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暗潮汹涌 - 大汉永存 - 朕不帅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汉永存 >

第314章暗潮汹涌

第314章暗潮汹涌

洛阳,永乐宫内,这里是董太后的宫殿。

董太后是河间(今属河北)人,出身及名讳历史没有记载,嫁于解渎亭侯刘苌为夫人。

永寿二年(156年),董氏为刘苌生下儿子刘宏。

刘苌死后,刘宏继承解渎亭侯的爵位。

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刘志去世,汉桓帝的皇后窦妙被尊为皇太后。

因汉桓帝无子,太后窦妙与其父城门校尉窦武决定立刘宏为帝。

建宁元年(168年),刘宏登基,是为汉灵帝。

同年闰三月甲午日,汉灵帝经太后窦妙同意,追尊已故的父亲刘苌为孝仁皇。

注意,这只称皇,而非帝。

其陵墓称为慎陵,尊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

君、主、皇、帝、王这5个字在古代一般都可以指帝王。

但他们其实有很多细节和区别在里面。

其中君和主是低于皇、帝、王的。

君此字始见于商代,古字形从口、从尹,尹代表掌握权力者,口表发号施令。

古代帝王崇尚无为之治,具体的事都由手下人来办理,这些主持办理具体事务的人就是“君”。

周代“君”主要指朝廷官员及诸侯国、方国的首领;

战国时又用做功臣或贵族的封号,比如战国四君子;

后世便衍生成帝王之称,指一国之国君,即最高统治者。

后来,“君”也变成一种敬称,比如夫君。

主是一种所有权的意思,可以是一个房屋的主人,是一个城池的主人,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主人,可以用在普通百姓上,也可以用在君主身上。

至于皇、帝、王,先说皇和帝,这两個字经常合在一起叫皇帝。

从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啊,中国的最高统治者都叫皇帝,但其实皇和帝原本是两个意思。

上古时期有三皇五帝的说法,那什么是皇,什么是帝呢?

皇在甲骨文中像是火,又像是羽毛,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代表灯火,还有一种说是祭祀时候戴的用羽毛编成的帽子。

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和祭祀活动有关。

上古时期的祭祀很多都是这样,戴着羽毛的帽子,手里拿着灯火,在那里跳舞。

当时的部落首领一般都要负责祭祀,所以皇就成为部落首领的称号。

所谓的三皇啊,有好几种说法,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天皇燧人氏,地皇神农氏,太皇伏羲氏。

燧人是钻木取火,神农氏遍尝百草,伏羲氏创造文字。

这三位都是传说中对华夏文明立下大功的部落首领,所以被尊为三皇。

那皇帝的帝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甲骨文当中,帝像是木头,这代表祭天的时候燃烧的一束木头,所以帝也和祭祀活动有关。

这帝原本他不是凡人,而是值指的天神,所以在商周时期,人们信奉的至高神叫做昊天上帝,就是我们后来说的老天爷。

不过中国文化有个特点,神和人的世界是打通的,人间的统治者死后也会变成神,上升为帝。

所以帝这个字又被用来称呼那些死去的统治者,尤其是那些有德行、有功业的统治者。

三皇五帝里面的五帝具体是哪五位君主?

说法也不一,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轩辕皇帝、帝颛虚、帝库、帝尧、还有帝舜。

另外,商朝的历代君主死后也都被称作是帝,比如帝甲、帝乙、帝戊丁,还有帝辛。

帝辛还有一个更熟悉的称呼叫商纣王,商纣王是周朝给他的谥号。

说完了皇和帝,再来看王。

有过这样一种说法啊,说王字有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代表贯通,能够贯通天地人的就是王。

这种说法听上去很霸气,但很遗憾,它并不是王这个字的本意。

王字的意思,看甲骨文,从商朝到周朝,甲骨文的王字都很明确,是一把大斧的形状。

在上古时期,大斧负责处罪犯和俘虏,是权力的象征,所谓的王就是掌管这把大斧的人。

周朝的历代君主都称王,比如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啊。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周朝的君主称王不称帝呢?帝不是比王更霸气吗?

就是因为周朝不能用帝这个字,帝这个字跟商朝对祖先的信仰有关,历代商朝的君主死后都被称为帝。

后来,周朝取代了商朝,他们不想继承商朝的信仰,也不想使用帝这个称号,因为一旦使用,就等于承认商朝的祖先也成了自己的祖先,那怎么行呢?

所以周朝的君主就自称是王,同时还给商朝最后一任君主帝兴起了一个谥号,叫纣王,这个纣就是暴虐无道的意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