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尽在不言中 - 大明:你个老六能干点人事吗? - 老黄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9章尽在不言中

陈林一惊!

这就是朱元璋的底线了吗?

朱元璋眯着眼睛看着陈林。这小子到底想干嘛?

他是不是知道了些什么?

就算咱允许你另类就番边疆,甚至愿意将六千新军都交给你。

可你要车床想干什么?

大规模生产枪械,想造反吗?

陈林被朱元璋看的全身起鸡皮疙瘩。

“陛下,你别这么看着臣,车床我不要了。”

一听不要车床,朱元璋明显松了口气,随即转移话题:“说说打下辽东后,接下去你有打算。”

陈林知道接下去的话,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未来的命运。

他跟朱元璋四目相对:“陛下,臣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辽东以及北方更广阔的地方,彻底成为像大明内地一样的固有领土。”

“上面全都是咱们汉人在耕种,荒原变沃土,成为华夏又一块世居之地,并且永远掌握在华夏手里。”

朱元璋暗自点头,这小子果然抱负远大,就是不知道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认真的盯着陈林的看了许久,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相信陈林的话。

虽然理智告诉他,不能就这么放走一个有野心,又有能力的儿子。

可在感情上,他还是愿意相信陈林所说的,因为这个老六这段时间表现出来的种种,确实是在为大明的繁荣,为华夏的强大在努力着。

每一项政策,每一种新事物,几乎都是毫无保留的贡献给朝廷。

如果说这样一个有超凡能力的儿子都不愿相信,那他朱元璋还能倚重谁?

难道真的要去做那孤家寡人不成!

“陈林.句容伯,希望你的话是真心的。”

陈林听后大礼参拜:“陛下放心,臣今日在此立誓,无论如何绝对不会做出有损大明之事,如违誓言,天诛地”

“行了,就这么着吧!”

“收拾收拾,跟咱一起去看看兵员。”

说着,朱元璋先走一步出了大帐,陈林则是擦了下脑门上的冷汗。

看来知道自己是皇子身份的事情,应该是被朱元璋看穿了。

不过老朱对儿子真的是够可以的了,自己这么明显想自立门户了,他都没说破。

这一次,又赌对了!

可惜车床没戏了,老朱慧眼识珠,知道车床对于工业的作用。

只要自己手上没有车床,制造不出枪械,想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依附中央朝廷。

这就等于拿捏住了自己的命脉,没有了补充燧发枪的能力,你就是想造反也无法跟中央朝廷对抗。

就像历史上靖难之役时,中央朝廷对比地方藩王,有着实力上的绝对优势。

要不是朱允炆自己各种作死,朱棣想成功上位,真的比登天还难。

至于车床没拿下,陈林也不是太担心。

这段时间,吴六七已经摸透了车床的构造,结合说明书已经画出车床的全套图纸。

并且事先已经将一些关键部位的原装零件齿轮刀片等,都替换藏起,就是为了防止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有了这一手准备,再加上二号车床复制成功的经验,现在叫吴六七再去复制一台,不说多简单,但也不算难事了。

至于其他一些准备,比如至关重要的炼钢方面的人才,在自己和小兰的不断笼络下,一些关键位置的技术人员都已经成了陈林的死忠。

还有如水泥、农耕、兵器打造等各方面人才,都有愿意追随陈林北上的,还是那种拖家带口的形式。

这也是陈林为何要走海路的原因。

这次通过跟朱元璋几乎是摊牌似的谈话,相信没人能阻止这些人跟着离开了。

看着朱元璋离开的背影,陈林暗中鼓劲。

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二人来到大营外专门设置的征兵处。

征兵处分为两个区域,一边是军校学生报名处,年龄限制十六至二十岁,要求是必须识字。

就因识字这一条,导致这个区域人员少的可怜。

另一边是候补营,给一些身体素质过关,但不识字的年轻人一个机会。

让他们学习一个月的文化知识,如果能通过文化考试,一样能进军校学习。

淘汰下来的,只能去当个普通的大头兵了。

被选上的人,入伍后还要接受严格的身世审查,必须是三代以上家世清白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