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花钱
邓阳和章弘之也维持不住淡定姿态了,同时起身。邓阳大腿碰到桌案,把茶壶茶杯带倒一片。
“这么多?”
要知道横海军所部四千人,一年的军费开支也不过三万贯而已。这帮贼道藏的钱够他们用上快十年了。
章弘之急忙问方珍,“这个数字还有谁知道?”
方珍道:“按照你的要求,我是安排的咱们军中之人清点的,没有再从外边找人。每人也只是负责一小块,汇总之事只有我和邓孝鸣、袁季安三人经手,甚至袁季安也也知道的不全面。”
章弘之听罢这才放下心来,“大人,此数太大,我们得压一压。否则就是翟大人那里也不好交代。”
“嗯,那该压多少?”
章弘之道:“前几年王赟的女婿给他送礼,大概价值五万贯,却被太行山强人所劫,这就已经轰动天下了。惹得他派京中禁军进山围剿。这样咱们就说五万贯,其他值钱物事三万贯,一共八万贯。这样别人就算猜测咱们截留了部分,也只会以为是十几万贯而已。到时候挑出六万惯给制置使和唐使君送去,我听说他们手里也不富裕。不好出手的字画古董挑出来,也单独给他们都送一份去。”
邓阳明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方兄,赶紧挑选,明天与报功文书一并送出。”
方珍道:“好,我这就去办。”
“弘之兄,这些钱留在手里就是死物,咱们该怎么花?给所有将士发赏钱是一份,派人买些军马器械是一份,再把城墙、官道修一下。嗯,码头也得再修修。这算下来还剩下不少呢?你想想还有哪些地方能用上。”
章弘之脸带笑意,只是一个劲儿的看着邓阳。
邓阳一抹脸颊,奇怪道:“怎么了?”
“大人可知,刚才这一问就能压倒天下多少英雄?”章弘之正色道。
“什么意思?”
“本朝自开国以来,就对贪腐之事,惩戒极轻,尤其是对于带兵之人。大人可知为何?”
“为何?”邓阳若有所思。
“因为太祖要以官位收买文人,以银钱收买武人。若是被查出贪污,文官最多不过降职他任,武官最多撤职留品,他们随时都能官复原职甚至升职。这样的结果是,我大梁不管文官武官都爱钱如命,便是翟良弼这中能成,不也以为常理嘛。若是有钱财经手,每个官员想的必定是先自己捞足吃饱,管他什么民生、武备。可大人出身寒微,一朝面对如此海量钱财,竟然从没想过往自己口袋里捞一文,怎不让弘之佩服?”
“你可别给我贴金了,我刚才一听这么多钱的时候,可是恍惚了好一会儿。你要是不在这里,说不定我就下手了。”邓阳笑道。
“所谓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家贫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钱帛动人心,若是有人说自己心神丝毫不动,那就是虚伪了,大人不必自谦。”
“行了行了,你还是说说怎么花吧。”邓阳打断章弘之的吹捧。
“大热你刚才所提之事自然都是应有之意,对我军之战力、对胶西之发展都极为有用。除此之外,我以为,大人还应建一支水营。”
“水营?”这个还真是邓阳没想到的。
“不错,我军既为横海军,自然要有水军编制。而且,水营对我军今后作战可以说至关重要。从近来得到的消息看,苗峦、马同等人绝非寻常山匪,眼光、用兵都很有独到之处。陈文范等人轻敌冒进,不足为凭,两淮随时可能会出现大变故。若真是如此,则徐州危矣,东山路首当其冲。济南、东平那边有镇海军坐镇还可放心。可是琅琊、城阳二郡加起来不过六营郡兵,总数甚至不足两千人,还分驻各处,原有的部分精锐也被抽到了镇海军中。一旦马同攻破淮河、徐州,必会派军直逼郡治临沂,极为危险。我们必须早做筹谋。”
邓阳在脑中思索着章弘之的预判,不得不承认这是极可能发生的。
他道:“然则,我军又不能提前出兵进驻各县,只能在消息传来后发兵。可我们距离琅琊郡治临沂足有四百里之遥,就算是全军疾进,也要七八天时间。更何况如此跨郡调动,需要制置使司的军令,那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大人所言正是症结所在。但我说的筹谋不是守临沂,而是守莒县。临沂我们实在是鞭长莫及,但莒县屏护诸城等县以及穆陵关孔道,此处不失,则鲁北无忧。莒县又在城阳郡内,到时既缺兵马,又缺大将,唐太守绝不会阻止我军进入。”
“即使如此,跟水营有何关系?”
“临沂在沂河水畔,莒县在沭河之滨,两者其实都可与运河相连。若我无水军,则敌人可以舟船为依,随意深入我方腹地,粮草也能源源不断从后方运来。反之,若我军有水营,则能削弱对方之优势。本来有平海军在东莱郡,我以为不需要自建水营,只是如今看来,平海军也不能有太多指望。”
邓阳也觉得有理。两人当日回到大营厚,就将柳平父子叫来。
“柳都头,我有话直说。我准备在此处建一支水营,当然这是巡抚司和郡守府都不承认的,名义也是挂在商行之下。我想请两位屈尊来帮我。”邓阳觉得不能再往横海军里加人了,横海军人数太多,过于引人注目,便准备让袁季安牵头带人组建一家商行,干回他家的老本行。
挣钱的同时,为邓阳传递各地情报,也培养后勤人才。
这支水营算是商行的资产,人数也只在三百人左右。所需船只他除了打算暂时收购些货船外,还准备派人到东莱船场看看,能不能买两艘老旧军船回来撑场面。反正叛军的水师也是以漕船为主,谁也别瞧不起谁。
柳家父子听完,神态完全不同。
柳元登时就要喊出声来,恨不得替他爹答应。柳平则是默默思索了一会儿才说话。
“大人,我年老体衰,本来不敢当大人如此抬举,只是大人为我家报仇,小老儿无以为报。说什么也要为大人带出一营水兵来。”他拉着柳元跪下给邓阳叩头,算是正式投效。
邓阳喜不自胜,连忙将两人拉起来。
通过柳元的介绍,邓阳和章弘之才知道,如今平海军水师确实大不如昔。前几年的入辽作战损失惨重,朝廷又不愿意投钱补充,再加上将领贪墨,这军战船质量和士卒战力每况愈下。
这些年,平海水师已经几乎没有出过港。
柳平答应可以陪着袁季安走一趟,帮着选船之外,还可以联络一下原平海军将卒及其子侄加入过来。
平海军立旗一百多年,其中的将校士卒不断更迭,很多都在如今的东莱、胶东、城阳等郡安家繁衍。很多年轻人没有营生,只能打鱼、帮工度日。柳平去给这些人送差事,有很大希望拉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