其中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当属钟。钟是打击乐器,分为特钟和编钟,单个的钟称为特钟,特钟又称铸,单独挂在木架上;编钟是指由多枚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同一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用木锤和木棒进行敲击,可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另一类是石类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磬。磬也是古代打击乐器,和钟一样磬也又分为特磬和编磬两种,特磬是古代祭祀天地和祖先时演奏的乐器;编磬是将若干个磬编成一组,挂在木架上进行演奏,主要用于演奏宫廷音乐。
除此之外最能代表齐国器乐艺术特色的乐器莫过于筑和竽。筑,是用竹尺敲击发音的一种弦乐器。竽,也是竹制是捧在手上吹的,就是成语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吹的那玩意。可别因为这个成语就小看了竽,在春秋战国时期竽是最受重视的乐器。《韩非子・解老》载:“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这意思就是说竽在当时的乐队中起到的是指挥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竽在当时器乐中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宫廷乐器还是在民间乐器中,竽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主导地位。
但是蒙义却对竽还有那磬不感兴趣,他只对那一排排铸造精美的编钟感兴趣。通过这些编钟蒙义发现齐国的金属冶炼技术和铸造技术意见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先不要说那些编钟,就是蒙义手中的这只爵就让蒙义赞叹不已。这爵杯金光灿灿,杯上纹饰极其精美流畅,爵杯虽不大但可以看出铸造时的独具匠心,这种工艺是大秦目前不能达到的。
蒙义正在仔细地看着爵杯,没想到他这个动作让齐国公卿们不知所措了。在这种场合下,举起爵杯那就是要祝酒的意思。本来蒙义举起爵杯的时候秦国齐国众卿也都端起了杯子等着蒙义祝酒,可是大家等了半天也没见蒙义站起来说话,齐国众卿不由得看向吕购,田襄正要提醒蒙义,却被吕购挥手制止。于是乎齐国众卿都大眼瞪小眼的看着蒙义,后来才发现蒙义是在看爵杯。
齐国众卿很是奇怪,爵杯有啥好看的,难道今天的爵杯与众不同吗?于是齐国众卿全都端起爵杯转着圈的看,最终发现这爵杯和以前没啥两样,那么大秦世子到底在看啥呢?若是没有蒙义的那首短歌行,齐国众卿恐怕早就开始怀疑蒙义没见过世面,但是现在他们却不这样想了。因为一个文韬武略样样俱佳的世子,是绝对不会没见过世面的,他那样看必有深意。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齐国众卿越想就越是觉得蒙义此举大有深意,众卿心里犹如百爪挠心一般很想问个究竟。但是,他们怕有失礼仪所以只好忍着。
齐国众卿怕失礼,有人不怕。夷仲年一边盯着吕购一边慢慢往后挪,最后他站起身来踮起脚尖蹑手蹑脚的从吕购身后绕到蒙义身后,他站在蒙义身后伸长脖子从蒙义头顶看过去,看得他脖子都酸了也没看出啥新鲜来。
齐国世子吕禄甫用眼神示意夷仲年,意思是让他问问蒙义到底干啥呢。夷仲年把两只手搭在蒙义肩头说到:“嘿嘿嘿,姐夫你看啥呢?这只爵杯难道是金子做的吗?”
齐国众卿几乎是一起点头,所有人都等着蒙义给出一个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