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二章邢候送亲
有周一朝诸侯之间联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不单单是一场婚姻而是掺杂着政治目的和国家利益的重大的活动,按照当时的礼仪,一个诸侯国的君主嫁给同等爵位的国家,如果是国君的姐妹出嫁由上卿送嫁,国君的女儿出嫁,由下卿送嫁。即便是与周天子的婚姻也只是由三卿同时送嫁,绝对没有国君亲自送嫁的礼仪。
可是到了姬宜臼这个时代也就是东周初年,由于礼制的崩坏诸侯并不把这些规矩当回事。但齐国是礼仪之邦又是诸侯中的超级大国,齐公吕购自然不能亲送,但吕购宠爱姬姜也是人所共知的。再加上秦齐之间的这桩婚事属于双方都愿意,小两口之间也是情意绵绵郎才女貌堪称天作之合,所以齐公吕购除了准备丰厚的嫁妆之外,还破例让世子吕禄甫公子夷仲年以及大夫田襄送亲。这规格比和王室联姻还要高,在当时就属于非礼了。不要理解错,此非礼不是彼非礼,说的是违反了礼制。然而还有一位比吕购还非礼的人不请自来的加入到送亲的队伍中。
蒙义、姬仇、姬掘突哥仨出了洛邑迎接齐国送亲使团,两家一见面自然是亲热异常。蒙义亲迎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姬仇作为大秦的女婿秦侯妹夫迎接姬姜也算说得过去,但是记仇是晋候也是大国国君,亲自出面迎接别国国君的新娘这就有违礼制,非礼了。但这和姬掘突比起来就不算啥了,姬掘突不仅是郑候还是王室大司徒,这身份的确够大,若是姬姜嫁的是周天子或者周王太子姬掘突亲迎还算合理,但姬姜嫁的是秦侯,这身份比姬掘突还是差了一些的,所以说姬掘突迎接姬姜全了兄弟情份却违背了礼制也属于严重非礼行为。
可是几家都没把这当回事,加上哥几个早就熟悉见了面之后那亲热劲让谁看了都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
吕禄甫拉着一个一身华服气度不凡的中年人来到蒙义面前说到:“妹婿,舅兄为你引荐一下,这位就是邢国国君邢候邢廖。”
邢廖虽然人到中年但却生的仪表不凡气质儒雅,看面相似乎没比小哥几个大几岁的样子。邢廖上前施礼:“秦侯大名邢廖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英雄出少年啊。”
蒙义连忙回礼说到:“邢候客气了,不知邢候驾到有失远迎,邢候这是要觐见王上吗?”
邢廖顿了一下随后说到:“寡人不是去觐见王上的,而是代替齐公送亲的。”
蒙义听了这话顿感面上有光心中也是感激不尽,要知道这个邢国也是诸侯中的大国,而且不是一般的大国,是有代替天子行使征伐之权的元候之国,而且邢廖的先祖也是身份尊贵异常的。
史册记载,西周初年,周成王为了感谢周公旦辅政之恩,封周公第四子姬苴(邢靖渊)于邢国,邢国属于周公旦的封地,是严格按照周公礼制所建立的礼仪之邦,也成为周朝的五十三个姬姓封国之一,先后传二十世,历五百余年。
邢国国都在邢城(今河北省邢台市),其地北界燕国,南接卫国,东临齐国,其疆域在太行山以东,故黄河以西,滹沱河以南,漳河以北,国土辽阔国力强劲,军队战力在诸侯中也属上乘。由于邢候是周王室的亲族所以是太行山以东具有征伐权的元侯之国,这个元候其实和伯候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诸侯之长。
历代邢候多次率领诸侯与北方的戎狄作战,邢侯搏戎在当时华夏北方占有重要地位。
当时西北方的戎狄多次进攻中原,骚扰大周疆域,因此邢候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骚扰周疆的重任,邢候联络齐、鲁、晋、卫,并与北方燕国遥向呼应,自建国开始就和河北、山西中部的戎狄长期征战,历史上多次率领诸侯抗击戎狄,留下了邢侯搏戎之美谈载于史册,著名青铜器《臣谏簋》就记载了成康之际邢候派驻亚旅大败戎狄的一次盛况。
周穆王时期,邢侯井利(邢穆公)兼任周朝太宰,为周穆王三公之一,掌管周朝六军,并陪周穆王周游天下。历代邢候位高权重,又是元候之国自然是有属国的。邢国的属国包括:軝国(位于今河北省元氏县一带)《臣谏簋》就记载在一次邢候派遣军队亚旅大败戎狄,邢国的军队亚旅进驻的就是軝国。毛国,《广韵》上说:“周武王弟毛公,后以为氏。本居巨鹿,避仇荥阳。汉毛亨治诗,作训诂传,以授从子。时称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毛公叔郑的采邑原在陕西毛地,五世毛班(《穆天子传》称毛公班,鸡泽毛氏始祖)改封巨鹿,还称毛国。毛遂自荐的毛遂、注释《诗经》的毛苌是鸡泽人。毛遂是毛叔郑第二十二世孙,五世毛班十七世孙,毛氏世居鸡泽,祖先毛遂、毛亨、毛苌。这说明,毛国封地曾存在于鸡泽县(属古巨鹿南部)毛官营村一带。
鱼国,《邢侯簋》记载“(周成王)舍邢侯服,锡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州、重、庸均是三个畿内诸侯小国,由周成王赐予邢侯,从此臣属于邢侯管理,这表现了周成王对邢候的信任,和畿内邢邑地位的确立,鱼邑当时属于庸国之三邑之一,后来鱼邑受封为小诸侯国,仍臣属于邢候,鱼伯后来还迎娶邢国公主为妻(正室)。
州国、重国、庸国均属于小诸侯国,辖域面积都比较小,比如庸国只包含三邑,由周成王赐予邢候,为邢国臣属之国,接受邢候的领导和管理。
西周时期,重要的侯国分封于畿外后,在畿内还有采邑,并担任朝内的重要职务,邢侯就是一个例子。周成王分封的邢国是王畿外的诸侯国,到了周穆王时期,邢侯由于辅政为三公之一,在周朝王畿地区赐封邢邑,这也就是畿内邢,当时邢侯的第三子井叔便代父受封于此,历代邢侯子嗣中被选中辅政的,在朝期间均居住于畿内邢邑内,这个畿内邢邑也属邢国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这个邢候邢廖堪称周王朝的国之柱石太行屏障。而且这家伙和周公姬煜还是又很近的血缘关系的亲族,这样一位国朝重臣地位举足轻重的大诸侯不请自来的送亲,送的还不时自己的闺女,这是极其严重的非礼行为。当然,人家来送亲一是因为和齐国的关系好,二是抱着目的来的。
邢国与燕国、中山国、鲁国、齐国、卫国、晋国的关系非比寻常,邢国和燕国是同一时期封建的姊妹之国,燕国为召公之嗣,邢国为周公之嗣,两家属于血浓于水的关系。
邢国与鲁国是一对兄弟之国,皆为周公的嗣国,鲁国为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封国,邢国是周公四子靖渊的封国,周公创建礼制,其嗣国鲁国、邢国是严格按周礼之制建立的国度,是礼仪之邦的典范。
邢国与齐国是世代联姻的盟国,邢国是周公的嗣国,是王室姬姓的封国,齐国是太公的嗣国,是姜姓封国,两国地域相邻,隔河而望,为世代姻国和歃盟之国,关系亲密。
邢国自建国开始,与河北中部的戎狄长期征战。同为姬姓封国的晋国本有携手一起抗御戎狄之责任和义务,然而面对山戎的威胁,晋国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选择了自私不做战略策应,致使邢国以一己之力独抗戎狄,因此两家的关系不远不近不冷不热。等到了姬仇这一代,邢廖觉得姬仇和之前的晋候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姬仇是大秦的女婿,大秦新近崛起封侯立国,最近又是灭了犬戎和西戎,还和齐、晋、郑、燕、鲁、卫结成同盟抗击戎狄,邢廖觉得找秦国比找晋国靠谱。但是之前邢国和大秦没啥来往,于是邢廖接着秦齐联姻的机会来见蒙义,而在此之前他还是事先和老牌的不靠谱盟友晋国打了招呼,邢廖是这样想的,就算晋国不出力但也不能得罪,毕竟晋国是个大国嘛。再说姬仇和秦侯的关系密切的很,说动秦侯还怕姬仇不肯出力吗?不能够哇,所以邢廖来了,即便是做出非礼之事他还是来了。
其实对邢廖的心思蒙义早就明白,这也是他觐见姬宜臼之前先到晋国见姬仇的原因所在,当然顺便看看玥赢和儿子也很重要,但最主要的是蒙义想把邢国拉进自己的盟国之中。和老牌的诸侯强国相比大秦还很弱小,真像赢开的遗诏中所说的务必要外联诸侯,打破姬翰之流隐隐形成的对大秦的封锁,为大秦的血素崛起创造条件。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朋友总是越多越好嘛。反正现在邢廖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为何不顺势而为呢。
蒙义深施一礼诚恳的说到:“邢候之义赢来感激不尽,之前晋候已经把邢候所思所虑告知赢来,赢来觉得邢国和秦国之间应同仇敌忾共抗戎狄。邢候若能加盟赢来愿让出盟主之位,不知邢候意下如何?”
这句话让邢廖满心惊喜,他一把拉住蒙义的手说:“秦侯快人快语,一语中的。秦侯所言,亦是邢廖所想,至于盟主还是等几国商议之后再定。秦侯,邢廖还有一件事想跟你说。”
蒙义:“邢候是想说邢国和卫国之间的纠葛吗?”
邢廖的神情一松,他感激地看了一眼姬仇然后对蒙义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