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雪景梅花 - 我真没想当魔尊啊 - 一渡春风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第11章雪景梅花

嚯!

人们哗然。永安县就在京都附近,自然对京都名人很清楚,别说永安县,偌大的中洲,张之谦的名声也是响当当的。

听他这么一说,莲香姑娘脸上也闪过一抹惊讶,旋即有些激动道:“张公子,不知那画在何处?”

朱浪白脸顿时一黑。

莲香姑娘这话,很显然是比较看好张元宋手里的字画,开场他就被压了一头,如何能高兴。

只是听到张之谦这名字时,他神色明显也出现惊愕。

看得出来,在场大部分都听说过张之谦这号人物。

唯独人群中的陈朝一脸懵然,他确实继承并融合了前任记忆,不过那都是关于魔宗本地的事。

魔宗所在远在中州之外,对这里不熟悉很正常。

当然,这也跟原主不务正业有关,其实这种事想要打听,也是能够了解的。

他见周围人反应这么大,也感到好奇,忍了会没忍住,找了个借口向同坐一桌的其它花客询问。

“你居然连张之谦都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蹦出来的.”

那位长得跟大饼脸似的花客当即嘲讽一句,上下审视陈朝,目露鄙夷。

不过,随后还是卖弄似的讲述了下自己的见识,言语间对这位张之谦颇为钦佩。

首先要提一下,在这里青楼妓馆是合法的,花客们也是附庸风雅的,对于奇闻异事更是知之甚详。

他们接触着混乱场所,却也能丰富更广面的信息。

平日里接触的姐儿,总能从这些人口中得到各种各样的趣事,陈芝麻烂谷子数不胜数,由此再传到其他花客也就不稀奇了。

所以很多时候,人们要想打听点什么事,大都会选择青楼这种鱼龙混杂之地。

吃花酒是真,能搜集到很多有用讯息也是真。

总之简单点来说,青楼这种地方,差不多就相当于一种民间的情报搜集站,甭管大事小事,青楼里走上一圈,人舒服了,也就豁然开朗了。

尤其对朝廷一些风云人物,来这里就对了。

张之谦,就是这么一个广泛流传的士林名人,永治二十三年进士出身,现在年号是明德,他属于先帝时期的人物。

这个世界是有文人的,并不独有蛮横武力,起码,中元王朝是这样。

中元以武立国,现在文武治国,武力体系依旧占据魁首,但文人阶层同样不可小觑。

这里牵扯到朝廷一个修炼体系,暂不多做赘述。

其实说张之谦是大儒,有点夸张与抬高的成分在里面,真正让人在意的是他诗画方面的超高才绝。

据说曾经连先帝都收藏过张之谦的画作,传出一桩美谈。

如今张之谦年迈,早已辞去朝廷官职,躲在京都老宅里颐养天年,晚年唯一乐趣,就是写写诗,作作画,流传在外的画作不少。

但也仅限于贵族阶层,平常人难得一见。

不过也因为他早年作画太多,使得出自他手的画作并非多么稀有,但珍贵肯定还是比较珍贵的。

至少,卖个几百两甚至上千两完全没问题。

这也是打个比方,毕竟不像前世,对于文人来说,艺术价值高于一切。

用金钱来衡量字画,本身就是一种侮辱,他们是不屑于做此评判的。

所以张元宋能拿出一副张之谦的真迹,大家惊讶是有,但还不至于让人匪夷所思。

经过这位大饼脸仁兄的开解,陈朝算是明白了这位张之谦大人的由来。

说实话,甭管画好不好,就凭对方的名人效应,肯定是要加分的。

如果单以客观的欣赏角度来衡量,陈朝觉得朱浪可能要凉。

他是见过那副山河图的,确实当得佳作,但没有落款,属于无名之作。

这本身就少了许多形象分,何况那副画上还有一首不伦不类的打油诗。

仿真仿真,那自然是要与真画八九不离十的,朱员外既然敢仿造这幅画,肯定不会在这上面留手。

所以陈朝看到即使是假画,也有七分真画样。

当然,前提朱浪拿的是不是那副原画。

这也是陈朝比较在意的一点。

没等太久,他就见到了结果。

看到美人这般激动,张元宋得意一笑,知道自己赌对了,赢下这一场已经没什么悬念。

因为无名画作,就算画得再好,跟张之谦这位名儒比起来,肯定要稍后。

这并非大家不懂欣赏画,而是一种长久生活环境造成的固有价值观。

举个例子,一款鞋子做得再如何精美,但面对打钩的符号,也得靠边站。

赌局是朱浪跟张元宋私底下进行的,除了当事人跟好友,莲香姑娘并不知情,这样才能显得公平公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