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醍醐灌顶
送走丘来宝,陈朝就看到董志山和何友贵两人带着一帮人从外面回来。后面跟着几辆拉货的马车,掀开上面的厚布,底下是满满当当的酒坛。
造型不算独特,算是正常酒坛的迷你版本。
看来工坊那边效率可以啊.陈朝上前检查了一圈,坛底也是加厚的,顿时心满意足。
“刚才那不是千浆酿的掌柜吗,谈妥了?”
看到陈朝过来帮忙,董志山顺嘴就问了一句。
“妥了,从今往后咱们就正常生产,剩下的事情不用咱们操心。”陈朝面带笑容说完这些,指着这些坛坛罐罐:
“这一批酒坛有多少?”
“五百之数。”
董志山说道。
“还不够,邱掌柜那边需要一千坛酒进行试售,定金已经付了两千两,我答应他五天内搞定,工坊那边催促一下,千万不要断货,银子不是问题。”
陈朝叮嘱道。
董志山一听这数目,顿时就咂舌不已。
这才几天过去,光是卖酒的钱就收了数千两!
放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工坊那边没问题,这是先期的货物,只是工坊不可能只为我们一家做东西,人手方面有限。”董志山说出自己的担心。
陈朝笑道:“没关系,多付他们双倍的银子,大不了把整个工坊包下来就是,如果还不够,再找其他工坊一起制作,总之,不能影响我们这边。”
酒坛值不了几个钱,就算多付工坊双倍价,一千个酒坛下来,也不过一坛三杯倒的价钱而已。
这点开支,陈朝自认还是能负担得起的。
董志山点了点头,倒也认可这个建议。
忙碌一圈,五百酒坛全部搬进家里的酒坊,陈朝又命人起火烧灶,酒醅那边早几天就已经准备好,并且一直处于源源不断的制造当中。
所以搞定外部硬件,陈朝直接就开始白酒蒸馏的工作。
加上之前可以提醒,现在参与蒸馏工作的又增加几个伙计,这些人负责烧火,而对于温度的把控,则是由何友贵和董志山共同把关。
他们两人经过陈朝的知识灌输,以及实践操作,已经可以游刃有余操控着一些。
包括勾兑。
陈朝本想训练更多人,但遭到两位老人的共同抵制,他们一致认为这种核心机密,最好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就连负责烧火的伙计,也是何友贵之前带进陈府的番匠,且底子很干净。
对此,陈朝也没有强求。
当酒源源不断的被制造出来,陈朝逛了一圈没发现大问题,就亲自动手勾兑并进行包装,给一旁的董思忆做示范。
这是董思忆再三要求下,陈朝答应给她找点事情做。
这年头的酒水包装一直很朴素,没有前世那般的花里胡哨,更没有诞生出所谓的卖‘包装’。
酒坛外观千篇一律,酒好不好,看名字就足够。
不过这也是陈朝的机会,虽说他并不认同只注重包装,本末倒置的营销手段,但不得不说,华丽的包装,确实能够大幅度提升人们的购买欲。
毕竟人类骨子里就有一种爱美的天性。
当然陈朝也不会煞费苦心去美化酒坛,毕竟只是个器皿。
陈朝只是亲自动手画了一幅清新脱俗的麦穗图,当做三杯倒的标志,印刷在纸上,然后缠绕在坛身一圈,瓶口红布盖头,挂着一个用红线拴住的硬纸片,上面是他之前所列举出的说明书内容,包括如何防伪。
这点陈朝借鉴了前世的生产批号,由董思忆董志山共同负责记录。
不过包装这些繁重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工,董思忆一人完成不了,所以陈朝把府内的丫鬟都召集过来,加入这项伟大的劳动工作之中。
关于档次酒陈朝其实也有预想,不过现在拿出来不太合适,毕竟三杯倒的销量如何,还未出结果,贸然搞出太多花样,反而会让人觉得好高骛远。
目前的情况,还是根据形势变动比较好。
搞定这些事,陈朝就不再关注,亲自从包装好的三杯倒里面挑出几坛酒出门骑上大黑,然后朝苍山赶去。
之前答应曹永那帮人,陈朝并不打算放弃这条线,虽说现在已经与千浆酿合作,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三杯倒进行推广。
毕竟越多人知道,也就意味着销量会更多的发展空间,而千浆酿的销量多少,是直接与他未来收入挂钩的。
除了这些喜欢花天酒地的富家子弟,类似褚侍郎那种官场中人,陈朝同样要发展。
另一方面,苍山的锦绣学宫,乃是天下文人士子心目中的圣地,并且这些文人骚客平常也多是饮酒作乐。
这些都是商机,陈朝路上想的自己都有点激动。
快马来到苍山,经过其他学子的帮忙,才算见到正在学宫用心苦读的曹永等人。
陈朝在学宫的竹海亭与几人碰面。
为首的依旧是张元宋,看得出来,张家在京城地位不俗,身边那些公子哥们基本都是以他为首。
“夕荣兄,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啊。”
一见面,张元宋就客客气气的抱拳,先行一礼,笑容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