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血色湿土 - 我真没想当魔尊啊 - 一渡春风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第150章血色湿土

西土佛宗,便如中元王朝一样,举世闻名,那里被称为中元之二的盛世国度。用一句遍地香火形容毫不为过。

要知道,西土疆域比之中洲还要大,便如佛国般的昌荣,只不过没有中元王朝的官职体系,但人人皆以佛宗教众自居。

天下间论教派规模,即使中元最鼎盛的道教也要稍次一筹。

更是有传闻,佛宗有佛祖,修为已至人间极境,但真正见过佛祖的人极少,所以一直被当作传闻。

中元忌惮于佛宗,曾经佛宗欲要入主中洲,大兴神庙,当时影响极大。

后来扶持道教崛起,与之抗衡,加上朝廷努力,才最终将佛宗的野心扑灭。

这件事发生在天启年间,也就是三百年前英宗皇帝那个时候,对外,五次出兵蛮疆,对内,剿灭佛宗企图,大耗国力。

这一历史后世被人们称为‘灭佛’之战。

正因如此,导致当时的中元国力消耗过巨,即使五次平蛮最终皆大获全胜,但始终没有深入腹地,彻底消灭掉蛮族余孽。

要知道,当时中元国力超远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空前强盛,又有世上独一无二的火器相助,堪称所向披靡,天下无敌。

就因为分心对付佛宗入侵,才导致本该能斩草除根的战争,最后只能草草收尾。

经过几百年修生养息,蛮族重焕生机,遂分裂诸多部落,势力逐渐壮大,再次侵扰边疆。

随之,也就有了宁王带兵,再入蛮疆平乱的战役。

要说对佛宗的敌意,中元百姓不见得有多少,这是纯粹的道统之争。

而佛宗在西土势力强盛,不弱中元王朝多少,若真要开战,胜败不好说。

当时的英宗皇帝,以及朝廷诸公同样明白这一点。

所以灭佛之后,并没有真的赶尽杀绝,而是以一种相对柔和的态度,保留了部分佛寺。

大概意思就是,想在中元发展教徒可以,但大兴土木,建造佛寺,这得需要朝廷首肯。

不然,通通都算违章建筑,是要被拆除的。

大佛寺就是那个时候保留下来的一座佛庙,历史悠久,也是京畿地区最大的佛庙。

慧明大师体恤民情,得知这里闹了灾,便带领一众僧侣前来救助。

刚才没见到,这些人正在其他村子帮忙。

不知什么时候慧明大师来到这里,刚好听到陈朝在那里阐述推理结果。

一番言论,深得老方丈的认同,他修为不浅,也发觉这些村子的古怪,但终究只是觉得古怪。

陈朝这番话,顿时就让他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找到问题所在了。

这会儿跟几位朝廷命官打完招呼,慧明大师便看向陈朝:“陈施主看问题透彻,老衲之前看过这些囚犯,却也没发现问题,倒是此刻方才明了,受教了。”

说完又对陈朝口念佛号施了一礼,看得周围几人大惊。

不管昔日中元是不是灭过佛,抛开立场身份,慧明大师修为高深,乃得道高僧,大家还是信服的。

此刻如此赞美一个后辈,属实少见。

陈朝同样有点受宠若惊,抱拳道:“方丈谬赞了,这都是小事,当不得您如此大礼。”

说起来,论起个人对佛宗的感官,在前世陈朝谈不上好恶。

认真说起来,陈朝更喜欢道教,但对佛宗,则是处于不谈,不评,不参与的三不角度。

中元以前灭过佛,陈朝是知道的,但那都是几百年前的事了。

何况,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绝对不是因为同僚那句“修为高深”的原因。

“陈施主不必自谦,有能力者,自当居于人前,带领大家走出迷雾,扫清壁障,这亦是一桩功德,可令人铭记在心。”

这老方丈说话自带一股感染力,让人心神安宁,仿佛浑身笼罩佛光。

果然不愧是得道高僧,说话一套一套的陈朝心里古怪。

显得我们都没用一样.褚侍郎轻咳一声:“还是说说案情吧。”

众人点头。

杜少卿沉吟了下:“既然陈玄师断言那些囚犯已被更换灵魂,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又会是谁想要谋害这些屠户?”

姜厚泽忽然说道:“井水有问题,会不会不止一个案犯?”

毕竟出事的不止一个屠户,且又全部同一时间出事。

“还有一件事,陈玄师你想过没有。”

杜少卿望着陈朝:“整个案子中,除了屠户以外,府衙也有过试验,虽然同样有被影响,但这些人当场发作,与那些屠户不同。”

这个问题陈朝之前就想过了。

此刻闻言想了想,说道:

“那些屠户会有长时间潜伏期,原因大概与他们身上的杀气有关。

毕竟常年从事这种行业,意志力不会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