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迎亲
第12章迎亲
帮着赵家割完麦子,陆望川就闲了些,也有时间拾掇院落屋子,缺了的东西再置办。
进入六月,婚期近了。
赵小禾现在留在家里,每天除了割猪草,其他活都不用他干,就专心缝喜服。
出嫁穿的红鞋子用不着他,刘绣兰说她亲自给做。
偶尔杨柳过来找他说说话,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
越临到头了,刘绣兰反而又开始操心了。
他们这一片的姑娘哥儿出嫁,夫家殷实的,是用了红轿子来接,有的还会请一队鼓乐班子,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家境一般的,给骡子或者驴系了红布,新娘子新夫郎就蒙了盖头坐板车上,连着嫁妆一起拉走。
家里太穷的,就只有新郎官背了新娘子新夫郎往家走。这类的一般收获最多的不是祝福,而是怜悯或者嘲笑。
陆望川家里没有牲口,也不知道有没有板车。
刘绣兰也不好去问陆望川怎么接亲,传出去还以为她着急把赵小禾甩手嫁出去。
她只好在心里祈祷陆望川来接人的时候,至少能请一两个打鼓奏乐的,别让赵小禾太被笑话。
赵小禾倒是没怎么在意,日子是自己过的,若是为了面子把银钱都花了,那以后难道都喝西北风饿肚子,他可不愿意。
*
七月初六,赵家这边办宴席,请的都是赵小禾娘家这边的客。
刘绣兰娘家哥哥嫂嫂都来了,就是赵小禾他外祖母近几日病了,清水村离得远,就来不了。
赵大伯一家也都来了,大伯娘和两个儿媳妇更是一早就来帮忙了。
赵大伯名叫赵满仓,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了,一家人也没什么摩擦,就没分家。
杨柳和他娘来的,整个席面上就围着赵小禾转。
刘绣兰宴席办得中规中矩,因着陆望川那边没有亲戚,娘家要是办得太大,陆望川脸面也不好看。
但也是有酒有肉,一顿饭吃得宾客皆宜。
大伯娘没有女儿哥儿,只有两个小子,对着赵小禾也是疼爱的。
客人都走了,大伯娘留着帮忙收拾碗筷桌椅,赵小禾也蹲在院子里洗碗。
等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大伯娘回了家一趟,取了个包袱过来。
“禾哥儿,成家了就好好地过日子,那陆望川是穷了些,好在都在一个村里,手脚都勤快些,日子也就好过了。
大伯娘给你做了件衣裳,明日你带过去。”
赵小禾很是感动,他爹就一个哥哥,兄弟俩从来没红过脸,连着刘绣兰和大伯娘关系也好。
两家互相帮把手,小时候大伯娘还经常给他甜嘴的糖瓜。
好好谢过了大伯娘,家里就只剩下他们一家了。
赵佑福不知道他小叔明天成亲就是意味着要离开家了,还觉得人多热闹,今天一天都开心得很。
吃过了晚饭,赵小禾好好搓洗了一番,才回了屋。
刘绣兰点了油灯进来跟他说话。
“娘的禾哥儿,这就要成家了。
娘还觉得你小小的一个,怎么就长这么大了。”
刘绣兰擡手摸了摸赵小禾的头,眼睛有些红了。
“嫁过去就你和姑爷两个人,什么事都好好商量着来。
上面没长辈管着你们,过日子别大手大脚的,这样是过不长久的。
也别太抠搜了,汉子做的活儿多,吃得饱才有力气干活儿。”
刘绣兰细细地跟赵小禾说着,恨不得把这么些年来过日子的经验都教给赵小禾。
赵小禾也认真地听着,他现在除了有些忐忑,其实还没太大的实感,在他看来两家离得近,想家了就能回来看看。
到了后头,刘绣兰压低了声音,叮嘱赵小禾夜里的事。要是姑爷做什么,别太抗拒,心里生了疙瘩就不好了。
赵小禾知道他娘的意思,低着头听了,灯光照亮他的脸,一片通红。
七月初七,良辰吉日。
迎亲是在傍晚,赵小禾没有姐姐妹妹,就一个亲近的朋友杨柳。
他白天都在房间里没出门,杨柳就陪着他。
等要到傍晚了,赵小禾换上嫁衣盖上盖头,端坐在屋里等着陆望川来迎亲。
陆望川置办了个板车,他暂时还买不了牲口,又不想直接背了禾哥儿回来,这样实在太亏待禾哥儿了。
板车用红布铺了,他又请了一个吹唢呐一个敲锣鼓的,还专门请了人帮他放鞭炮。
等到了赵家院子,先放了一挂鞭炮,鞭炮声落,锣鼓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