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道教巡察使(二合一) - 我真没想当魔尊啊 - 一渡春风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第412章道教巡察使(二合一)

在剑州的所作所为,陈朝知道早晚会传回朝廷,但是陈朝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在他们还没有回来之前,阎玉清这些人好像就已经提前得知,这里面要说没有猫腻,自己都不信。

“应该是剑州的那些玄师。”

玄清司在中元各州都有临时的驿站,看似是为了将玄清司的命令下发到各处,其实也是将各处的消息送回玄清司。

自己在庆元那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那驿站里的玄师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知道。

何况,在外面的玄师,虽说身份不怎么样,但都不是简单人物。

一路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人已经走进那座熟悉的庭院,一进门,陈朝本能就察觉到三楼窗口有人在注视自己,抬头看去,只看见一个潇洒转身,长发飞扬的红衣女子。

怪不得到了京城就没看见红鸢,原来已经提前回来。

陈朝清了清嗓子,理了理衣服,这才怀着忐忑的心情进门,上到三楼。

毕竟在庆元做的那些事,已经远远超出一个玄师的职责范围,真要追究起来,脑袋肯定保不住。

一上楼,就看到屋子里除了袁世清,其他三位千卫也都在,石青山,童鹿鸣,还有不苟言笑的卫言承。

见到陈朝,几人都不约而同望了过来。

卫言承依然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坐在袁世清对面,低着头,好像是接受批评,又好像在思考棋子走势。

倒是另外两位千卫,陈朝敏锐察觉到对方笑容里的幸灾乐祸。

“袁师,卑职回来了,齐鸣山一行,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没理会那两位千卫的目光,陈朝作揖施礼,向袁世清恭声开口。

“知道了,先候着。”

说完,袁世清头也没抬,将手中黑子落下,望向卫言承:“今天你的状态不对,才盏茶功夫,你便输了,没意思,陈朝,来,你来陪我。”

后面一句话,袁世清对陈朝招了招手。

陈朝愣了下,但没有多问,连忙换下卫言承,坐到他的位置上,哪怕心中紧张,此刻也都努力压制,认真对待棋局。

到了后面,陈朝完全沉浸到棋局当中,和袁世清杀的有来有回。

最终,用了一炷香的功夫,两人战了个平局。

直到这时,陈朝才感觉口干舌燥,端起茶水一口喝完。

对面的袁世清见状,微微一笑,啜了口茶放下:“气势不输离京之时,甚至还有长进。常青,你可看到没有,连你手下一个玄师,都比你看得开,浑然没把那些事情放在心上,你又何必和自己过不去。”

“那是他,我是我。”闻言,卫言承对袁世清拱了拱手,看向陈朝时,用力瞪了他一眼,“混账东西,你还有心思喝茶!”

“呃”

陈朝端着茶杯,两边看了看,迟疑了下:“袁师,卑职脑子笨,你们在说什么,我有点听不懂。”

“你刀斩飞马县员外,强行将飞马县令,义中知府的等人押送到庆元布政使司问罪一事,可知已经传入京中,现在京中官场都已经为此事吵翻了天,你这次出门,可给玄清司找了个大难题呀。”

童鹿鸣双手抱胸,笑眯眯望着陈朝,“以前或许还有人不知道你陈朝是谁,现在恐怕你的名头,比掌司的名头还要响亮。”

“啧,这般勇猛事迹,怕是开了我玄清司有史以来的先河。”

石青山点点头,“确实从来没有过。”

原来是这件事陈朝心头一跳,拱手道:“两位千卫别开卑职玩笑,那件事,其实也是事发有因,袁师,我得先和你解释一下其中缘由,并非卑职无理取闹。”

“知道,飞马县令等人运送私矿,勾结外蛮,其罪百死莫赎。”

袁世清淡淡一笑:“在这些消息传回来的同时,庆元布政使杨开诚,便已经将一份密信送与当地的玄师驿站,送到京中。”

闻言,陈朝有些意外,但很快就明白过来,有些尴尬,“原来袁师你们都知道了。”

其实他知道要是用寻常的驿站传书,十有八九在路上就会被陆英那些人给拦截,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便动用玄师的身份,亲自去驿站走了一趟。

之后让杨开诚将书信交于玄师驿站,送往京城。

一般情况下,玄师驿站不对任何人开放,只听命于京中的玄清司,当然,玄师是例外。

但也不是随便就能使用,如果运送私货,这些事情玄清司等大佬都会一清二楚,到时惩罚按照规矩来,没几个人能承受得起。

陈朝想出这个条件,也是承担莫大的风险。

“庆元之事,现在朝中百官都已知晓,你虽有失职之嫌,但遇到这种情况,如此处理确实做的不错。”

袁世清端起香茗,脸上笑容温和:“事已至此,再讨论谁对谁错,没有任何意义,现如今,京中百官,都因此事,向陛下进谏,想要削减玄清司的职务之权,欲将监察百官之权收回,陛下那边还没消息,不过这件事御极台经过商议,最终的结果,大概是要对玄清司动刀。”

听到这儿,陈朝惊了一跳。

怪不得刚才卫言承那么生气,敢情自己给玄清司招惹了大麻烦。

但陈朝发誓,绝对不是故意的。

当时在飞马县,只想着以玄清司的职责,遇到贪污受贿勾结之事,本就是职责管辖之内,陈朝也没多想,便直接“替天行道”。

现在听到袁世清说出这些,陈朝在惊愕的同时,也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情。

玄清司,并非没有敌人。

要说敌人,这满朝文武,几乎都可以说是玄清司的敌人。

自己在飞马县的做法,严格说起来,只是处理了一个七品县令,放在京中,玄清司以前不知道处理过多少这样的“小鱼小虾”,压根就没必要大惊小怪。

这也是陈朝当时的底气所在,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