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选择,后悔,首映(求月票)
第653章选择,后悔,首映(求月票)
林星还是挺感激老钟的。
因为老钟为《红海行动》写了一个总结式的影评,尤其是老钟这个影评属于又把很多人逐渐的拉到了讨论之中。
实在是老钟写的这篇影评把《红海行动》拉到了一个天花板的高度。
但另外一方面,林星又觉得老钟写的挺好。
就像说到《红海行动》的【去明星化群像】其实就是林星在和大家一起讨论《红海行动》的时候说的。
这么说吧,《红海行动》和传统的军事片不同,《红海行动》是彻底的摒弃了【大男主救世】套路,蛟龙小队的八人是各有高光。
就是一直以来的群像戏,而且是属于让观众记住的是角色。
除此之外,林星对于老钟说的【战术真实感】、【克制的主旋律】、【工作化标准】、【观众觉醒】这些每一个说的都非常对。
真的就不用说其它的,就老钟的这些分析的影评真的是太重要了。
而且老钟对于《红海行动》分析的也算是挺到位的。
像老钟所说的【《红海行动》树立了华夏现代战争片的新标杆。其毫不妥协的硬核写实风格、令人窒息的战场还原度以及精良的军事细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官冲击。影片舍弃了个人英雄主义,以“蛟龙小队”的团队协作与惨烈牺牲,真实展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与军人的无畏担当,震撼人心。】
这一点其实林星一直在提。
“我认为老钟有一点说的好,那就是我们始终要尊重观众,尊重市场,尊重电影……”
林星笑着说道:“至于大家说的我怎么看票房,老实说现在《红海行动》票房破40亿我们已经很知足了,接下来能冲多少就冲多少吧……”
这是真的大实话。
《红海行动》的庆功宴之后,渣浪娱乐的专访报道是让不少的人把目光望向了《红海行动》。
更不要提这老钟的影评了,老钟上一次的影评就已经万转了,至于炮轰《跨海》的那条犀利的吐槽更是十万转。
然后现在这条“《红海行动》凭什么打破军事片天花板?”更是瞬间就万转了。
这些无形中当然是帮着《红海行动》做了好大的宣传了。
“其实说实话,从开场海盗劫船到最后的坦克大战,影片节奏如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几乎没有喘息之机。层层递进的任务、接连不断的遭遇战、环环相扣的解救行动,营造出令人窒息的紧张感和压迫感。观众仿佛亲历战场,全程神经紧绷,体验感极强。”
”我觉得还是导演韦璐将其标志性的“硬、狠、猛”风格发挥到极致,爆破璐名不虚传,高速剪辑、手持摄影、贴身肉搏,创造出极具临场感和冲击力的视听体验这种近乎残酷的“暴力美学”服务于主题,让战争的恐怖与军人的坚韧形成强烈对比,极具个人特色。“
“没错,枪火炸裂、弹道横飞这些都是属于韦璐最擅长的,而且她将战场还原为钢铁地狱,尤其是血肉模糊的真实感突破国产尺度,坦克巷战、无人机缠斗的长镜头如身临其境,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只有小队精密配合的生死博弈,每一帧都在燃烧经费与诚意。战争片的里程碑之作。”
……
很显然,这就是老钟的一条长评炸出来一堆短评。
其实也能理解,因为基本上很多时候老钟的影评是相当专业的,因为她专业,她的好多关注者更专注。
你就像还有直接通过影评来认为这一次是用镜头记录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告诉我们和平社会的环境不是轻易得来的。
总之呢,老钟算是为《红海行动》的宣传搞了一堆了。
同时呢,林星也正式的表示《死在地球上2》将会在1月31号进行首映礼。
之前本来林星说的是发长篇预告片的,但是现在则是直接改变了计划。
在其它几部电影都已经陆续放出来不少预告片的时候,《死在地球上2》还继续在捂着。
当然了,这种捂着的宣传其实属于是一半一半。
因为有些人相信你林星,甚至是觉得你林星肯定能够拍摄出来不错的,但有些人却不这么样。
其实不少的人也都是提出过质疑。
那就是截至到目前为止,《死在地球上2》甚至连宣传报都没有发出来几张。
“很多电影都是越藏越垃圾的,这《死在地球上2》不会也这样吧?”
“我觉得不可能的,你们不要忘记了《死在地球上2》可同样是林星主演的。”
“我并不是相信其它人,我只是单纯的相信林星而已,有林星,这电影不会差。”
……
“说真的,别人或许是吹牛逼,但林星说牛逼我觉得肯定牛逼。”
“我也是这么想法的,主要《死在地球上》第一部确实太棒了,我挺想看第二部这到底会怎么演的??”
“其实这已经和原著算是有点脱离了,所以还是期待一下吧。”
……
真的就是单纯林星的路人缘太强大了,很多人哪怕现在都没有看《死在地球上》呢,但是大家依旧相信林星。
其中倒有一些混水摸鱼的,或者说看事不嫌大的,这些人自然而然的就是在认为《死在地球上2》林星恐怕要翻车。
因为按照能量守恒来说,你特么的林星也应该翻车一次了吧。
就这样,讨论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些讨论林星并没有去控评,甚至公关,因为没必要。
就这样,一直到了1月31号,《死在地球上2》也开始举行了盛大的首映礼。
而这个时候,《红海行动》则是达到了44亿的票房。
不仅仅如此,《红海行动》的最终密钥延期也发了出来,暂时到2月28号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