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谋划
章弘之并未立即作答,而是闭目沉思起来。
他走到舆图旁,徐徐道:“以在下看来,冯虎按兵不动无非有以下几种可能。其一是准备不足。我听说他正大举吸纳官军降军,拔选精锐组建亲军并严苛训练。这些事情都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完成的。可一旦准备妥当,我们必然是迎来其雷霆一击。其二是其内部未定。伪赵内部派系杂乱,起码较大的山头就分为盐枭元从、山河盗匪、黄河水寇三大派系,再加上其他投附势力,更是杂乱不堪。再者,这些草莽匪类,岂能知大计、顾大局,必会因私利而生异议,因异议而生争斗。若说蒋童或许还会有意为沈巨报仇,其他人则未必有此意愿。就算冯虎看到北海等郡之重要,也得花时间摆平内部各派才行。”
“故而在下以为,冯虎东进乃是必然。不占北海则其如芒在背,睡觉都会觉得有把刀顶着脖子,所以他必会东犯。我军务必要做好充足准备。只是……”
邓阳看他有些犹豫,说道:“弘之兄尽可直言,你我之间不必顾忌。”
“只是金岭地势并不险要,以我白水军之军力,恐怕难以抵挡逆贼大军。我军应早做打算,不可困于死地。”章弘之言道。
邓阳叹道:“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军令如山啊。我本以为只是作为前哨,试探敌人虚实即可撤退,但昨日制置使司传来军令,要我们坚守金岭一带,无令不得撤兵,看来是想让我们为北海尽可能争取时间啊。可营中都是我的手足兄弟,叫我于心何忍啊。”
章弘之微微一笑,邓阳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足见二人关系非比寻常。
“大人勿忧,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下已思得上、中、下三策,可供大人择而用之。”
“哦?弘之兄请讲。”
章弘之收扇为鞭,虚指舆图,娓娓道来。
“制置使如此军令,也不过是因镇海军战力未成,需要大人争取时间而已。至于如何达到目的,想来翟大人并不会苛求。”
“不错。”邓阳道。
“那么,金岭小镇,孤悬于外,进则不能破敌,退则一马平川,此诚兵家所忌也。大人且看,临淄县城距此不远,其东又有淄水流过,我军可于淄水西岸立下营寨,挡敌军于河西。同时以一部进驻临淄,以成掎角之势,互为奥援。”
“临淄城小民少,又曾经洗劫,物资恐怕不丰。我军本就兵少,若是再行分兵,只恐被敌各个击破。”邓阳略作思索,便否决了这一方案。
章弘之不以为意,言道:“不错,此策看似四平八稳,却需兵力充足,对我军来说实为下策。常言道,置之死地而后生。我军既然在此死守无益,不如争取主动,进囤黑铁山、九顶山一线。该地地势也算陡峭,我军再广筑壁垒。敌军若是来攻,死伤必多。冯虎基业初创,未必舍得下血本。此为中策。”
邓阳看着舆图上的黑铁山、九顶山等处,一连串山丘自南向北伸展,犹如泰山山脉洒出的一串水珠。“这些山脉已处淄川、北海两郡交界之地,敌人哨探必多。我军一旦开始筑垒,其极可能前来争夺。往复厮杀之间,变数定多。”
章弘之闻言,一手拦住衣袖,伸手指向远处一点,说道:“在下尚有一上策。我军可南移十里,囤于虎山。我军背靠群山,俯视金岭要道,敌若舍我而去,则后路不稳;敌若攻我,兵少则不足,兵多则不足以攻东阳,亦能达到制置使司阻碍、削弱敌军之效果。更巧的是,此山仍属金岭镇内,并不违反军令,且进可攻退可守。”
邓阳思虑良久,抚掌哈哈笑道:“弘之兄大才,邓某佩服。下策分兵而守,胜算太低;中策孤军深入,胜败难料;上策主动在我,实为良谋。事不宜迟,今日我就命人入山立寨。三天之内,务必全军上山。”
“大人英明。”章弘之自矜一笑,得意之色溢于言表。两人心里都还有一层意思心照不宣,不便明说。
那就是上策对于白水军的伤害最小。其他两策,则是把自己架在火上,只能指望别人来救。可是这恰恰是最危险的。
半个时辰后,陈丙亲领前、后、右三个营火速上山,伐木立寨,只剩邓阳带左营在金岭防备,并将骑营、护卫营所有骑士派出驱赶赵军侦骑。同时,邓阳火速将此方案报翟良弼处。
天黑之前,一圈木栅就已经在虎山上围拢成形。代价则是双方骑兵发生十几起短兵厮杀。
三天后,邓阳率军将镇中房屋、营垒尽数拆毁,石料、木料全部运往虎山寨。
虎山虽然山势并不高大,不足百丈,但凸起于鲁北平原边缘之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虎山之南连接莽莽泰山余脉,大军难以展开,若无当地人领路十分容易迷失方向,想要大举攻山更是痴心妄想。
虎山东侧紧邻淄水,如今已入雨季,河水汹涌湍急,不时还会有山洪冲下,想要横渡费时费力,算是一条天然屏障。
这两个方向都只需少量士卒监视即可,真正需要守备的仅为西、北两侧,大大减少了防御难度。
陈丙不愧是沙场宿将,见多识广。在他的指挥下,全营将士化作巧匠,将整座虎山都改造为一处堡垒,一直从山脚扩展到山腰。
西、北两侧山下各立三道木石壁垒,高约八尺宽约一尺,壁垒前均挖壕沟,深过一人,人跃难过,上覆木板便于守军出入。在最后一道壁垒后每隔五丈再建一座箭楼,共建四十余座,可驻以二百余名善射之士。
过了三道壁垒山势才开始抬高。陈丙在这片山坡上,更设有无数工事、机关、陷阱。最后,邓阳充分调动全军士卒的想法,让他们尽量提出守卫办法,得他采用的皆有重赏。
不过,提出最多意见的还是原边军士卒。他们在边地见过、打过也筑过各种堡垒手段,自然有很多独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