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温江之解
就在闻仲与姜子牙打斗正起时,且说西岐大营依山傍水而建,后营紧靠着一座不高不低的山丘。
这山丘虽不甚雄伟,却也草木葱郁,足以藏下数千精兵而不露痕迹。
时值深秋,山间落叶纷飞,为潜伏的商军提供了天然的掩护。
陶荣立于山顶一块突出的岩石上,身披战甲,腰间悬着一对双锏。夜风拂过,吹动他额前几缕散落的发丝,却吹不散他眼中如炬的目光。
从这里俯瞰,整个西岐大营尽收眼底——连绵的营帐、摇曳的火把、来回巡逻的士兵,甚至连粮仓的位置都清晰可辨。
前营传来的厮杀声震天动地,刀剑相击的铿锵声、战鼓的轰鸣声、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在夜空中回荡。
这声音刺激着每个商军将士的神经,让他们握紧了手中的兵器。
"陶将军!"温江终于按捺不住,大步走到陶荣身旁。
他身披赤铜铠甲,腰间佩剑随着急促的步伐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太师亲率大军在前营与敌军厮杀,就等着我们偷袭敌营粮草,断敌士气!你已在此观望多时,究竟还要等到何时?"
温江的声音里压抑着不满。他本就对陶荣心存疑虑,此刻见他迟迟不下令出击,心中更添几分猜忌。
他焦躁地在林间来回踱步,踩得落叶沙沙作响,试图引起陶荣的注意。
陶荣却依旧目不转睛地盯着敌营,声音平静得如同深潭:"温将军,稍安勿躁,再等等。"
或许原来的陶荣性格急躁,但现在的陶荣融合了后世的思维,面对战事异常冷静。
前营的厮杀再激烈,也影响不到他的判断——他们的任务是烧毁粮草,只要成功,今夜之战商军必胜。
"等?"温江冷哼一声,手不自觉地按上剑柄,"再等下去,前营的战斗都要结束了!"
陶荣这才转过头来,月光下他的面容显得格外坚毅:"温将军,数十万大军交战,岂是片刻能分胜负的?"
温江阴沉着脸,目光如刀般刺向山下的敌营。那里灯火通明,隐约可见士兵来回走动。距离不过数百米,若是他做主将,早就率军冲杀下去了。可眼下,他只能强压怒火,等待陶荣的命令。
山上静得出奇,只有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与远处震天的厮杀形成鲜明对比。
......
西岐后营,表面看来与平日无异。巡逻的士兵按部就班地走着,粮仓前的守卫打着哈欠,似乎对前营的战事漠不关心。然而在暗处,杨戬率领的两千精锐正严阵以待。
黄天祥握紧手中的长枪,枪尖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寒光,枪身刻有玄奥符文,枪头锋利无比,能破金石。
他与兄长黄天化一母同胞,虽无仙家道术,却武艺超群,在西岐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猛将。
"杨将军,"黄天祥压低声音,"前营厮杀已持续一个多时辰,我们守在后营,连个敌人的影子都没见着。他们会不会不来了?"
杨戬立于阴影中,三尖两刃刀斜倚肩头。他眉间天眼虽未睁开,却给人一种无所遁形的压迫感。"必来无疑。"他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粮草是商军的命脉,闻仲岂会不知?如今商军粮草将尽,除了偷袭西岐大营,他们别无选择。杨戬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只等敌军自投罗网。他尤其希望来的是陶荣——上次在敌营让此人逃脱,一直是他心中的遗憾。
黄天祥闻言精神一振,握枪的手又紧了几分。他早就听闻陶荣武艺高强,若能与此人交手,也不枉此行。
时间在等待中缓慢流逝。山上的陶荣终于动了,他转身对吉立道:"温将军,我率三千精锐先行袭营,你带余下两千人马继续潜伏。"
温江闻言顿时急了:"陶荣!太师命你我共同袭营,你却要我留守,莫非想独吞功劳?"
"独吞功劳?"陶荣苦笑一声,"温将军可知西岐粮草由何人掌管?"
温江一愣:"此乃军机要事,我如何得知?"
"杨戬。"陶荣吐出这两个字时,明显看到温江瞳孔一缩。
杨戬之名,在商军如雷贯耳。此人法力高强,武艺超群,连闻太师都称其为姜子牙麾下第一奇人。
余庆便是死在他手上,若是由他镇守粮草,今夜偷袭恐怕凶多吉少。
温江沉默良久,终于问道:"那你...有何打算?"
他虽对陶荣心存芥蒂,却也不得不承认此人谋略过人。既然陶荣在此潜伏多时才决定行动,必有周全计划。
陶荣目光炯炯:"我率三千人佯攻敌营,做出焚烧粮仓之势。西岐军必全力阻截。待时机成熟,我便率军突围,向前营方向撤退。"
温江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恍然大悟:"你是要以自身为饵,引开守军主力,再由我率军二次攻营,一举焚毁粮草?"
陶荣点头:"正是。此乃我们唯一的机会。"
当然,战场瞬息万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只是一个大致方略,具体如何实施,还要看临场应变。
温江却质疑道:"若杨戬不上当呢?"
粮草重地,杨戬身为督粮官,大战之际岂会轻易离开?况且陶荣虽勇,但在杨戬眼皮底下,能否全身而退尚且难说,更遑论带着三千人马。
陶荣却胸有成竹:"此计至少有六成把握。若调虎离山不成,温将军可速带剩余人马与前营太师汇合,禀明后营情况。"
杨戬见识过他的实力,若他出现在前营,对西岐军威胁极大,杨戬必会想方设法留下他。再者,这个时代的兵法尚未系统化,战场上多讲究正面交锋,少有奇谋诡计。前营声势浩大,杨戬或许料到会有人偷袭后营,但能想到兵分两路吗?
温江脸上闪过诧异:"陶将军,为何不由我来做这诱饵?"
他深知在战场上充当诱饵的危险——那几乎等同于送死。此刻,他看向陶荣的目光复杂起来,心中的猜疑开始动摇。
陶荣神色坚毅:"我为主将,自当身先士卒。温将军,切记我言。"
温江郑重抱拳:"陶将军放心!若计策成功,温江拼上性命也要烧了西岐粮草!"
陶荣点头,随即点齐三千精锐。临行前,他最后望了一眼月色下的西岐大营,深吸一口气,拔出腰间长剑:"众将士,随我杀敌!"
三千勇士如猛虎下山,借着夜色掩护,向敌营疾驰而去。陶荣知道,独自面对杨戬,九死一生。但为了商军大业,为了取得闻仲信任,他别无选择。
山巅上,温江望着渐行渐远的队伍,心情复杂难明。如此英勇无畏的陶荣,真的会是害死余庆的凶手吗?他长久以来的怀疑,在这一刻开始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