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再出京四(合章)
即将出京,陈朝都已经将所有事情交代差不多,到时只需拎上包出门就行,谁知道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他的计划。明德帝早不起复晚不起复,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起复,陈朝要说没担心,当然不可能。
玄清司是自己的最大靠山,绝对不能发生任何闪失,这关乎自己的身家性命。
不过袁世清有句话没说错,这天下毕竟还是明德帝说了算。
起复影卫,成立影杀卫这个建议,在众大臣反对无效之下,用不了多久就会诞生。
这件事情已经无法阻止,陈朝心里刚放下的石头,再次悬起。
可担心归担心,如何去解决却也没有好法子,除非现在起兵造反。
当然这不现实。
“你出京不要延误,影杀卫的成立已然是事实,既来之则安之,不用想太多,难道玄清司还能因此垮掉不成,那几百年的传承也过于脆弱不堪。”
袁世清对陈朝语重心长说了一句。
见到袁世清一脸镇定,陈朝心头微动,按理说这件事最着急的是这个掌司,现在看来,对方好像早有应对之计。
这么一想,陈朝也冷静下来。
又听了袁世清的几句叮嘱,正准备离开,袁世清缓缓道:“在外不比在京中,若遇到特殊情况,你当自行决断,无需多顾及。”
这句话顿时让陈朝眼睛一亮,悟出其中含义,点了点头,告退离去。
只不过,影杀卫成立,影响的不止玄清司。
恐怕整个官场都要受到波及。
之后的几天,果然就和陈朝预想的一样,所有官员这段时间不仅撤销了对于玄清司的攻讦奏折,还百年难得一见的为玄清司说起好话。
其话外之意,大都是在抵制影杀卫的成立,谁也不想玄清司还没倒下,又冒出来一个压着自己喘不过气的机构。
尤其影杀卫还是有过暗黑底子,招人不喜。
朝堂的风向瞬息万变,前段时间,还有人在攻讦陈朝聚众官员,居心不良,转眼又变了个方向,几天早朝,全都是针对影杀卫的奏折。
不过明德帝这次显然是铁了心,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意孤行,据说都已经让工部去择地建立影杀司的衙门。
本来有人和陈朝之前的想法一样,从人员上下绊子,进行拖延。
但是关于影杀卫的成员,明德帝压根就没有打算从朝廷其他机构抽取,而是直接转换自己的亲卫,也就是黑翎卫。
倒是有关影杀司的掌司的人选,开始有人关注,并进行争夺。
原本工部那边还想找借口拖延时间,但看到转眼间,朝堂上的大臣又开始为了谋求影杀司的职位勾心斗角,顿时心生无力之感。
这些事情在朝堂发生,但是并没有因此影响到京城的生活。
在离京之前,陈朝又去了一趟星天监,这次不是来打造武器,而是将牛家村带回来的那块客满符文的玉石交给司觅觅。
本来想问个究竟,不过司觅觅也很疑惑,言说从未见过,打算去翻阅古籍找找。
陈朝也没有久等,让司觅觅好好研究,打算回来再过来询问情况。
倒是这次离开前,司觅觅偷偷塞给陈朝一块铜镜,以及两块大小相当的黑铁,并且告诉他如何摆弄。
扬言这是最新的研制成果,打算拿他来做做实验,只不过这个实验只有晚上才能进行。
陈朝也只能暂时压下疑惑,收好东西告辞。
这一天,陈朝来到锦绣学宫,特地来辞行。
城里的熟人都已经拜访过,刚好顺道路过苍山,便上来见了张之谦一面。
听说京中局势后,张之谦一直眉头紧锁。
但很快又舒展,告诉陈朝不必担心京城的事情,会有人去处理。
影杀司的出现,充其量就是让百官感觉影响大一些,但对于其他机构,影响并不大。
就像锦绣学宫,玄清司权力再大,也管不到这块。
影杀司同理。
这是朝堂中的斗争,张之谦早已退出朝堂多年,对这些事偶有听闻,但很少管事。
和张之谦闲聊之后,陈朝趁杨锦儿没回来之前,告辞离去。
杨锦儿现在有点一根筋,好像认准陈朝,只要看到他,必然会跟屁虫一样跟上来问东问西。
这次离京,只有极少数几人知道陈朝要去做什么,其他人只知道陈朝要出去执行任务。
大黑依然被丢在府上没带出来,用的是市面上买来的马匹,耐力还算不错,适合长途跋涉。
从苍山离开后,陈朝一路快马加鞭,没有任何停歇。
不过这次没有再走迷雾森林,而是改道西面的山地。
穿过山地,就到了灵州地界,陈朝此行的目的还在灵州往北,乾州那边。
好在这次路上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用了一天多的时间,期间在野外露宿一宿,第三天便一路相安无事来到灵州的沧澜城。
沧澜城高大巍峨,人口有近百万,据说也是一座古城,历史悠久,算是中元境内为数不多的名城之一。
而且在沧澜城周围遍布湖泊,只有一条陆路通往城内,以前这里就是一座湖中孤岛,后面才被利用起来,若往其他地方去,需要坐船才行。
相比帝都的磅礴而森严,沧澜城烟火气更多一些,冬天的时候,四周湖面结冰,沧澜城的居民还专门发明出一种可以在冰层上行驶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